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從歷史角度來說明,物力,財力,人力以及一些具體數據!
熱心網友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甕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頤和園,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并于兩年后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后,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里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 1924年,頤和園辟為對外開放公園。頤和園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約占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000余間古建筑,面積70000多平方米,古樹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筑。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蕓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后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后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邊的云輝玉宇牌樓,經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筑。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為宗旨,用"一種精神五種意識六個一流"的企業文化統領職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近年來,頤和園先后獲得了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等諸多榮譽稱號,2000年順利通過國際標準化的ISO9000和14000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頤和園的管理、保護、研究邁上了規范、科學、法制的管理軌道。 1960年頤和園首批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西郊,風景優美,是個名園薈萃的地方。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在這個地方修建各種園林。如: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的的頤和園。 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圓明園的屬園。建于萬壽山之麓,其西為西湖后改為昆明湖。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其母后助壽而建。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清光緒年間,慈禧利用海軍軍費和其他款項在遺址上重建,并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3年修復。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去世。頤和園作為皇家園林的使用功能從此結束。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頤和園作為公園對外開放參觀,一直延續至今。 頤和園是目前世界上建筑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價值最高的一座皇家園林博物館。占地四千三百畝,數十處參觀點分布在萬壽山和昆明湖岸邊。蒼翠如黛的萬壽山,碧波漣漪的昆明湖,輝煌壯觀的建筑群,按造園藝術栽種的各種植物,周圍借景及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天然巧成,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精妙絕倫的具有中國鮮明文化特色的山水畫卷。 清朝以前,此地為元代時所稱的“甕山”和“甕山泊”。沿岸及其附近有寺廟、小園林。后此地也稱“西湖”。為京郊著名的旅游勝地。 自1749年起,乾隆下詔疏浚、開拓西湖,改造了甕山東麓的局部地形,并在甕山圓靜寺舊址上興建“大報恩延壽寺”,為皇太后紐祜祿氏祝壽。同時在西湖北岸及湖中的島、堤上陸續修造園林建筑。1750年,發布上諭改甕山之名為“萬壽山”,改西湖之名為“昆明湖”。1751年正式命名萬壽山昆明湖為“清漪園”。乾隆帝寫成《萬壽山昆明湖記》。1761年乾隆寫成《萬壽山清漪園記》。嘉慶、道光兩朝(1796-1850年)除對極個別建筑的增損、易名之外,園林仍然保持著乾隆時期的原貌。1860年(咸豐十年)九月,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十月五日,聯軍占領海淀。十月十七日,聯軍司令額爾金下令放火焚燒圓明園。數日后,清漪園及“三山五園”的其他諸園均被焚毀。1885至1894年年間,慈禧太后以海軍經費修復被毀的清漪園。1888年二月初一日以光緒帝載??名義發布上諭,改“清漪園”之名為“頤和園”。1898年,光緒帝載??宣布“變法”,實施“新政”。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失敗,載??被囚,慈禧再度垂簾聽政。1900年,華北民間暴發義和團運動。五月,義和團進入北京,包圍外國使館。慈禧太后那拉氏以載??的名義下詔向各國宣戰。八月,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那拉氏與載??逃往西安。八月十五日,沙俄,意大利軍隊相繼進駐頤和園。1901年,清廷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聯軍退出北京。1902年,那拉氏與載??返回北京,立即動用巨款修繕被聯軍破壞的頤和園。1904年,那拉氏在頤和園舉行七十壽辰的“萬壽慶典”。1908年,載??、那拉氏相繼病死,三歲的溥儀繼承皇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建立民國。1912年2月,隆裕正式以皇太后的名義,代表統治中國長達260多年的清王朝政府宣告“遜位”。根據民國政府與清皇室達成的《優待清室條件》,允許溥儀遜位后保持皇帝尊號,“暫居宮禁,日后移居頤和園”。此時,頤和園仍由清室內務府管理。當年9月12日,辛亥革命的領袖孫文、黃興曾來頤和園參觀。1913年4月24日,民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以“中外人士紛紛要求瞻仰頤和園”為由,規定由民國政府有關部門批準通知清室內務府的有限制的參觀辦法。1914年,民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與清室內務府商定“于開放游覽之中,寓存籌款之意”,售票開放。同年,溥儀命裁減官員并將圓明園并歸頤和園管理。1924年5月23日,溥儀派他的英籍教師莊士敦管理頤和園。同年11月,溥儀被驅逐出宮后,頤和園各殿宇陳設由民國政府組織的"清室善后清查委員會"接收查封。1926年,京畿衛戍司令王懷慶將頤和園交還清室辦事處,成立清室辦事處經理頤和園事務所。1928年7月1日,頤和園被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接收,始成公園。當時入園的門票是大洋一元,可買五十斤白面。1948年12月13日,人民解放軍控制了頤和園。此后,解放軍的代表和傅作義的代表在萬壽山東麓的景福閣里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談判,達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1951年,昆明湖湖邊的石砌雕欄得到加固,清除了積存多年的園內垃圾。繼而修繕了頤和園的中心建筑佛香閣。園工們又用省下的經費修繕了德和園、聽鸝館、涵虛堂、玉瀾堂、排云殿。 1959年,為了迎接國慶十周年,頤和園又大規模地進行了一次修繕。1960年,數以千計的園林工人、機關干部、學校師生參加了疏浚后湖、修整和美化后山的義務勞動。對諧趣園也進行了修繕。1970年代之后,頤和園又大修了景福閣、寫秋軒、聽鸝館、云松巢、邵窩、南湖島、石舫等建筑。其中多數是徹底翻修。石舫頂部的磚雕,是按原來圖案重新復制的。1986年,北京近50萬群眾投票推選,確定了包括“頤和慧海”在內的北京十六景。 這十六景是:天安麗日(天安門廣場)、紫禁夕輝(故宮)、燕塞雄關(八達嶺長城)、白塔堆云(北海)、頤和慧海(頤和園)、圜丘清晉(天壇)、香山紅葉、十渡浮巒、盤古遺火(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幽峽流碧(龍慶峽)、大鐘聲遠(大鐘寺)、龍潭漱玉(白龍潭)、明陵落照(十三陵)、盧溝獅醒(盧溝橋)、慕田古堞(慕田峪長城)、紅樓大觀(大觀園)。]1987-1990年進行了修復后湖買賣街(蘇州街)的工程。1990年冬、1991年春,北京市政府決定,對昆明湖進行二百四十年以來的第一次清淤。十八萬群眾參加了義務勞動。此次昆明湖清淤工程,共清除淤泥六十五點二六萬立方米,清淤面積一百廿萬平方米,平均深挖五十七公分。清除各種炮彈二百零五枚。整修湖岸五千七百米。 1992年恢復了西堤上的景明樓。1991年07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1年第20號”形式頒發了“關于嚴格控制頤和園、圓明園地區建設工程的規定”,以對頤和園、圓明園地區(系指玉泉山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燕園、清華園及其周圍的街區)的景觀和建筑進行保護。1996年復建了后山東部的澹寧堂(旺季時與蘇州街聯體開放)。199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理事會認定頤和園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頤和園度過了它250年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