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當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 同時3者又恰好在一條視線上,從地球上看去,月亮遮住了太陽,于是發生了日食。同樣的道理,當月亮遮住的天體是遙遠的星星時,這種天象就叫月掩星。
熱心網友
當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 同時3者又恰好在一條視線上,從地球上看去,月亮遮住了太陽,于是發生了日食。同樣的道理,當月亮遮住的天體是遙遠的星星時,這種天象就叫月掩星。 如果以角度來測量,月亮是個直徑約半度的天體, 在天上自西向東運動,平均以每天13度的速率在星空穿行,用27天多的時間周天1圈。一個這么大的圓盤,掩遮背景上星星是經常有的現象。如果月亮是個有大氣圈的天體,當月掩星之前, 將要被掩的星星的亮度會逐漸減弱,接著再消失在亮 東邊緣;過一會兒,被掩的星隱約從西邊邊緣探出頭來, 一點點變亮,當月亮向東遠去厚,星星才復原。然而,早在幾百年前,天文學家用望遠鏡觀測月掩星時就已發 現被掩的星是瞬息即逝地立即消失,而后又干凈利落地復現。從那時起人們已知道,月亮上沒有大氣。這是月掩星現象對人類認識宇宙的一個貢獻。 為什么月掩星到今天仍是天文學家的研究課題,又是天文愛好者的觀測對象呢?總的來說,人類對月亮的運動規律,已有了很好的了解:月亮和地球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繞地球公轉。然而,月亮在天上的視軌跡卻是一幅十分復雜的圖象,時快時慢,左搖右擺。難怪前人要用“月躔[chán]”一詞來形容月亮的古怪軌跡了!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除了太陽和行星都對月亮施加引力影響外,地球和月亮本身結構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均勻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仔細地觀測月掩星,精確地記錄掩星從開始(稱為掩始)到 結束(稱為掩終)的時刻和方位,對比理論計算和實測的差異,找出根源所在,就能夠進而改善月亮運動理論和地球物質分布理論。 月亮還遮掩它的視軌道附近的射電源、紅外源和X射線源。50年代,正是根據月掩金牛座強射電源的實測,才成功地指出,這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蟹狀星云輻射出的光源的遺跡。 月亮也能掩行星,叫月掩行星。行星也能掩恒星,叫做行星掩星。它們都是比較少見的天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