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流程型的定義最簡單與最容易的方法理解流程式生產,那就是:一旦產品形成,則無法還原。也就是說,只要將它組合在一起,就沒辦法拆開。試想你沖好了一杯咖啡,一旦沖好就不能再將它還原成熱水、咖啡伴侶、糖、咖啡粉等成份。同樣你也不能將果汁還原成桔子。相反,一臺電腦可以拆散成CPU、板卡、外設等部件,也就是說可以還原成原料。流程型生產在食品、飲料、化工、制藥、生物制品等行業廣泛存在。在流程型生產行業中,所用的名詞與離散制造不同,我們說組成產品的成份,而不是部件;我們說配方,而不是物料單。這不是搬弄詞匯,只要您繼續讀本文,就發現在流程與離散之間的驚人差異。配方是個極易理解的概念,但不要以為它與物料單相同,一些軟件商也許會誘使你相信這一點。配方描述產品的成份,及其比例、單位(如,以磅、加侖、升)。你的第一反應該是它的度量單位的不同。為了適應配方管理,必需在ERP系統下具有多度量單位轉換引擎。同時,你還要能夠自行設定轉換規則,以適應你特有的業務需求。配方中的比例管理也帶來流程型的另外一個特性:伸縮性。舉例來說,如果你要生產一輛汽車,但只有兩個車輪,于是你沒辦法生產半輛汽車,也就是說你必需備齊一個完整產品的所有備件才能生產;而在流程型生產中,如果你要生產1000升汽水,但是只有500升的純凈水供使用,那么你可以選擇只生產品500升。在流程型的生產中,可以以最小庫存物料數量來生產相應數量的產品。當然,你所要實施的ERP系統就應該提供這項計算,并應該提供預測分析。這樣的問題體現在市場及服務當中,你是愿意跟客戶說“我在2個星期內可以提供1000升”還是“我今天可以提供500升,其它的兩個星內備齊”?顯然后者更容易打動你的客戶。流程型生產中,各種成份投入到生產過程中一定要與工藝注程及資源(如設備)相結合。特別是在化工行業中,各成份不是在同一時間投入的。典型的次序是:磨碎,加料;攪拌,加料;反應,加料,以此類推。你可能希望ERP系統可以將生產過程加料操作與工位、工序、資源結合起來,但最后問題會集中在數據采集上面。不論是流程還是離散型的作業管理軟件,這種數據的轉換都是相當可怕與費時的一項工作。當這種轉換可以實現自動化時,編程與測試的成本可能還高過手工轉換。于是,當你選擇一個流程型制造業管理的軟件時,重點就要放在考查你現有的產品及配方是否可以納入到軟件商的所提供的體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