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風疹”,需要隔離嗎?其傳染途徑是怎樣的?如何預防?如何醫治?日常需要注意些什么?
熱心網友
1 需要隔離。2 呼吸道傳染病3 避免和病人密切接觸4 接種疫苗5 患者發病期間隔離休息(5天左右),平時提高免疫力完全贊同寒天大師的觀點,不知為什么不采用?
熱心網友
風疹患者需要隔離。原因:風疹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冬春兩季發病較多,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能在幼兒園和小學校內發展成小流行。風疹傳染途徑:風疹病毒(RNA病毒)通過口鼻及眼部的分泌物直接傳給旁人,或通過呼吸道氣沫傳染。預防:不進入流行區,少到人多的地方或載口罩,室內通風;注射風疹預防疫苗。治療:患者發熱期間臥床休息,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飲食,多喝水;適當用些止癢藥物止癢...
熱心網友
風疹患者需要隔離。原因:風疹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冬春兩季發病較多,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能在幼兒園和小學校內發展成小流行。風疹傳染途徑:風疹病毒(RNA病毒)通過口鼻及眼部的分泌物直接傳給旁人,或通過呼吸道氣沫傳染。預防:不進入流行區,少到人多的地方或載口罩,室內通風;注射風疹預防疫苗。治療:患者發熱期間臥床休息,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飲食,多喝水;適當用些止癢藥物止癢,中藥用些清熱解毒疏風之類藥物,如銀花、連翹、板藍根、荊芥、葛根、升麻、赤芍、牛蒡子、蘆根等。日常注意事項;多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減少疾病的傳染。
熱心網友
應當隔離.最好別讓小孩上學.
熱心網友
不必隔離,風疹并非傳染病,用古墓土熱擦一兩次即愈。祝你如意。
熱心網友
我認為不需要隔離。但得注意環境衛生。
熱心網友
風疹俗稱“風痧”,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小兒常見病。春季是流行的高峰季節。風疹每隔6—10年出現一次周期性大流行。 風疹病人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和病人的密切接觸也是常見的傳播方式,間接傳播者少見。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發病前后5天,特別是起病當天和前一天,病人口、鼻、咽分泌物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含有風疹病毒,有較強的傳染性。病兒在托兒所、幼兒...
熱心網友
風疹俗稱“風痧”,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小兒常見病。春季是流行的高峰季節。風疹每隔6—10年出現一次周期性大流行。 風疹病人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和病人的密切接觸也是常見的傳播方式,間接傳播者少見。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發病前后5天,特別是起病當天和前一天,病人口、鼻、咽分泌物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含有風疹病毒,有較強的傳染性。病兒在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等人口密集地區,或去醫院看病,在乘車、掛號、候診、取藥時,通過說話、咳嗽、打噴嚏而使病毒播散。 我國全國性血清學調查結果表明,1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風疹抗體者超過95%,說明感染絕大多數發生在兒童時期。妊娠3月內的婦女感染風疹后,路兒可發生先天性風疹,產生死胎、早產、胎兒畸形。 病毒從呼吸道侵入后,約經過2—3周的潛伏期就發病了。起病時可發熱,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癥狀。發熱當天或次日即出現皮疹。初見于面部,迅速向下蔓延,一日內可布滿軀干和四肢,但手掌和足心無皮疹。皮疹為淡紅色充血性斑丘疹,直徑2—3毫米,疹間皮膚正常,有的疹子互相融合成片。同時可摸到耳后、枕后、頸部淋巴結腫大,輕壓痛,彼此不融合,不化膿,少數病人有脾腫大。皮疹一般持續2—3日即開始消退,疹退后不留色素沉著。此時體溫下降,脾及淋巴結亦縮小。 本病一般預后良好,不會發生并發癥。如受到再次感染也不會第2次發病。 病孩應隔離至出疹后5天,在此期間,不能去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居室要定時開門窗,以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勤刷牙,保持病孩皮膚粘膜清潔,若天氣較熱,可用溫水擦身或洗澡,但此時患兒抵抗力較弱,要防止著涼。加強飲食營養,要多給孩子喝開水,多食蔬菜,盡量吃些豆漿、大米粥、雞蛋羹、牛奶等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有高熱、頭痛者,給予解熱鎮痛劑,如安乃近;亦可適當用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防治措施。⒈自動免疫: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抗體陽轉率達95%以上。接種對象主要為幼兒園、小學兒童以及育齡婦女等易感者。接種后可有低熱、皮疹、關節疼痛等反應。有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劑及過敏性疾病者不能接種疫苗。⒉被動免疫:接觸風疹病人后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有預防效果。⒊隔離病人:發現病人后應隔離至出疹后5天。妊娠早期的孕婦在風疹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風疹病人;如證實胎兒已受感染并發生畸形,應終止妊娠,并勸其間隔3年后再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