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能叫你名字來的大師還是以前的那些,畫家就是徐悲鴻等,作家呢也是沒有很出名的,數學家物理學接就更別提了,是現在的教育體制出問題嗎?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主觀點。是教育體制的問題。現在我們高喊“素質教育”,實則一味地給學生增加負擔。所謂的“素質”不過是增加幾門考試的科目而已。前幾年韓寒有一句話,個人以為是一語道破天機“全面發展就是全面平庸”,作為一個人,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他的時間本來就很少,如果平均使用,學到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表面的,已知的東西,而沒有時間去探索(因為探索是要達到一定深度的),也就無法在科學領域內做出貢獻。他的價值,僅僅在于是社會的一個工具而已。最多是到諸如“開心辭典”之類的節目上顯露一下罷了。(這里并不反對參加開心辭典的人,因為他們也有其專業的一面)現在,各個學校都反對“偏科”的學生,而且理由冠冕堂皇:現代社會中學科的滲透越來越強。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代社會更提倡人與人的合作,一個人在某些方面上知識的疏漏可以通過合作來彌補。(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不會說外語的科學家可以與一個翻譯合作,從而省去這位科學家大量的學習外語的時間,使他能在科學領域內更有所建樹)但是,如果一些有大師潛質的人不接受學校教育,同樣會陷入“單干”的困境。所以,歸根到底,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熱心網友
大師是時代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
熱心網友
教育體制出問題
熱心網友
當然不會
熱心網友
睡著了唄
熱心網友
因為都象你一樣到處亂串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