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西塘陳家老宅么?

熱心網友

出行西塘前,看過看過朋友們古鎮西塘攝影照片,黑白的畫面古樸清雅。從此,江南水鄉西塘令我魂牽夢縈。我惟恐游人紛繁的腳步踏碎了古鎮的寧靜,于是,我便做足了功課,在秋冷月寒、秋雨朦朧的季節,背上行裝,帶著LP和父母親駕車踏上西塘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呼吸著西塘清新的空氣,漫步在鋪著青石板長長的弄堂里,徜徉在白墻黑瓦的古宅旁……古鎮西塘位于浙江嘉善縣城西北部,嘉善是浙江省最北部的一個平原縣,緊鄰上海市青浦、金山、松江和江蘇蘇州市,是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黃金三角區,鐵路,高速公路均路過縣城,交通條件十分便捷。一提起江南水鄉,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暖暖的陽光柔柔的照在河面上,船夫搖著槳,唱著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小調,將船兒慢慢的從你面前劃過;河兩邊滿是富有江南特色的民居,一位千金小姐正坐在臨河的窗口邊,一邊輕輕的梳理著她那烏黑的長發,一邊想著心事;時兒有幾個孩童嬉笑打鬧著,從河邊一陣風似的跑過。懷著對江南水鄉的種種美好的向往,我來到了西塘,這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名鎮,也是江南最大的水鄉古鎮,終于,我真正尋找到了何謂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蹤影。住宿:住在有名的煙雨人家,房間是預訂的,到了西塘我馬上與老板取得了聯系,沒一會,老板找到了我們,安排我們車子的停車位,幫我停好了車,我覺得安全后帶著我們到了客棧。客棧在環秀橋西邊長廊下,旁邊那條涓涓小河時不時有游船來回經過,與岸邊的楊柳,水上的餐廳形成一個美麗的動靜畫面。是觀賞下榻的好去處,客棧是舊時民宅改造的,是個典型的家庭客棧,衛生、舒適、寧靜,房間古色古香,配備有空調,電視,衛生間設施,好在所有的房間都有獨立衛浴,環境、條件非常不錯。店主們服務周到,親切好客,非常熱情,為我們遠道而來的人提供不少的方便,故特推選給網友們,房間住著很舒服,而且非常干凈,因房源少,只有四個房間,需提前預訂,店主們會來接你們(我并非做廣告,只是推選罷了,網友們最好憑自己的感覺走幾家去看看),有意者可聯系,地址:西塘鎮塔灣街9號,電話:0573-4568942,手機:13957346205。用餐:第一天中午是在響堂,是慕名而來的,店堂很小,吃的什么菜不提也罷,價格貴賤的也不說,那味道更是與美味占上邊,衛生條件差,滿間的蒼蠅飛舞,有上當的感覺。晚餐是在大名鼎鼎的錢塘人家,這里曾經是電視劇《孔乙己》的外景點,坐落在永寧橋邊,是三條河水的匯合點。坐在臨窗的桌邊,點一壺西塘黃酒,這家酒菜比響堂好些,價格比響堂稍貴些,最主要的是環境好,所以人也太多了,太擁擠了。第二天早餐是在永寧橋旁吃豆腐花和薄片餛飩,味道不錯,就是量少了些,五人吃了八份,呵呵。第二天中午是在老街飯店,在臨水的樓下包廂里,點了幾個菜和一壺酒,味道還可以,價格與響堂差不多,比錢塘便宜,店堂大而古色古香,沏一壺釅釅的云南清茶,望水面搖來劃往的小船,聽那咿呀的漿聲水聲,看那橋上悠然漂泊的旅人,你會沉醉于這靈秀的水鄉。手撫著明清時的雕欄畫棟,我仿佛回到青衣圓領的明清年代,那古老的一磚一瓦似乎都在訴說著發生在這個古鎮的歷史故事。游賞:我們祖孫三代五人一起來到了江南古鎮--西塘。地處杭嘉湖平原嘉善縣北部的西塘古鎮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九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沃土分割成八個板塊,眾多的橋梁又把它連結成一體。這里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有吳根越角之稱。到元代初步形成集市,至明代時已是頗具規模的市鎮了。今天的西塘老區,還可見到不少明清建筑。只見霧藹沉沉中一座小鎮隱隱而現,信步走在古老的石板街上那穿鎮而過的小河,連接兩岸的各式各樣的古橋,沿街構筑的煙雨長廊,縱橫交錯的水巷,大小長短不一的古弄,依水而居的民居,以及那斑駁的青磚灰瓦,那悠深的古宅庭院,無不顯露出古意盎然的情趣,使你陶醉其中,流連忘返……靈秀的江南水鄉是一定會蘊育出靈秀的人。粗一看西塘的街市很靜,似乎沒什么市面,而細一體味這正是西塘人恬淡寧靜的生活寫照。在這里你一點兒也不用擔心會迷路,因為隨便那扇門里都會藏著一張笑臉為你指點迷津,親切隨和的態度,仿佛你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游子,一點兒不會有回家的感覺。坐在送子來鳳橋上的椅上,站在“煙雨長廊”下,感受這世界文化遺產的遺風。手里提著西塘特產――薰青豆,一路走來,一路嚼著,那咸淡適口,味道獨特且濃郁。西塘是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于世的。有九條河在這里交匯,把古鎮分成八塊,而104座大大小小的橋又把小鎮連成一體。長長的蘇家弄可以并行三人,兩邊的古墻一水的白色,弄旁的西園是古鎮的一大名園,系明代江南朱氏的私宅。民國初,清瞿正直的吳江詩人柳亞子先生曾在這里與南社詩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縱論天下大事。我們來到了兩棵大樹前,一左一右仿佛在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這兩棵大樹叫銀杏樹,樹齡均已超過五六百年,一枝筆直一枝雄偉,人稱“夫妻樹”。轉身走入了一條由青石板鋪成的小巷,只有兩三米寬,細細長長的,不知蜿蜒向了何方。這里與剛才所見已經完全是另一種景象,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小巷兩邊均是居民區,到處都刻滿了歲月的痕跡。腳下的石板不知已被多少人走過,磨的很是光滑了。我不由地想起了兒時的歌謠: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數星星……走進每一條小弄都會讓人有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而往往峰回路轉,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出現幾個分岔路口,帶你走向另一個地方。這些小弄里,最著名的要數“石皮弄”了。這條小巷非常地窄,僅僅能容一個人通過。走在里面,還真有點過橋的感覺。小巷兩邊的居民伸手便可觸摸到對面的房子,每天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和左鄰右舍聊天了。比起我們這些住在高樓大廈里,關起門來與鄰里便互不往來的現代人來說,這是多么地可望而不可及。這些小弄就好象一根根的網繩,將整個小鎮聯成了一張網,從每一點出發都可以到達任何一個地方。如果不是導游的指引,我們準會象走進諸葛亮的八卦陣一樣。繞來繞去找不到出口。走出小巷,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小河縱貫東西,河兩邊滿是富有江南特色的民居。夢里水鄉如今真實而清晰的呈現在你的面前,自己的心情也不由地激動起來了。有點類似廣東騎樓風格的廊棚沿河鋪開,總長有五里路之遙,在這里即使是下雨天,也可以使你走遍小巷而不濕鞋。據說西塘的廊棚與當地神七老爺有關,當一樓的民居如今已多成為商鋪,店主不失時機地向游客兜售著諸如“阿牛粉蒸肉”“粽子”等當地的特產。河面上一條條的小船載著游客蕩來蕩去,形成了一副動靜交織的圖畫。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一排排,一串串的在眼前晃蕩。坐在游船上從另外一個角度欣賞小鎮,又別有一番感受。處處碧波蕩漾,家家臨水人影。人也隨著水波而上下搖擺。到了傍晚,夕陽斜照,漁舟扁扁,河畔桅篙如林,燈火閃爍,觸目所及,似詩如畫,該是怎樣一副美景?這里猶如一個世外桃源,我們這些匆匆的過客是無法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樂趣的。只有日夜與小鎮為伴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我們只能在這短短的游賞中體會這短暫的美好心境。西塘不僅有優美的自然景觀,而且還有濃郁的文化氛圍,悠久的歷史。這里人才輩出,在明代至清末的427年間就有進士19名,舉人31名。早在戰國時期,伍子胥佐吳為修水利,留逐西塘;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錢塘任官,偶游祥符蕩作《上元過祥符寺》詩一首。這里的店鋪中最多的要數書畫店了,這一點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走幾步路便會看見一個書畫店,店里出售的大多是小鎮上的畫家親手描繪的,畫的也多是水鄉的景致。想必是這里的景色實在太誘人了,只有借助畫筆才能抒發畫家的激動之情。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有,裝裱在精致的畫框中,很是惹人喜愛。我也忍不住買了幾副留作紀念。 因下午要返回,所以匆匆忙忙駕車告別夢里水鄉——西塘。車出西塘,回頭望見一大紅橫幅,上書金色大字“古橋、古弄、古廊棚,夕陽、西水、西塘鎮”,此刻,古鎮那小橋流水、煙雨長廊、細細彎彎的長弄、浣衣女子的身影、隨風飄拂的酒簾又閃現在眼前……。

熱心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