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舍利,梵語中意為“尸骨”,指死者火化后的殘余骨燼。通常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固體物,如佛發(fā)、佛牙、佛指舍利等。佛教經(jīng)典中把舍利分為兩類:一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說的佛教經(jīng)典,二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后留下的固體物。后者又可分三類,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肉舍利,紅色;三是發(fā)舍利,黑色,均圓明皎潔,堅固不碎,迥非世界珠寶可比。佛教認為,只有虔誠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會自然結(jié)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熱心網(wǎng)友

阿彌陀佛!“舍利子”是修行人,持戒修行的“結(jié)晶”。修行人心地越清凈,持戒越精嚴,層次越高,境界越高,修行功夫越深,圓寂后得到的“舍利子”就越殊勝。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wǎng)友

看到大家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就是認為心經(jīng)中的“舍利子”也是指佛門圣者肉身火化后的結(jié)晶。事實上心經(jīng)是觀自在菩薩(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向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闡述般若妙心,這里的“舍利子”是菩薩稱呼舍利弗。我們最熟悉的心經(jīng)中譯本是唐朝玄奘法師所譯,事實上這是精簡版本,玄奘法師寫出的是最精華最核心的部分,對照其他翻譯版本就可以看出實際上此“舍利子”非彼“舍利子”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xu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yīng)觀五蘊性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室臘閎舨廾鄱喙市奈薰野N薰野飾抻鋅植饋T獨氳叩姑蝸搿>烤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莎婆訶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yīng)如是行。如是說已。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yīng)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愿與各位同道一同精進。

熱心網(wǎng)友

什么是舍利子?舍利子是天竺尸骨之名,音譯為舍利子。由于斷煩惱者死后火化時,其尸骨異于常人,部份尸骨化成晶瑩美觀之顆粒狀,所以有人將已斷煩惱之亡者火化后之尸骨舍利子,作為圣物而收存紀念之。所以舍利子只是斷煩惱者死后之表顯物,并非真實佛法。 佛入滅后,故意將尸身化為碎身舍利,欲使多數(shù)人都可以分得紀念供養(yǎng)。甚至于為度有緣之眾生,有時無中生有,忽然出生舍利子,使人生起信心,進而修學(xué)佛法;但這不是舍利子本身的功德,而是 佛的威神力所變現(xiàn)。尚未見道的凡夫,只要世間五欲的煩惱很少,有時也能燒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斷我見以上的圣者才能燒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鳥類,被教導(dǎo)念佛數(shù)年以后,死后也燒出舍利子;有的人五欲煩惱很少,雖然沒有學(xué)佛,死后也燒出舍利子;外道修行者,如果對世間的五欲貪著減少了,或者斷除了,雖然還沒有斷我見,還不是佛法中的圣者,死后也能燒出舍利子。所以舍利子的生成,是因為世間欲的煩惱少了以后,死后便會燒出來,與佛法的修證不一定有關(guān)。 佛所最重視的舍利,稱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正法;所以佛弟子應(yīng)該以護持 佛的法舍利,做為護持佛教的最重要內(nèi)容。刀筆吏 / 文(轉(zhuǎn)貼) 見---平實論壇--實修參考。

熱心網(wǎng)友

舍利子不可得,因其不在有無中,不在有色無色中.

熱心網(wǎng)友

舍利(即舍利子),是梵語音譯詞,意為有道行的高僧遺體火化后結(jié)成的珠狀物,故舍利又名佛骨。佛教經(jīng)典《摩訶般若羅密多心經(jīng)》說:“舍利子是諸佛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舍利堅固如鋼,金光閃閃,形態(tài)各異,色彩繽紛,其形態(tài)有珠形、花形、塊形、牙齒形等,顏色有黑、白、紅、銀、藍等,故稱為“五色舍利”。據(jù)說,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發(fā)舍利,紅色的是血肉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