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學騎馬,怎么做呢

熱心網友

生手騎馬技巧備忘錄1、永遠不要站在馬的后方和側后方,防止被踢。2、上馬前一定讓領隊或馬主檢查一下肚帶是否系緊,系緊后才能上馬,肚帶不系緊容易轉鞍,這是最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肚帶的松緊程度。3、選擇鞍上帶鐵環(huán)的馬,鐵環(huán)幫助你保持平衡。4、正確的騎馬姿勢是:腳前半部踩蹬,上身直立坐穩(wěn)馬鞍,這是小走的姿勢。快走和快跑時,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用力夾馬,身體前傾,臀部和馬鞍似觸非觸,跟隨馬的跑動節(jié)奏起伏。5、上馬時腳尖內蹬,下馬時先左腳腳尖內蹬,然后松開右腳,然后下馬。上下馬腳尖內蹬很重要,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至多摔一交,如果全腳套在蹬內,就會拖蹬,這是非常危險的。6、不要在林區(qū)邊緣賽馬和快跑,一旦馬受驚或駕御失控,就會竄入樹林,情形很危險。7、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艷衣服,馬容易眼生,你換衣服時馬受驚跑動,人一下就摔下來了。8、生手騎馬容易磨傷小腿肚,大腿內側和臀部,可以穿馬靴和馬褲,沒有馬靴馬褲可以用護膝綁腿等替代。挑馬也要心機:想挑好馬就不要急,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1、聊和當?shù)厝肆奶欤儐栮P于馬的養(yǎng)護、騎乘等知識,然后詢問關于想要的馬的信息。2、看馬馬的性情是否溫和,在眼光和動作上都有表現(xiàn)。快馬一般有這樣的特點:前胸寬,腰身跨,小腿細,蹄子小而圓,精神狀態(tài)好。3、試可以讓馬主去試騎一下,也可以自己試騎一下。4、多付些錢多給馬主些錢。這既是對好馬的尊敬,也是對養(yǎng)出好馬的主人的鼓勵。國內的愛馬人也要不斷提高馬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愛馬敬馬的傳統(tǒng)。。

熱心網友

關鍵懂的馬的肢體語言鼻:鼻孔張開表示興奮、恐懼;打響鼻表示不耐煩、不安、不滿。  口:上嘴唇向上翻起,表示極度興奮;口齒空嚼表示謙卑、臣服。  眼:眼睜大瞪圓,表示憤怒;露出眼白表示緊張恐懼,眼微閉表示倦怠。  耳:雙耳一齊朝前豎立,表示警惕;雙耳一齊朝后抿,緊貼到脖頸上,表示要發(fā)動攻擊;雙耳前后轉動,表示一切正常。  頸:頸向內弓起,肌肉繃緊,表示展現(xiàn)力量或示威。頸上下左右來回搖擺,表示無可奈何。  四肢:前肢高舉,扒踏物品或前肢輪換撞地,表示著急。后肢抬起,踢碰自己的肚皮,若不是驅趕蚊蟲,則提示馬患腹痛。  尾:尾高舉表示精神振奮,精力充沛;尾夾緊表示畏縮害怕或軟弱。無蚊蟲叮咬卻頻頻甩動尾巴,表示不滿情緒。  此外,打滾一兩次是放松身體,反復多次打滾必有腹痛疾病。跳起空踢、直立表示意氣風發(fā)。馬的嘶鳴聲有長短、急緩之分,分別具有呼喚朋友、表示危險、渴求飲食、喜怒哀樂等等含義。騎馬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并充滿成就感的高雅運動,要想成為一名騎術精湛的騎手,并非易事。騎術技巧中,最基本的是如何接近一匹陌生馬。不要小看接近馬的技巧,如果你不了解馬、不會正確地接近馬、搞不好與馬的親善過程,那么可能會出現(xiàn)騎乘不適,甚至發(fā)生危險,所以,要做好馬下功課,搞好和馬的關系,為策馬飛馳打下良好的基礎。  接近馬的時候,一定要從馬的前方走近,走步的姿態(tài)要沉著大方,馬可以體會到你是否自信。如果你感到恐懼,這種氣息會使馬也感到不安。  錯誤:切忌從馬的后方接近馬。由于視野的原因和草食動物的本性,馬對于從后方接近自己的物體會感到非常恐懼,會用后蹄踢。馬的單后肢飛踢不僅非常準,而且力量相當大,如果人被踢到則十分危險。  走到馬前,輕柔地和馬說說話,這樣不僅可以讓你自己放松下來,也可以舒緩馬警惕的神經。輕輕地撫摸馬的前額,繼續(xù)和馬說話,進一步讓馬對你產生好感和信任。  仔細檢查馬的鞍具,肚帶要勒緊,否則,騎乘之后,馬跑起來肚帶會變松,鞍具無法固定,會發(fā)生危險。  錯誤:不和馬進行任何溝通就匆忙上馬,這樣馬會產生抗拒心理,對騎術不精的新騎手甚至可能發(fā)生危險。  如果你有馬喜歡吃的食物,可以喂給馬一些,這可是不折不扣的拍馬屁,但是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抽出馬鐙,檢查馬鐙的長度。馬鐙是騎手安坐馬上的一個支撐點,馬鐙的長短非常重要。如果馬鐙過短,在打浪的時候騎手可能從馬前翻下去;如果馬鐙過長,騎手的腿夠不到鐙,無法在馬上坐穩(wěn),更可能發(fā)生危險。檢查馬鐙長短的方法是:將馬鐙水平拉至腋下,如果長短剛好,則說明馬鐙長短適宜,否則應當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