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戰斗機很講超視距攻擊,但超視距的效果究竟如何?誰來介紹一下.
熱心網友
“霍克,三點鐘方向,敵機兩架?!苯拥紼-3A預警機的目標信息通報,霍克上尉駕駛F-15C戰斗機快速右轉,緊接著,僚機格雷中尉也跟著右轉。隨著E—3A不斷傳來指令,霍克和格雷駕駛著F-15C保持無線電靜默隱密向敵機逼近。在距敵機約100公里處,霍克打開機載雷達對前方進行搜索。很快,雷達屏幕上出現兩個亮點;為了慎重起見,霍克對目標又跟蹤了幾秒鐘并由敵我識別器進行敵我識別,當確系為敵機后,霍克把雷達轉為鎖定狀態,馬上鎖定一架敵機。與此同時,打開了武器發射開關。在距敵機約45公里時,霍克按動了導彈發射按鈕。“砰”地了聲,一枚AIM-120空空導彈離開掛架快速向目標撲去。數秒鐘后,遠處閃起一團火光,目標從雷達屏幕上消失;這時,格雷也用同樣的方法打掉了另一架敵機。。。。。。這并不是一場真實的戰斗,而是美軍經常進行的超視距空戰演練。在海灣戰爭中,第一次出現了中距空空導彈擊落的飛機數超過了近距格斗導彈擊落的飛機數,它標志著一個空戰時代——超視距空戰時代的到來。如何對付超視距空戰,成為世界各國空軍都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從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不外乎以下幾種方法。打掉預警機人們在談論空戰時,常常把焦點集中在戰斗機身上,卻往往忽視了預警機的作用。其實,對于超視距空戰而言,預警機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決定性的。因為在現代空戰中,誰先發現對方,誰就掌握了空戰的主動權。戰斗機由于機體有限,不能容納直徑較大的雷達,搜索距離近,且存在很大的死角(只能對前方一定區域內的目標進行搜索),對所處空域的空情了解有限。而預警機則不同,其機體大,能載直徑很大的雷達天線,且能360度搜索,不存在雷達盲區,對空情的掌握遠遠超過戰斗機,如美E-3A預警機,能在9000米高空,據測到方圓400 公里以外低空飛行的戰斗機;能同時處理600批目標。指揮100架戰斗機進行空戰。同時,大量的實戰也說明有無預警機,空戰結果大不一樣。以敘貝卡谷地空戰、海灣空戰。北約與南聯盟空戰中,敘軍、伊軍、南聯盟空軍家的戰斗機剛一起飛即被對方的預警機發現,往往還未發現對方即被擊落。所以對超視距空戰來說,打掉或致盲對方的預警機,就大大減弱了對方獲取信息的能力。才使對方戰斗機與己方進行對等作戰。由于預警機所載的雷達功率很強,對其進行電子干擾作用不大.最好是用遠程、超遠程空空導彈或地空反輻射導彈實施“硬殺”。目前,專門對付預警機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和地空反輻射導彈均已問世,雖未進行過實戰,但預警機遇到了“克星”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旦這些導彈大量裝備,預警機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悠閑地信步空中了。擺脫鎖定現代戰斗機上所裝的火控雷達,多為脈沖多普勒雷達,多普勒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為零的道理,將多普勒雷達頻移為零的信號濾除。也就是說,脈沖多普勒雷達只能發現徑向目標,如果目標的運動方向與機載雷達波束垂直時,則雷達往往就把目標當成雜波濾掉。因此,在超視距空戰中全向告警雷達就成了必需的裝備(現代機載全向告警雷達可對50公里左右的雷達信號產生響應),它可以幫助飛行員發現敵機載雷達的掃描方向。一旦發現敵機載雷達信號變為鎮定狀態時。飛行員應立即駕機倒轉,轉到與敵機載雷達波束垂直的方向,這樣就會脫開敵雷達鎖定。即便是正處于跟蹤狀態的雷達也會失去目標,必須等待光點再度出現后才能重新進行搜索和跟蹤。當然倒轉的同時也意味著你在遠離敵機,所以側轉擺脫敵機載雷達鎖定后,仍然要轉回來朝向敵機,這樣又會在敵機載雷達上出現。怎么辦?很簡單,再進行一次倒轉擺脫,這個戰術就是大家熟悉的“蛇行機動”。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的米格一25戰斗機就曾以超音速蛇行機動突入美軍F-15戰斗機的視距內;在澳大利亞和美軍航空母艦編隊進行的演習中,澳空軍的F一111戰斗機也曾以低空側轉闖入美F-14戰斗機的封鎖線。運用蛇行機動戰術,速度是關鍵。因為側轉爭取的是短暫的脫鎖,如果敵機改變方向,仍有可能重新搜索到你,所以你必須爭取這短暫的空隙,搶占有利的位置;另外,速度還可以減少蛇行機動的次數,利于快速接敵。甩掉導彈如果雷達告警裝置告訴飛行員敵機已發射了導彈,則應運用電子干擾、箔條誘餌和機動動作甩掉來襲導彈。 超規距空空導彈主要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和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從射程上講,兩者沒有多大區別。但有一點要清楚,超現距導彈的最大射程在實戰中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如果在導彈最大射程處發射,目標機只要稍一機動,導彈就夠不著了;況且空空導彈為了避開干擾,還要進行一定的機動,射程就更近了。再者戰斗機飛行員為了更準確地捕捉目標和識別敵我,更有把握地讓導彈攻擊目標,通常也會把目標機放近些,然后才發射導彈。一般最大射程80公里的導彈,其實際發射距離不會超過50公里。這個距離上,即使雷達性能較差的戰斗機也能發現雷達性能較好的戰斗機并進行反擊。所以,如果不解決更重要的抗干擾能力和敵我識別能力,一味去追求更遠的搜索距離和導彈的最大射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對于來襲的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由于其發射后仍需載機雷達引導,所以目標機在收到告警信號后,仍用側轉動作擺脫雷達鎖定,并施放箔條干擾,使導彈失去制導,則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就會因找不到目標而撲空。如果來襲的是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由于其有一定的自導能力(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也不是說發射后就真的不用管,它仍然要從外部獲取信息,只有當目標進人主動雷達導引頭搜索范圍內,目標已很難對其進行干擾時才真正不用管,目前這種導彈的主動段距離是18公里左右),所以除了做劇烈的機動動作如蛇行機動、急劇俯沖外,同時應對其進行積極和消極干擾,從而擺脫導彈的攻擊。在美伊圍繞禁飛區的一次沖突中,美戰斗機曾發射了4枚AIM-120空空導彈,但都被伊軍飛機甩掉,令美軍大為吃驚。所以對于高技術兵器,應客觀評價,既不能無視它的存在,也不能把它吹上天。思考透過超視距空戰的表面,還應看到其背后更深層的東西:超視距空戰并不是唯一的空戰樣式 超視距空戰現在受到了各國空軍的高度重視,并將其作為空戰重點加以研究,這無疑是正確的。但現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超現距空戰將主宰未來空中戰場,這就有失偏頗了。雖然超視距導彈在近幾十年里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戰斗機的發展也沒有停步;而且隨著隊形技術和超音速巡航技術的應用,將大大降低戰斗機的可探測性,同時也將大大提高戰斗機的機動性,雙方戰斗機有可能進入到格斗距離才能彼此發現。例如美國YF一23在和YF-22競標落敗的原因就是YF-23過多地強調了隱形能力而機動性不足,不適合格斗空戰,也不利于在超視距空戰中甩掉來襲導彈。目前,一些空軍強國在研制新型中距空空導彈的同時,也沒有放松新型格斗導彈的研制。如美國的AIM-9X、以色列的 “怪蛇4”、俄羅斯的R-73改進型等。所以既要認真研究超視距空戰,也不能忽視近距格斗空戰,二者不可偏廢。 在研制和裝備新型戰斗機和導彈的同時。努力提高人的素質 對于超視距空戰,并不是有了高性能戰斗機和超視距導彈就能打勝仗。裝備是作戰的物質基礎,要想把它變成戰斗力,必須通過高素質的人來實現?,F代戰斗機飛行員與過去相比,最大特點是飛行員已成為整個作戰系統的一個節點,而不僅僅是個戰斗員。他要處理大量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并且要從這些龐雜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東西,沒有相當的知識水平和良好的分析判斷能力是做不到的。計算機雖然減輕了人的負擔,但不能替人決定一切。例如美國有先進的E-3A預警機和快速的數據鍵,卻沒能阻止F-15擊落自己的“黑鷹”直升機。再如擺脫雷達鎖定和導彈攻擊所做的機動動作,看似簡單,卻相當精確(精確的角度、精確的速度才能擺脫)、危險(任何俯沖動作都是危險的),只有基本功扎實、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才能做到。即使是裝備先進的美國、以色列,對于飛行員的訓練也是非常嚴格的。美軍飛行員年飛行小時達200以上且難度大、安全限制少;以色列飛行員在實戰中常駕駛戰斗機以高速進行超低空突防,密集編隊時翼尖貼翼尖、上下高度差只有1米,沒有婦熟的技術是根本做不到的。培養頑強的戰備作風裝備落后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喪失信心。一支部隊的戰斗力大小很大程度體現在其戰斗作風上。武器可以過時,軍人的勇猛頑強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姑涝瘧馉帟r,志愿軍空軍正是憑著“有我無敵”的氣勢和美國空軍對抗,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在60年代的國土防空作戰中,面對敵人技術先進的高空偵察機,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飛行員毫不氣餒,他們積極研究敵機的弱點,并對手套的擺放位置、待命室到飛機前跑多少步都做了精確計算,以求以最短的時間快速出擊。這種頑強的戰斗作風,使他們不但屢屢擊落敵機,而且贏得了“霹靂中隊”的稱號。以色列飛行員在空戰中不但技術嫻熟,而且頭腦冷靜靈活,這得益于以空軍注重戰斗作風的培養。以色列四面受敵,所以以色列人有著強烈的“一輸就要亡國”的憂患意識。以空軍飛行員正是在這種憂患意識下培養起強烈的責任感,其作風兇悍,在空戰中富有主動攻擊精神;大多數飛行員日出動強度可達8次,勇猛加上高超的技術,以色列空軍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神話”。培養頑強的戰斗作風,要注意每一個細節的培養;勇猛不是魯莽,要科學地分析敵我裝備的優缺點,善于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熱心網友
哈哈哈
熱心網友
誰再說說俄羅斯的KS-172
熱心網友
超視距攻擊,就是在機載火控雷達搜索范圍之外的攻擊。這種攻擊方式只有在有中繼制導雷達進行中繼制導的情況下才有很高的準確率。不然就像瞎子打槍一樣向什么方向發射都不知道,更不說有準確率了。 美國他有足夠的衛星系統和龐大的預警機機群,它們提供了準確的攻擊坐標,所以才會有AIM-120這樣的準確率。如果美國像第三世界一樣只裝備了一些老式地面雷達,他才不會去搞什么超視距攻擊啊!那樣不是浪費錢嗎? 同樣沒有一枚好的中遠距攻擊導彈的話,就是提供精確的攻擊坐標也是百搭!所以攻擊武器也是超視距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總爾言之,超視距攻擊是雷達中繼制導與攻擊導彈之間的完美結合,任何一項都是缺一不可。
熱心網友
AIM-120導彈有許多成功的實戰事例。 海灣戰爭后,AIM-120導彈開始執行作戰任務。1992年12月27日,伊拉克2架米格-25戰斗機闖入了南部禁飛區,美空軍F-16戰斗機攜帶AIM-120 前往攔截,結果伊機被該導彈打得空中開花。伊軍另一架米格-29戰斗機,其速度2.2馬赫。具有很強的空中作戰能力,然而在一次空中較量中,也未能逃脫AIM-120 的追殺。時隔一年有余,該型導彈在前南斯拉夫的空戰中,在短短的20 分鐘內把6架塞飛機打掉4架。AIM-120導彈裝有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快速增速,極大地縮短攻擊時間,給對方戰機以措手不及的突然性打擊。目前作戰飛機時速一般最大在2馬赫左右,因此很難擺脫該型導彈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