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印度打起來我國的勝算有多大?

熱心網友

差距明顯,中國優勢絕對,3個月拿下新德里。就拿對于國防建設最為重要的航空工業而言,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1600架飛機中,除了80余架老掉牙的HPT-32“風神”式教練機外,沒有一種是印度自己搞出來的。尤其在800架一線作戰飛機中,全部是進口產品,包括MIG-21和MIG-27也都是依照生產許可仿制生產的。中國和印度是在同一時間獲得MIG-21的生產技術的,到如今中國在MIG-21基礎上仿制出殲-7系列飛機不但供中國軍隊自用,而且大量出口達400架之多。其最新改型殲-7MG甚至連俄羅斯人都贊嘆不已,而印度的MIG-21MF進行性能提升還必須依靠俄國人的幫助。中國自制的K-8教練機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初級噴氣教練機之一,還出口到巴基斯坦一批(老_槍注:K-8已出口112架,其中埃及一家就要了80架),同類型的飛機印度還需要自己掏錢買。平心而論中國的殲-8II或是FBC-1與西方同類型產品相比確實不夠精良,但就這印度人自己也搞不出來。上一次自制的“風神”教練機是在30年以前,之后就沒搞出什么東西。大肆吹噓的LCA戰機的首架原型機1995年就出廠了,到1998年中國的殲-10原型機完成首飛也沒能上天。LCA還沒搞完又提出了所謂的MCA計劃,什么隱形、無尾隨控布局好象挺先進的,結果是在印度斯坦航空制造公司工作的以色列專家公開表示,所謂“到2025年都能保持技術優勢”的LCA與殲-10相比差一個檔次,最多與專用出口的FC-1相當。而俄羅斯航空界巨頭比施根斯在訪問中國和印度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將繼美國、俄羅斯、西歐之后成為世界第四大航空工業中心。自1970年代以來印度大力發展海軍,光航空母艦就引進了2艘,其他如大中型水面艦艇和常規潛艇的引進數量也分別達到52艘和20艘以上。所有這些使印度海軍成為在印度洋舉足輕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業卻不是那么爭氣,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后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并愈發有超越前者的勢頭。德國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制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為后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未來的海上軍備競賽中,印度勝過中國的把握能有幾成。陸軍武器方面,中國自1970年代以來出口了大量的坦克、大炮、槍械等常規武器,而印度在這方面至今需要進口。中國研制的85-IIAP主戰坦克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更先進的90-III在不久的將來亦將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而印度自制的“阿君”坦克(老_槍注:通常譯為“阿瓊”式坦克)在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后卻仍是問題多多,弄的陸軍司令卡納中將一提到“阿君”這兩個字就要問候印度國防科技部門的主管他老娘外加三代祖宗。印度自己造不出大口徑火炮,進口瑞典的FH-77B型155炮卻是毛病不斷,中國制造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一直賣到科威特。在核子以及航天領域,印度自制的“烈火”洲際導彈的運載力只有中國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在技術層次上要比“烈火”先進10-15年以上。中國即將發射宇宙飛船而印度在載人航天方面尚未起步。印度海軍計劃在2007年獲得首艘自制的核子潛艇,而中國自制的第二代核子攻擊潛艇093型的首制艇即將服役,該艇采用的高溫冷核反應爐技術是當代最先進的核動力系統,具有體積小、功率大、噪聲低等特點,就連美、俄也是剛剛掌握這一技術。最近中國中央電視臺公開對外宣稱,在應用激光技術上,中國已經達到與美國同等級技術水平,敏銳的美國軍事情報部門馬上判研出中國已經開發出擊落衛星的星際激光武器,這種高科技軍備是印度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冷戰時期為了達到拉攏印度對付中美的戰略目的,前蘇聯給予印度大量的軍事援助。例如MIG-27戰斗轟炸機,除以本國軍隊裝備價格供給一批外還授權印度當局在本地生產。而付款期限長達17年,跟白給幾乎沒什么兩樣。這使得印度當局有能力為其武裝部隊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大量換裝現代化米格戰斗機、防空導彈群、T-72坦克和各型作戰艦艇。同時出于武器來源多樣化,防止日后受制于人的目的,印度政府也向西方訂購武器裝備,但由于西方技術兵器過于昂貴,所以仍以蘇制軍火為主。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后,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人說什么也經不起這樣的窮大方了,俄國的軍火制造商也不愿意再做賠本買賣。既然是市場經濟了,就要按市場的規律辦,面對俄國人帳單新德里一下傻了眼,搞得好一陣子空軍的飛機上不了天,陸軍的坦克開不起來,海軍的軍艦出不了港,因為沒有零備件。其實這也是老天爺給印度一個機會讓他們好好反思一下過去,好走上發展經濟的正路,誰知印度政府不但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學北朝鮮金氏政權,爆炸了幾顆核子武器來撐門面,同時狠下心來,一邊到國際上裝乞丐到處乞討援助,一邊給俄羅斯下了上百億美元的定單,這也是印俄兩國所謂“世紀協定”的由來。根據協議印度空軍將獲得40架SU-30MKI推力矢量戰斗轟炸機,并獲準在國內生產200架,俄羅斯并將幫助改進135架MIG-21MF殲擊機,另外印度空軍還有可能購買MIG-AT教練機。海軍將購買前蘇聯太平洋艦隊“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俄國人稱為反潛巡洋艦)和K級潛艇,并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發展核子攻擊潛艇。陸軍則引進“旋風”型火箭炮和包括S-300V地空導彈系統在內的防空武器系統,以及數百輛T-80型坦克。上述軍火交易耗資100億美元以上,可以想象對于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中的窮國將造成何等的負擔。以MIG-29事件為例,印度空軍從1988年起就嚷嚷著要自行生產150架MIG-29,俄羅斯方面到是大力幫助,錢也花了不少,到1998年連一對翅膀都沒造出來。連印度報紙都覺得奇怪,整天吵吵著要主管航空工業的部長下臺以謝國人。而與此同時中國引進生產的SU-27/殲-11,1998年就下生產線,可中國人卻不聲不響。印度人總是自詡其購買俄制軍備較中國有優先權,某些不知內情的軍事觀察家也跟著瞎起哄。其實以俄羅斯目前風雨飄搖的經濟狀況,有人買他的東西就已經阿彌陀佛了,就算俄軍方和政府內部有人以中國威脅論為借口反對向中國出售某些武器,只要軍工廠的領導人說一句:幾萬個工人沒飯吃,你來管吧!就能讓他們的頭大上10倍不止。實際上在出售某些技術裝備的時候俄羅斯人確實給予印度的方便要多過中國,因為俄國人很清楚中國人的吸收能力太快,S-300才賣給中國沒兩天,中國就搞出個FT-2000來,而且往往只需要買一點樣品,中國自己就能仿出性能更優良的裝備。遠的不說就說QW-2防空導彈,從外形上與俄制SA-16幾乎一模一樣,重量還有所減輕,性能卻絲毫不差。據說是中國通過某前蘇聯國家獲得了幾個樣品,緊接著就開發出自己的產品。對于這一點俄國人相當惱火卻也無可奈何,其實俄國人心里清楚卻沒辦法,所以在對中國出售技術裝備的時候往往要求中國成批量購買,并且保證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對外出口其中的技術。就拿SU-27/30的交易而言,俄羅斯就生怕中國再搞個FC-2出來和他搶市場,聲言中國自制的SU-27十五年內不得出口,而SU-30則更延長至25年。對于印度俄國人就相對寬松一些,因為他們知道就算印度人想搞也搞不出什么新花樣來。對于這一點中國、印度和俄羅斯都清楚,只是不挑明而已。在武器系統的聯合開發上俄羅斯人則更愿意與中國同行合作,例如合作研發用于21世紀的先進殲擊機和導彈武器等,因為俄國人清楚與中國合作能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而這是印度方面所提供不了的。。

熱心網友

可以

熱心網友

拿下印度有什么好吹噓的啊,還不是小菜一碟:-)

熱心網友

初核武器外 3個月搞定啊三沒問題

熱心網友

哎~這個還用問,不想多解釋什么。只有五個字送你:絕對中國強!

熱心網友

沒問題,咱們人多力量大!

熱心網友

要把下察隅的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拿回來才算牛,其他都是紙上的東西。

熱心網友

中國強!至少以前跟印度打的時候是中國贏的

熱心網友

這起絕于黨中央的決心....是想10小時滅之?? 還是要打個1年半載的??

熱心網友

那看為啥, 打乒乓肯定贏他,打板球就難說,總的說中國占優勢,軍事實力跟體育實力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