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1956年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被稱為跨越兩洲的比賽。由于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牲口入境必須隔離檢疫6個月,致使馬術比賽無法進行,最后只得將馬術比賽放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進行。
熱心網友
跨越兩洲的奧運會——第十六屆夏季奧運會 1956年11月22日~12月8日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舉行第16屆夏季奧運會。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重要的國際貿易港。按照澳大利亞法律,牲口入境后必須經過6個月的隔離檢疫。國際奧委會決定將馬術比賽改在斯德哥爾摩進行,成為奧運會史上唯一分在兩個州舉辦的奧運會。會期原定在1956年2月,后改在11月底~12月。這也是歷屆奧運會舉辦時間最晚的一次。 斯德哥爾摩馬術比賽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比賽,運動員158人,其中女運動員13人。墨爾本奧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共67個,運動員3184人,其中女運動員371人。本屆奧運會(包括斯德哥爾摩)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肯尼亞、柬埔寨(只參加了馬術比賽)、利比里亞、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烏干達、斐濟、埃塞俄比亞。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奧委會組成德國聯隊參賽。本屆參加運動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298人,澳大利亞287人,蘇聯283人。1949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決定由墨爾本主辦。使大洋州繼歐、美洲之后第一次舉辦奧運會,使奧運走出了歐美大門。奧運村建在距離墨爾本主會場12公理的地方,占地43公頃,設施水平比以往各屆都好。在奧林匹克中心內還新建了游泳館。 1954年雅典年會中,國際奧委會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臺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后來又作出了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并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臺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1956年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并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中國臺灣派出21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舉重、射擊、籃球、拳擊項目的比賽。 開幕式在墨爾本“美因運動場”舉行。來自奧林匹亞的火種,首次利用飛機傳遞,行程共約2萬多公理。點燃奧林匹克圣火的是澳大利亞著名田徑運動員克拉克。他曾17次創多項長跑的世界記錄,但在奧運會中僅獲1964年(第18屆)10000米跑1枚銅牌。本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共有田徑、游泳(包括跳水、水球)、舉重、自行車、射擊、籃球、足球、曲棍球、體操、擊劍、現代五項、摔跤、拳擊、賽艇、皮劃艇、帆船和馬術等17種151個小項。單項中蝶泳首次從蛙泳中分出。 田徑比賽,吸引了61個國家和地區的883名運動員參加。共創28項奧運會紀錄,其中5項為世界記錄。有“白人歐文斯”之稱的美國男子短跑明星羅伯特·莫羅是這次成績突出的人物,他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共獲3枚金牌,且成績相當出色。11月24日,他在100米決賽中首獲金牌,因逆風僅跑出10秒5,但在預賽中以10秒3平了奧運會記錄;3天后在200米賽中再次奪魁,成績20秒6,平了奧運會記錄;12月1日又與隊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賽中以39秒5創世界紀錄,獲得他的第三枚金牌。 澳大利亞亞貝·卡斯伯特在女子田徑賽中取得了與莫羅一樣的成績——3枚金牌。有趣的是,她參加的也是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她的第三枚金牌也是12月1日接力賽以創世界紀錄的成績(44秒5)獲得的,而且跟莫羅一樣,她跑的也是最后一棒。 近幾屆奧運會,美國在游泳池中一直占有優勢。但是這次幾乎遭到全軍覆滅的命運,僅在新增設的男女蝶泳中獲取了兩枚金牌。代之而起的是澳大利亞。她包攬了這次決賽時所創的3項世界記錄,奪得了男女13個項目中的9項冠軍(男5、女4)。成績突出的,男子為羅斯,獲3枚金牌;女子為弗雷澤和克拉普,各獲2金1銀。英國出生的澳大利亞選手羅斯,當時剛17歲,他獲得了400米、1500米自由泳和4×200米接力3項金牌。4年后,他在羅馬奧運會上蟬聯了400米自由泳冠軍,另兩項1500米自由泳和4×200米接力分獲銀、銅牌。他曾先后6次創世界紀錄。女選手科普拉雖與弗雷澤這次成績相同,但后者名氣要大的多。本屆弗雷澤獲得100米自由泳冠軍,1960、1964年兩屆又兩度蟬聯,成為奧運史上三連冠的唯一選手。她16次創100米、2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是第一個用不到1分鐘游完100米的女選手。 舉重賽中,7個級別中有5個級別的總成績世界紀錄被刷新,并創造了不少單項世界紀錄。同上屆一樣,7枚金牌,由美蘇瓜分,美得4枚,蘇為3枚。90公斤以上級冠軍美國的保羅·安德森,體重達155公斤,是有名的大塊頭,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舉起500公斤(三項總成績)的選手,并曾多次創造世界紀錄。 亞洲國家日本、伊朗、土耳其三國,在這次自由式摔跤賽中成績突出,均分了8個級別中的6枚金牌;古典式項目,則是蘇聯領先,奪去了半數以上(8枚中的5枚)金牌。 在斯德哥爾摩馬術賽中,東道主瑞典獲得6項中的半數金牌。蘇聯庫茨獲5000米跑、10000米跑冠軍,是蘇聯第一個獲奧運會長跑金牌選手。本屆奧運會獲金牌最多的是匈牙利凱萊蒂和蘇聯拉特尼娜兩位女子體操選手,各得4項第一。拉特尼娜成為繼芬蘭努爾米之后的第二位獲9枚奧運會金牌的運動員,而她的金、銀、銅牌總數(18枚),為迄今奧運會之最。 美國籃球隊保持了自1936年以來的不敗記錄,印度第6次蟬聯曲棍球冠軍。 本屆奧運會在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自行車比賽中共破56項奧運會記錄,其中16項為世界記錄。蘇聯獲37枚金牌,超過美國5枚,首次在金牌和非正式團體分上均高于美國。前蘇聯的成功,在于前蘇聯政府重視體育。1952年奧運會后,前蘇聯把奧運會當作顯示國家實力,與美國抗衡的重要國際舞臺。前蘇聯部長會議逐年增加體育經費,重視學校體育,把學校當作“培養世界和奧運會冠軍的搖籃”,同時加強了體育科研,千方百計地培養優秀運動員。 本屆奧運會的閉幕式有所創新。當時大部分比賽完畢的代表團先行回國,余下的選手不多。為使閉幕式進行的緊湊而熱烈,澳籍華裔選手文強森建議:運動員入場打破國家順序,互相混雜不分國籍。國際奧委會對此先是不同意,但最后面對現實,還是表示認可,但前提是至少要有400人參加。閉幕式那天晚上,留下來的選手全部參加,結果閉幕式比以往任何一屆都溫馨感人。這種革新,打破了國際間的生疏,象征著人類的合作與和平,為大眾熱烈接受,從世界各地來的運動員攜手入場,成為本屆奧運會閉幕式的一大特色,也為后來各界奧運會爭相效仿。中國網 200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