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熱心網友
航母有很多艦船護航,還有戰斗機的保護 ,想要打航母僅憑一艘驅逐艦談何容易。 170防空驅逐艦是我國第一艘采用垂直發射系統和相控陣雷達的大型驅逐艦。他是中央軍委批準建造的的18艘新型驅逐艦中第一艘正式下水的驅逐艦。 噸位:約8000噸以上 動力:GT-25000主機的全長4。6米,重16噸、轉速3000~3600轉/分、最大功率可達36300馬力、熱效率36。5%,性能可觀;輔機采用的是陜西柴油機廠的國產化MTU 20V956TB92。 垂直發射單元:六聯裝環形圓筒垂直冷發射。共8個單元,前甲板6個,后甲板2個。每個發射單元裝彈6枚,全艦垂直系統共裝彈48枚。每個彈筒均為發射器,發射速率和可靠性比RIF高。 防空導彈:采用國產海紅9(紅旗9艦用型)。海紅9導彈為無翼式,最小作戰高度0.5公里,最大作戰高度30公里,最小作戰距離6公里,最大作戰距離2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大于4.2馬赫。飛彈全長6.8米,彈徑0.47米,彈重1300公斤,彈頭重量超過180公斤。 反艦導彈:國產鷹擊12反艦導彈。海軍鷹擊十二是八五計劃重點項目之一,目標是研制一種通用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代替現役的鷹擊八三反艦導彈。十二號彈由601,611和海軍研究院,航天三院聯合研制。601,611負責氣動設計,海軍研究院解決制導。工程包括兩個子型號第一種彈體長而寬,呈扁平裝,裝備超音速沖壓發動機,兩側進氣;巡航速度為2。2馬赫,末端速度高達4。0馬赫, 射程250-300公里。第二種呈圓柱體,裝備超燃沖壓噴氣,沖壓雙燃燒發動機,前端進氣;巡航速度為4。0馬赫,末端速度高達6。0馬赫;射程550-640公里。十二號彈的雷達反射截面小于等于0。2平方米,采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戰斗部為250公斤常規高爆炸藥,能夠從飛機,水面艦支或潛艇上發射。 巡航導彈:東海十。東海十是一種國產艦對地戰術巡航導彈。性能和戰斧差不多,射程約兩千公里,采用衛星導航,據悉新驅將裝備數量不詳(~16枚)的東海十。 近防系統:730型反導密集陣。該炮為7管30毫米加特林轉管炮設計,模組結構。其炮架上有1具EFR-1I波段跟蹤雷達、1套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的OFC3光電跟蹤系統。OFC3光電跟蹤系統包括:1個熱相儀,1個電視攝像機。1個激光測距儀。其對RCS為2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5KM,RCS為10的目標探測距離為20KM。該型號屬外能源轉管炮,由7根剛性連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閂,通過外部電機實現連續射擊。由于每根身管的工作時間重疊,所以它具有射速穩定、身管壽命長、可靠性高等特點。(另有可靠消息稱,170艦將安裝激光末端攔截系統,攔截方式為硬殺傷。)主艦炮:單管100毫米艦炮。采用激光制導炮彈,射程37公里。 雷達:矩形波導相控陣雷達。 隱身:艦體結構隱身。(有消息說將來還有可能采用等離子隱身) 反潛:卡27或者卡28反潛直升機。卡―27采用了無尾槳的雙槳共軸式構型,旋翼系統由兩副全鉸接的三槳葉共軸反向旋轉的旋翼組成,旋翼直徑為15。9米,折疊時為4米,機寬4米。卡―27總長為ll。3米(無旋翼)和12。25米(折疊),高5。4米,動力裝置是兩臺渦輪軸發動機,每臺功率2257軸馬力。&127;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26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為2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6000米,最大航程800千米,續航時間4。5小時,機內最大有效載重40b0千克,最大外掛載重5000千克。卡―27基本反潛型主要裝備有機頭下的360@搜索雷達、多普勒雷達、敵我識別器;平尾上的兩個雷達告警天線、后機身及其尾部的兩個電子支援措施的天線罩以及機身腹部的很長的武器艙,內裝聲納浮標、磁探僅、魚雷、深彈等。 170艦的任務是為085航空母艦(常規動力)和089航空母艦(核動力)提供區域防空。 由航母,防空驅逐艦,反潛驅逐艦組成我國第一個航母戰斗群。 該戰斗群的主要任務是掩護我國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突破第一島鏈,進入戰略巡航位置。 由于日美等敵對國家在第一島鏈設置了龐大的反潛系統(由水下聲納網、反潛飛機、聲納站、反潛艦和潛艇組成),任何突破該系統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都會受到敵潛艇的跟蹤。假如爆發大規模核戰爭,被跟蹤的的核潛艇在未發射導彈之前,就會被摧毀。所以我國的夏級核潛艇和已下水的094核潛艇都不能突破島鏈進入大洋,只能在東海和黃海執行戰略巡航任務。 有了航母戰斗群的掩護,我國的核潛艇可以自由出入島鏈而不被追蹤到具體位置,可以順利的在太平洋執行戰略巡航任務,我方的攻擊核潛艇還可以對敵方的戰略核潛艇進行跟蹤和壓制。在美國不斷發展導彈防御系統,破壞核平衡的情況下,我國海軍達到上述目的,無疑是"不對稱威懾"戰略思想的又一大勝利。可以想象,到2010年,我國將擁有8-10艘094戰略核潛艇,其中三艘在港口保養維護,三艘執行戰略威懾任務,三艘在往返的路上,剩下一艘做為戰略機動。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和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等世界重量級軍事媒體近來在顯著位置報道了中國首艘配備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于近日下水的消息,并且配發了多幅圖片。 西方媒體將這艘中國新型驅逐艦,與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美國驅逐艦相提并論,稱之為“中華神盾”艦。該艦自開始建造之日起就一直被西方關注。在近日下水之后,西方媒體更是對“中華神盾”艦的外形細節做了大量報道。一些西方的海軍學者連續數周通過不同途徑了解“中華神盾”艦的建造狀況、技術水準,“表現出了少有的好奇與熱情”。 神在何處? 傳說希臘神話里的主神宙斯使用一面雕有蛇發女妖頭像的盾牌,這是其護身法寶,誰見了此盾牌就會變成石頭。這面盾牌就是“宙斯盾”。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反艦導彈獲得迅猛的發展,對水面艦艇構成巨大的威脅。特別是前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尼科夫海軍元帥還提出了專門對付美國航空母艦戰斗群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戰術”,即同時或在以秒計算的時間內向敵艦發射大量的導彈,以有效攻擊航空母艦。 面對蘇聯海軍數量龐大的反艦導彈,美國人感到了危機,認為必須立即建立能夠阻擋“飽和導彈攻擊”的有效艦隊防空體系。美海軍于1963年開始設計一種全新概念的作戰系統,1969年底將該系統正式命名為“宙斯盾”系統,其全稱為“全自動作戰指揮與武器控制系統”。該系統1970年正式開始研制,1983年研制成功并首先裝備在美“提康德羅加”號導彈巡洋艦上。 “宙斯盾”作戰防御系統包括6大部分:相控陣雷達、計算機系統、指揮決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武器火控和發射系統、戰備狀況檢測系統。目前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7部分,即作戰訓練系統。“宙斯盾”系統具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和反潛等作戰性能,其關鍵部件是AN/SPY-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系統。 按設計要求,它能實施全方位搜索,可同時跟蹤監視400個來襲目標,并能自動及時跟蹤其中100個危險目標,并實施有效打擊。無疑,安裝了“宙斯盾”系統的導彈驅逐艦不僅具備強大的戰區防御能力,還可同時對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標實施全面攻擊,攻防能力在當今戰艦中屈指可數。目前,只有美國、日本、西班牙、挪威、韓國、德國和荷蘭等國軍艦上裝備了這種“宙斯盾”系統。 “宙斯盾”系統當初是為了對付海上“飽和攻擊”而設計的,但到了1993年5月,美國正式宣布建立“戰區導彈防御系統(TMD)”以后,“宙斯盾”系統就發展成美國TMD系統海基攔截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宙斯盾”系統實際成為一個小TMD。正是因為“宙斯盾”系統強大的戰區防御功能并是美國TMD系統海基攔截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近年來臺灣當局正千方百計地購買“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目的在于加強臺海軍作戰能力的同時,千方百計地擠入美國的導彈防御體系當中去,尋求美國的保護,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一旦成功,那么就意味著臺灣在實質上加入了美國的TMD系統。 中國170號驅逐艦只所以引起西方極大關注,原因在于以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為首的西方軍事評論機構紛紛指出,170艦上將裝備類似于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的“相控陣雷達防空系統”。 外國人看“中華神盾” 以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為首的西方媒體稱,170號驅逐艦將成為首艘配置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采用隱形設計并首次裝備遠程防空導彈的中國戰艦。該艦將具有很強的中、遠程防空能力,彌補中國海軍近乎空白的艦隊區域防空戰力。 相控陣雷達 據西方媒體報道,170艦上層建筑,外形與美國裝備“宙斯盾”系統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極為相似,艦橋周圍裝有4個大的“弧形物體”,被分別布置在艦橋四周。據信,這4個大弧形物體內將各裝一具與美國“宙斯盾”系統相當的相控陣雷達平板天線。外國軍事專家指出,“中華神盾”艦性能優于美國“宙斯盾”艦的早期型,可是相控陣雷達需用高性能的超級電腦處理大量信號,中國的電腦整合技術實力尚待證實,因此估計“中華神盾”艦不會早于2005年服役。 槍炮 據報道,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170艦已經安裝兩套以中國制造的新型730型速射火炮為主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統。主炮背后首次安裝了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以應付敵方來襲導彈的“飽和攻擊”。國外軍事專家分析指出,170艦的垂直發射系統,可能具有48個垂直發射單元,后期生產型也許加大尺寸,裝配更多的垂直發射導彈系統。這將填補中國海軍在艦隊遠程防空方面的缺陷。 用于控制100毫米艦炮的火控雷達也已經安裝到軍艦上,值得注意的是170艦的100毫米艦炮一改中國軍艦經典的雙管炮塔造型,而換裝成了雷達隱形特征更佳的單管火炮炮塔。 導彈 據報道,目前170艦已經開始安裝圓筒狀的艦對艦導彈發射架。西方軍事專家分析,艦對艦導彈的型號可能是中國制造的新一代的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或者YJ8-3末段超音速導彈的改良型。170艦配備兩座四聯裝發射架,總共8枚反艦導彈。值得指出的是,導彈發射器由原來的方形長箱改為圓筒形,也是世界潮流。就連以方形發射箱為一貫風格的法國“飛魚”艦對艦導彈發射器也將按照這一思路進行改良。 隱形軍艦 從外形來看,170艦是一艘非常漂亮的戰艦,高干舷;艦首大外飄;長寬比大。西方軍事觀察家認為,該艦具有抗浪性強,持久力高等特點,寬大的船體流露出蘇聯海軍艦船的風骨,具有非常好的適航性。 為減少艦體反射雷達波,作到隱形,170艦上層建筑采用由多個平面組成的多面體設計,而且表面非常光滑。此外,艦體外表面可能涂有隱身特殊涂料,以吸收雷達波。 西方軍事觀察家推測,擁有先進、復雜“神盾”系統的170艦造價約6到8億美元,與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相若。該艦排水量估計超過7000噸,是最大型的中國制造的作戰艦艇。 是否有必要? 在世界范圍內,目前只有美國一家具有生產“宙斯盾”艦載防空系統的能力。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雖然也號稱擁有“宙斯盾”艦,但實際上他們并不具備獨立開發“宙斯盾”系統的能力。這些國家軍艦上的“宙斯盾”系統都是購自美國的舶來品。 對于武器裝備研發能力以及造艦能力都還比較薄弱的中國,是否有必要自行研制“宙斯盾”系統呢? 在未來海戰中,水面艦艇的主要威脅來自于空中。而艦隊區域防空是我海軍長久以來的薄弱環節。一支艦隊,如果在沒有一個綿密的“防空保護傘”的情況下深入遠海作戰,無異于自殺。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便有國內刊物載文指出:“發展艦載宙斯盾系統、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是未來艦船技術發展以及國際環境的需要,并不是趕時髦。” 真正的國防現代化是買不來的。所有依靠外購武器武裝起來的國家都有這樣的難言之隱:在平時,洋武器就是填不平的“無底洞”,國家不得不花大把外匯去請洋人來維護;到了戰時,洋武器更有可能給自己的軍隊招致“殺身之禍”。因此,不斷跟蹤國外先進的造艦技術,依靠自身力量更新海軍裝備,才是可靠的強軍之路。 路還很長 中國造船人臥薪嘗膽,為縮小與國際同行之間的差距而辛勤工作。此次170艦的下水,僅僅是中國海軍向著現代化的“萬里長征”所邁出的第一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海軍走向現代化的路仍然很漫長。 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我國有著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需要有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來保衛。實際的情況是,我海軍裝備一直十分落后。我們海軍的裝備不僅無法與美、俄等海軍強國相提并論,即使與周邊一些第三世界中小國家的海軍裝備相比,也并不占任何優勢。 170艦是中國造船人努力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成果,但是我們的技術水平與世界最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總之,中國海軍距離進入遠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熱心網友
170蘭州號(052C型)導彈驅逐艦不可能用來單獨打航母,對于航母戰斗群170艦火力顯得單薄了一點,如果再加上四艘現代艦同時攻擊,成功率要相對大一些。 052C型(蘭州級)是上海江南造船廠為中國海軍建造的最新型導彈驅逐艦。這是目前中國海軍擁有的最現代化、最復雜的水面戰艦,迄今已建造兩艘,第一艘于2004年7月加入現役。中國海軍獲得052C型導彈驅逐艦意味著其向藍水海軍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計劃: 繼2002年兩艘052B型(廣州級)導彈驅逐艦計劃下水以后,江南船廠又開始建造兩艘更先進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首艦蘭州號(弦號170)與2002年底鋪設龍骨,2003年4月29日下水,2004年7月開始服役。第二艘(弦號171)于2003年10月30日下水,于2005年服役。現在還不清楚中國是否會繼續建造該型戰艦。 052C型的船身和不久前建造的兩艘052B型驅逐艦一樣,但它的武器和探測系統卻比前者先進的多。052C型驅逐艦的主要特點是擁有一系列新研發的系統,以前在中國的軍艦上從未見過。其中引人注目的是 HQ-9/S-300F 型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VLS),類似于美國AN/SPY-1宙斯盾的四陣列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這個four-array multifunction phased array radar是不是這樣翻譯?) ,以及YJ-85 (C-805)反艦導彈。技術的進步帶給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真正的艦隊防空能力。 驅逐艦的總體防空能力、水面戰斗能力以及反潛作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戰系統對不同的武器系統和探測系統的整合情況。絕大多數的中國軍艦采用的指揮控制系統由法國的湯姆遜(Thomson-CSF TAVITAC)系統發展而來,但052C型驅逐艦可能擁有新研制的系統,處理能力有了提高。052C型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查能力很可能得益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快速發展的IT技術及通信產業。 據傳052C型將被用于為未來的中國航母戰斗群提供防空能力。由于其具有先進的防空系統,052C型也可能被用作水面艦隊的指揮艦。毫無疑問,052C型驅逐艦使得中國海軍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作戰能力。兩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的建造,標志著中國海軍努力由近海防御型向遠洋攔水海軍轉變中的最新進步。 170和171均隸屬于南海艦隊。 設計: 052C型驅逐艦采用模塊化結構,以節省建造時間和經費。兩艘052C型驅逐艦的船身與江南船廠先前建造的兩艘052B型相同,但安裝了不同的武器和探測系統以遂行不同的作戰任務。 與052B型驅逐艦相比,052C型的前部上層建筑高了許多,四周各安裝了相控陣雷達天線。艦上具有一個直升機飛行甲板以及吊架(hanger)以容納兩架俄制卡-28反潛/搜索(Ka-28 Halix-A ASW/SAR )直升機。 防空: 盡管有未經證實的報道認為052C的防空導彈是紅旗9型(HQ-9)遠程地空導彈的艦載型變體,但其細節目前還不清楚。可以確信半主動雷達制導的HQ-9的研制始于90年代中期,據說在總體性能上可與俄制S-300和美國的愛國者導彈相媲美。也有報告認為,HQ-9就是從俄羅斯購買的S-300F導彈。(北約代號SA-N-6,Grumble,轟鳴 052C的共有8個6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48枚防空導彈。每個發射單元都有蓋子,這一點與俄羅斯旋轉式垂直發射系統完全不同。這種導彈系統采取了所謂的“冷發射”方式,首先導彈從發射筒中彈出,然后在較低的高度點燃火箭發動機。采用這種發式避免了在西方“熱方式”中所遇到的火焰和高溫氣體腐蝕發射管的難題。 近程防空由兩座730型近程防御系統承擔。它們與防空導彈系統一起,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的防空能力,以抵御敵人飛機和掠海反艦巡航導彈的打擊。 武器系統: 052C配備有兩座四單元反艦導彈(YJ-85 或 YJ-12?)發射裝置,安裝在后桅桿和直升機吊架之間。這種發射器的筒狀外形說明它是一種新設計的導彈,而不是以前的YJ-8 (C-801)系列反艦導彈。這種導彈的性能還不為外界所知。 052C的前甲板安裝了一座100毫米緊湊型艦炮。 探測系統: 052C的前部上層建筑內有4部固定式相控陣雷達天線,各有兩部負責前、后半球。在美國的阿利。伯克級和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上可以見到類似的布局。據報道,中國的這種雷達系統是與烏克蘭 Kvant-Radiolokatsiya公司合作研制的。尚未有關于該雷達的工作波段和性能的報道。該雷達可能是首次在970武器試驗船上見到的雷達的改進型,可能工作于S波段或俄式雷達的X波段。 反艦導彈由安裝在艦橋頂部的波束雷達?(Band Stand radar )和吊架?上的輕型數據鏈球?引導。在052B上可以看到同樣的指導系統。 052C用一臺具有傘狀天線?(Tagi antenna)的米波雷達進行遠程對空/對海搜索和電子對抗。該雷達可能是工作在A波段的517H Knife Rest雷達的改進型。 估計052C還具有與宙斯盾類似的新一代C3I系統。 電子對抗措施: 前桅桿的兩側各有一套與AN/SLQ-32相似的相控陣電子戰天線。 在艦體中部還有四部16管多功能誘餌火箭發射裝置。 推進系統: 推進系統可能由兩臺烏克蘭制造的DA80/DN80型燃氣輪機和兩臺國產柴油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