熱心網友
蟲變草(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大家都知道或聽說過,古人說它冬天是蟲,夏天成草,冬天又變為蟲。果真如此嗎? 冬蟲夏草產于西南低溫、嚴寒、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區,最早見于藥書《草本從新》和《本草綱目拾遺》。18世紀20年代,法國的一個科學考察對在我國西藏發現了冬蟲夏草,100年后英國植物學家才揭開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原來,冬蟲夏草是蝙蝠蛾科的幼蟲被蟲草菌屬的真菌感染后形成的。在幼蟲感染生病的初期,幼蟲表現行動遲緩,隨后則出現驚恐不安,到處亂爬,最后鉆入距地表3~5厘米深的草叢根部,頭朝土表,不久便死亡。真菌菌絲以幼蟲體內組織為食,在幼蟲體內生長。幼蟲雖死,但其體殼仍然完好,冬季發現時仍象一條蟲子。寒冬過后,到第2年春暖花開之際,蟲體內的真菌迅速發育,到5、6月份,從幼蟲頭部長出1根真菌的子座,長2~5厘米,頂端膨大,子囊孢子充滿了囊殼。子囊孢子成熟后從子囊殼中散發出來,再去感染其它幼蟲。因此,被感染的幼蟲在地表下是完整的幼蟲尸體,地表上長出一根草樣的真菌,蟲草之名由此而來。 。
熱心網友
本來是蟲(蛹),可惜一不小心被染上了(真菌)。死后真菌生長,長出了菌座,很像草(但不是草)。所以就叫冬蟲夏草了。夏季產卵,幼蟲在秋季進入土中過冬化蛹。真菌在春季萌發,夏天產生菌座繁殖。
熱心網友
蟲變草(冬蟲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