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先介紹一下氫彈:氫彈又稱熱核彈或熱核武器,它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做為“扳機”,將聚變燃料加熱至幾千萬開以上,使之發生自持的聚變反應,在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威力在幾十萬至幾千萬噸梯恩梯當量。利用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引發氘氚等輕核的自持聚變反應和伴隨的裂變反應,瞬時釋放巨大能量的武器。又稱聚變彈或熱核彈。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因聚變裝料 無臨界質量限制,武器威力可以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梯恩梯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以大至幾千萬噸梯恩梯當量。同時,通過增強或減弱氫彈的某些殺傷破壞因素,還可以設計出特殊性能的核武器(如中子彈,減少剩余放射性彈)。由于產生聚變反應的輕原子核都帶有正電荷,只有當它們的速度很高時才能克服正電荷間的靜電斥力,發生顯著的聚變反應。當熱核裝料的溫度很高時,組成裝料的原子核就具備了很高的速度(從而有很高的動能)。利用這種辦法發生的聚變反應叫熱核聚變反應,簡稱熱核反應。輕核中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原子核間的斥力最校因此常常被選作氫彈的裝料。氘氚原子核間的反應方式有: D+D→T+p+4。03MeVD+D→3He+n+3。27MeVD+T→4He+n+17。6MeT式中,D、T分別代表氘核和氚核,n、p分別代表中子和質子,3He、4He分別代表氦C3核和氦C4核。當熱核裝料的溫度為幾百萬至幾億開爾文時,氘氘反應的速率約比氘氚反應快100倍。由于氘氚是氣體或液體,使用起來不大方便。氫彈中常用的熱核裝料是固態氘化鋰C6,其密度約為0。8克/厘米3左右。當鋰-6吸收一個中子時,產生氚;氚與氘反應又產生中子,即進行氚-中子循環反應。氚、中子循環一代,消耗一個氘核和一個鋰-6核,放出約22。4兆電子伏的能量。在氫彈中,燒掉1千克氘化鋰-6,釋放4—5萬噸梯恩梯當量左右的能量。創造自持聚變反應所必須的高溫、高密度條件需要大量能量,目前只能靠核裂變爆炸來完成。因此氫彈里都有一個起引爆作用的裂變爆炸裝置,即“初級”或“扳機”。氫彈的爆炸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初級發生鏈式裂變反應,放出大量中子和X射線;利用初級爆炸所創造的條件,聚變裝料發生自持聚變反應,放出大量能量和聚變中子;聚變中子又進一步引器氫彈鈾-238外殼中的核裂變,放出大量的裂變能量。1952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代號“邁克”(Mike),威力在1000萬噸梯恩梯當量左右,連同液氘冷卻系統的核裝置總重65噸。原蘇聯于1953年8月12日進行了氫彈試驗。中國是繼英國之后第四個掌握氫彈設計技術的國家。1966年12月28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6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威力達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試驗又圓滿成功。到20世紀80年代末為止,世界上已有美國、原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宣布擁有氫彈。為什么氫彈有“扳機”打過槍的人都知道,槍是有扳機的。用手指扣動扳機,擊針觸發槍彈底火,靠彈殼內火藥燃燒的推力,彈頭就能飛出槍膛。氫彈也需要有“扳機”這樣的“點火”裝置,才能爆炸。當然氫彈的“扳機”遠不是我們想像中槍的扳機的模樣。1962年11月11日,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珊瑚島進行了代號為“邁克”的首次氫彈試驗。當氫彈在鋼架上起爆后,整個小島連同巨大的鋼架都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沉入太平洋深處,爆炸力比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大500倍以上,沖擊力使環礁炸成了一個深50米、直徑兩千米的巨坑。威力如此巨大的氫彈是用什么樣的“扳機”點火起爆的呢?我們知道原子彈爆炸是核裂變。氫彈爆炸與原子彈爆炸原理不同,是一種核聚變。某些較重的原子核,如鈾-235、钚-239等的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轟擊后,分裂成兩個或數個質量相近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就是核裂變的過程。原子彈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使核裝料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核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而產生各種殺傷破壞效應的。某些較輕的原子核如氘、氚相遇時,能夠聚合成為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人們將這一現象稱為核聚變。要想使原子彈發生爆炸,只需要有相應的中子發生器適時提供若干“點火”的中子就可以了。可是,氫彈要發生爆炸,就沒有那么簡單了。我們知道,要使兩個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重核,就必須克服帶正電的原子核之間的排斥力。要沖破兩個原子核之間的排斥力,就必須設法讓一個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向著另一個原子核沖過去,一直沖到能夠發生核聚變的距離上,那么,這兩個原子核就結合在一起了。物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分子運動的速度會隨著物質溫度的升高而加快。因此,只要將輕核材料的溫度升高到足夠高,聚變反應就能夠實現。那么,實現聚變反應需要多高的溫度呢?據計算,這一溫度要在1000萬攝氏度以上。而且,只有在1400萬~1億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下,反應速度才大得足以實現自持聚變反應。到哪里去尋找這樣高的溫度源呢?一時,這一問題成了困惑科學家的重大難題之一。直到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后,人們才驚奇地發現,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高溫能夠滿足聚變反應所需要的高溫條件,這就為人工實現熱核反應鋪平了道路。于是,科學家在氫彈中設計了一個來“點燃”熱核爆炸的起爆原子彈,并把它稱為“扳機”系統。原子彈“扳機”是怎樣引爆氫彈的?讓我們看看氫彈的結構和它爆炸的過程:氫彈是由3種炸彈組成:在它的彈殼里,有液態氘作為熱核材料,里面是原子彈,由鈾作為核裝料,另外還有普通炸藥作為引爆裝置。整個爆炸過程雖然極短,但是步驟分明:當雷管引起普通炸藥爆炸時,就將分開的核裝料迅速壓攏,使其達到臨界質量,造成原子彈爆炸,即氫彈的“初級”爆炸;然后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幾千萬攝氏度高溫,使氘和氚的核外電子流統統剝離掉,成為一團由裸原子核和自由電子所組成的氣體,氘和氚以每秒幾百千米的速度互相碰撞,迅速、劇烈地進行合成氦的反應,巨大的聚變能量迸發而出,就造成氫彈的“次級”爆炸。這就是原子彈“扳機”引爆氫彈的全過程。再來回答您的問題:在真空中(宇宙環境中)能引爆氫彈。
熱心網友
樓上諸位回答的已經很詳細了。這里想提請大家注意一個問題:在太空中引爆的氫彈,其內部應該做一定的特殊處理。主要是氧化劑的問題。氫彈是由原子彈引爆的,原子彈是由雷管引爆的,這就有一個問題,雷管的主要成分是雷酸汞,它爆炸發出的熱量可以引爆原子彈內部的炸藥,但雷酸汞和原子彈內部的黃色炸藥的爆炸需要氧氣的參與。這樣,在真空環境(沒有氧氣的環境)中,無法保證原子彈起爆藥的確實爆炸。目前,人類的外大氣層核試驗不是很多。相關資料也有限。但從道理上來說,在真空中引爆的核彈,應該攜帶一定數量的氧化劑,以確保核彈的起爆成功率。
熱心網友
可以
熱心網友
能
熱心網友
宇宙不是真空,誤解。氫彈是用原子彈引爆的,一般跟外界環境沒有直接關系。
熱心網友
如果不能引爆,太陽哪里來的?太陽不就是一顆大核彈嗎?
熱心網友
氫彈是密封的,不論在空氣中、水中、地下,還是真空和太空,都能引爆。
熱心網友
當然能。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還用回答,知道太陽嗎,以下我就不說了
熱心網友
沒問題,照炸!
熱心網友
當然能。
熱心網友
應該能,氫彈的的引爆是不需要空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