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是股市最大的問題”。問問各位,這句話是哪位先提出來的,反正我是不懂,我是被基金和各位一步一步教會的。東方電子,四川長虹,億安科技的大幅下跌,基金們說惡莊所為,國家打擊惡莊煤電油運,汽車股的大幅下跌,基金們又拿出股權分置來說事,請問茅臺,中集,上海機場等股票炒到那么高,基金們不擔心股權分置啊!股票炒作順序游資炒作-股價上升-基金接手-股價再漲-散戶接手-股價下跌-問題暴光-國家處理問題是跌出來的,漲時都覺得自已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具投資價值,跌時問題就多了,911之后,美國股市大跌,號稱世界最規范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多少假帳現象,有多少人破產。大家每天吵吵著股權分置害了你們,呵呵,難道沒有被玩的感覺。如果哪位說股權分置是你提出來的,你進股市就知這是重大問題,我佩服你五體投地。如果不是,還不如花時間考慮一下自已的股怎么解套來的最實際。
熱心網友
隋朝時有個愚人,用車裝了烏豆到京城去賣。到水邊上時,車翻,烏豆也翻到了水中,這人就回家喊人撈豆。離開后,水邊上人就把烏豆全撈走了。等這人回來,河中只有許多蝌蚪在游動。他以為是烏豆,想到水中去撈,蝌蚪見有人來便逃散而去。這人哀嘆了好大一會兒,說:“烏豆呀!你不認我,見了我逃走,大概是一時長了尾巴,怕我不認識你吧!現在炒得火熱的股權分置問題,與以上寓言有異曲同工之處。廣大股民都殷切期望著,中國持續四年的大熊市局面通過解決股權分置,就能從烏豆變成蝌蚪,成為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牛市。而實際上僅靠解決股權分置來期望股市從熊市變為牛市,就像認為烏豆可以變為蝌蚪一樣不切實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需以解決股權分置為基礎解決股權分置不一定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解決股權分置卻很難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我們不是沒有高質量的公司,這幾年企業海外上市成了風潮,很多高質量的公司都跑到海外上市去了。這似乎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惡劣的股市,使得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眼巴巴的去海外尋求發展,沒有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又使得股市萎靡不振。據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測算:以2001年6月份上證指數創出2245點最高點位算,滬指至今已經下跌了1000點,大約近5000億元流通市值“蒸發”。這樣的股市,使得投資者傷心、上市公司傷心、券商也傷心。所謂股權分置問題是指:同一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出現的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問題。非流通股股東通過約20%的資產占有約80%的上市公司股份。20%左右的流通股東支付了80%左右的資產凈值,卻只有20%的投票權。分紅時非流通股股東享有流通股股東一樣的分配權利,非流通股股東享有了遠遠超過流通股股東的投資回報。非流通股股東的風險與收益嚴重不匹配,為其創造了良好的圈錢條件,存在著極強的“道德風險”。正是這種對非流通股股東的過度保護,喪失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基礎,使非流通股股東具備了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動機。解決股權分置的問題,對非流通股股東的約束從道德約束上升到制度約束,使得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而不是圈錢成為非流通股股東的優勢策略,才會使得股市在良性軌道上發展。正如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博士所強調的,股權割裂的制度設計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發展,這個問題不解決,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動。現在專家們紛紛討論到底股權分置是不是“萬惡之源”。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去討論股權分置究竟是“萬惡之源”還是“制度缺陷之一”。就像患病的人,不去抓緊時間治療,而去討論得的是感冒還是癌癥,那么不及時救治的后果是感冒也會使人致命。一切不合理的、影響股市正常發展的制度都應該改革,包括股權分置。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建立健康股市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股權分置問題若能解決,上證指數不知要翻多少番,牛市可以持續多少年”的說法無異于天真的幻想。解決股權分置并不是一勞永逸,并非解決了股權分置,股市便可成為牛市了,烏豆難以變蝌蚪。 中國股市要走出困境,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改革,我們需要建立的是一個公平、有效的股市,需要解決股權分置,更需要嚴格的監管,逐步消除大股東圈錢、中小股東利益受到掠奪等現象,將股市建設從圈錢的場所變為好的投資場所!。
熱心網友
不懂了.
熱心網友
是啊!股市中賺錢才是硬道理!不賺錢,"股權分置"等一些問題是起很大作用.但主要還是自己功夫不到,功力不夠!
熱心網友
是誰提出來的已經不重要了。在資本動作高手的眼里,每一項政策的制定、出臺,他們都可以找到空子可鉆,當然是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待某個問題真的解決的時候,莊家可能趁著大家追高的熱情已經出逃了,把大多數散戶掛在高高的頂峰。
熱心網友
股市炒作必定要有題材,無題材股市如何炒作?是股民都懂,如君這等前輩級人物何發此問?我看政府還是不錯的,還想救市,美國股災,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有幾個政府出來救市的?大家可以在網上查查!
熱心網友
我也問:解了套后又怎辦?不作買賣了?但那可是一個市場呀!你的問題觀點我大多贊同,唯一疑問的是,基金為何去接游資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