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共用了多少力量?

熱心網友

1942.6.22日,一年中最長的一天,沿著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的1350英里長的戰線,德軍動用了300多萬人、3000輛坦克、60萬車輛、7000門大炮、2770架飛機、62。5萬匹馬。對前蘇聯進行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軍事行動!

熱心網友

好高的分。我只知道最后失敗了。西特了是豬

熱心網友

我知道巴巴羅薩的意思是“紅胡子”的意思。

熱心網友

我喜歡希特勒任命曾經指揮德軍突破法國“馬其諾防線”的陸軍元帥馮.萊布為“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統率的兵員達70萬人,配備了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并限令萊布務必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

熱心網友

嚴寒是主要敵人!!!!

熱心網友

俄國就像抗擊打能力特強的拳手,可以重創,無法征服。拿破侖和希特勒均失敗于此!

熱心網友

是嚴寒讓德軍止步,讓蘇軍獲得喘息之機。

熱心網友

斯大林一次就動員出50個師,德國受的了么?

熱心網友

蘇聯先收縮防線 重新整編換裝備 然后反功 西特勒 沒有贏的理由

熱心網友

希特勒任命曾經指揮德軍突破法國“馬其諾防線”的陸軍元帥馮.萊布為“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統率的兵員達70萬人,配備了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并限令萊布務必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巴巴羅薩”計劃1940年5月10日,當輕紗般的薄霧從法蘭西的江河上向著碧綠的草地和鮮花盛開的果園彌漫開來,預示著這是一個景色宜人的春天的時候,法西斯德軍的鋼鐵洪流隆隆駛進法國領土,從此,西歐諸國就被置于希特勒德國閃擊戰的狂飆之中。不可一世的德軍從巴黎殺向巴爾干半島、從日蘭德半島殺進納維亞,并將大不列顛困在英倫三島不能動彈……希特勒可以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征服了整個歐洲。1940年12月8日,在帝國大廈,面對著墻壁上高懸的世界地圖,希特勒又將他那一雙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蘇聯領土,將部隊前進的目標指向了克里姆林宮……就在這一天,希特勒正式發布了進攻蘇聯的第21號指令,并以“巴巴羅薩”作為這份作戰計劃的代號。“巴巴羅薩”是12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菲特烈大帝的名字。希特勒用這位800年前大皇帝的名字為他的侵蘇戰爭計劃命名,他期待著這個名字能夠為他的戰爭計劃增添一絲神秘之光。希特勒對“巴巴羅薩”計劃頗為得意,他曾經睥睨一切地狂叫“當‘巴巴羅薩’開始時,全世界都將會大驚失色,難置一言!”按照“巴巴羅薩”計劃的具體部署,遼闊的蘇德戰場被劃分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個戰區,每個戰區都配備一個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從東普魯士的蘇伐烏基出發,迅速馳越涅曼河,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聯軍隊,目標是攻占列寧格勒,并切斷它和摩爾曼斯克之間的交通線。列寧格勒這座英雄的城市,不僅在政治上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在經濟上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而且在軍事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它是蘇聯第二大運輸樞紐,共有十條鐵路線通過這里,特別是十月鐵路線把列寧格勒與莫斯科和蘇聯的其他地區聯結在一起,因此在國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希特勒認為,只有在保證完成占領列寧格勒之后,“才能繼而打好占領莫斯科這個重要交通樞紐和國防工業中心這場進攻戰”。因此,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爭中,他是把占領列寧格勒這一戰略要地看作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為了確保能夠一舉拿下列寧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經指揮德軍突破法國“馬其諾防線”的陸軍元帥馮.萊布為“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統率的兵員達70萬人,配備了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并限令萊布務必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希特勒甚至狂妄宣稱,屆時他不僅要前往列寧格勒“皇宮廣場”檢閱軍隊,而且還要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飯店舉行盛大的“祝捷”宴會。自從1941年9月德軍兵臨城下之后,盡管希特勒能夠從望遠鏡里看見城里圣伊薩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頂和海軍部大廈的尖頂,但德軍卻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經過戰斗炮火洗禮的列寧格勒軍民,正時刻以一種老戰士那慣有的鎮靜神情,警惕地盯著藍色陰霾之中的德軍前沿陣地,時刻準備著擊退敵人的進攻。1943年1月12日清晨,一尊尊威武雄壯的“馬蘭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正在瞄向涅瓦河對岸的德軍前沿陣地。當陽光剛剛穿過薄薄的云層,2000多門火炮和追擊炮就一齊發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嚴冬的沉寂,向著敵人的陣地噴吐了萬丈怒火。這是為了突破德軍圍困,蘇軍所實施“火花”戰役復仇的怒吼。1943年1月18日夜晚,當列寧格勒人從莫斯科電臺播送的最后新聞節目中突然聽到播音員以激動的聲調大聲宣告:“封鎖線突破了!”“列寧格勒解圍了!”這一期待已久的勝利喜訊使人們頓時熱淚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顧外面正在下著的鵝毛大雪,一個個都興奮得像個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紅軍會師了!”“烏拉!列寧格勒!”“烏拉!斯大林!”的歡呼聲響徹云霄。每一幢房子外面都被掛上鐮刀錘子旗,以至到了第二天清晨,整個列寧格勒城到處都閃耀著迎風招展的紅旗,顯得格外奪目動人。繼“火花”戰役突破德軍圍困之后,1944年1月14日,列寧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又開始了。經過二周的激烈作戰,蘇軍取得了重大勝利。1944年1月27日,這是列寧格勒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一天,盡管這一天是個三九嚴寒的陰冷日子。因為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正是在這一天晚上的祝捷大會上莊嚴宣布:“列寧格勒城現在已經從敵人的包圍中,從敵人的野蠻炮擊中獲得了徹底解放。”列寧格勒人民終于取得了保衛戰的重大勝利。歷時長達900天之久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雖因凍餓致死64萬余人,被德軍空襲和炮擊致死2。1萬人,但是這場保衛戰不僅堅定了蘇聯人民抵抗德國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們的勝利信心,而且還消耗了法西斯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把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在西北戰場上,從而為蘇軍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輝煌勝利,為世界人民最終戰勝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特別是在被圍困期間列寧格勒軍民所建樹的英雄業績,更是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連英國的《旗幟晚報》也發出這樣的稱頌:“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在世界歷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偉大勝利,不僅是“生命之路”的奇跡,更是20世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