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某某領導人對某國進行國事訪問,友好訪問,工作訪問等等,請問這些有什么區別嗎?在外交上是不是對應著不同的接待級別?
熱心網友
1。常見的外交用語及其內函。 (1)國事訪問: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應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的邀請對他國所進行的正式訪問。 (2)國賓:指受某一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正式邀請,到該國進行訪問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 (3)儀仗隊:由海、陸、空三軍人員組成的或由陸軍人員單獨組成的、執行禮節性任務的武裝部隊。人數按各國規定不等。儀仗隊通常用來迎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高級將領等。 (4)鳴禮炮:鳴放禮炮起源于英國,是一種向對方致敬的表示。鳴放炮數的多少,代表友好誠意和對對方的尊敬程度。禮炮響數的多少依據受禮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現在的國際慣例是: 21響,迎送國家元首或其他相應級別的人; 19響,迎送政府首腦或其他相應級別的人; 17響,迎送副總理級官員。 以此類推,均取單數(因為,過去的海軍迷信雙數為不吉利,一直沿用至今)。鳴炮的時間一般是在貴賓到達或離開時進行。 (5)東道主:“東道主”一詞源于一書。書中的一文中有這樣的話:“諾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為此,“東道主”一詞就成為“主人”的代稱,而且廣泛地使用起來了。如在世界上某一國家舉行國際性的體育活動、比賽等,某國就被成為“東道主”了。 (6)正式訪問:指一國領導應某一國家領導的正式邀請,對邀請國進行的訪問。有時稱為友好訪問或正式友好訪問。國家元首的正式訪問還可稱為國事訪問。 (7)非正式訪問:這類訪問的禮儀活動一般從簡。其中國家領導人以私人身份進行的訪問稱為私人訪問,出訪時途徑某國所進行的訪問可稱為順道訪問,由于某種原因不便公開報道的訪問則稱為秘密訪問。此外,兩國領導人為磋商重大問題舉行的會晤,往往采用工作訪問的形式。ps:從外交禮儀上講,采取什么訪問規格由受邀方提出,也就是說,“工作訪問”是一個較低規格的訪問形式。一般來講,國事訪問歷時較長事務較多,需要東道國舉行歡迎儀式,儀式上還要鳴放禮炮,舉行閱兵式,訪問期間還有大型歡迎宴會及一定數目的參觀活動。工作訪問則不需要這么繁瑣的儀式,大家見面直奔主題,談完就走。但就具體談判內容而言,國事訪問和工作訪問不存在區別。
熱心網友
nick回答的可以啊。問的不就是這么一回事嘛
熱心網友
國事訪問是一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他國邀請而進行的正式訪問。友好訪問是為了促進雙方關系而進行的訪問。工作訪問是為了進行工作交流而進行的訪問。國事訪問級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