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在遼寧嗎那是不是有千山啊
熱心網友
千山道教佛教都很盛行。 你可以來求個東東,也可以來買玉器,很便宜。
熱心網友
atbhz 已經回答的差不多了江南 真服你也很負責任這樣的答案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熱心網友
想去就到火車站 看看怎么走沒有飛機…… 服了
熱心網友
鞍山在遼寧唄,笨啊
熱心網友
沒知識就要有常識,沒常識就要看電視。你可能是連電視都不看的那伙兒里的~~~
熱心網友
鞍山在地球上的中國。
熱心網友
鞍山是遼寧省第三重要的城市
熱心網友
鞍山的千山是東北四大名山之一,旅游攻略在下面網址
熱心網友
地理位置 鞍山市位于遼寧省中部,東經122°10'--123°13',北緯40°27'--41°34'全境南北最長175公里,東西最寬133公里、東北與遼陽縣毗鄰,西與大洼縣相連,南與大石橋市、莊河市、鳳城縣接壤。市中心距遼寧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陽89公里,東距煤鐵之都本溪96公里,南距濱城大連308公里,西南距營口跋魚圈港120公里,西距盤錦市103公里。是我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素稱“鋼都”。 現轄海城市、臺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和鐵東、鐵西、立山、千山四個城區。全市總面積9252平方公里,總人口344。2萬人。其中市區面積624平方公里,人口173。7萬人,是我國擁有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之一。 鞍山在遼東半島對外開放城市中,具有“中、通、豐”的優勢。即地理位置適中,在遼東半島對外開放區域中是連接以大連為前沿,以營口、錦州、丹東為兩翼,以沈陽為腹地的中部城市群的要沖。 交通便利,境內辟有長大鐵路、海溝鐵路、海岫鐵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盤海高速公路以及鞍山至北京、佛山和惠州的空中航線,并開通了鞍山至北京的始發列車。資源豐富,市區周圍鐵礦儲量逾百億噸,占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南部和東南部是菱鎂礦富集地帶,約占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礦是我國三大產地之一,儲量居世界之首;岫巖地區素有“玉石之鄉”的美稱,擁有豐富的玉石資源;此外,農產品資源、地熱資源、旅游資源等也相當豐富。這些優勢為鞍山的經濟發展、對外開放與合資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歷史沿革 鞍山這座城市,雖然建置較晚,但他的歷史卻很久遠。在這里曾產生過絢麗多彩的文化,是遠古時代人類發祥地之一。從考古發現的海城小孤山古人類遺址證明,在距今約2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里生息繁衍。此外,在海城境內的析木、牌樓、大屯、岔溝、騰鰲等地都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舊堡區發現有戰國晚期的青銅戈、銅鏃等,進一步證明,在這里同中原一樣,很早就臍入了人類文明的行列,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遠在戰國秦漢之際,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遼東郡首縣襄平縣等縣的管轄。今海城市境域則為西漢遼東郡新會縣、遼隊縣、安市縣轄地。今臺安縣境域則為西漢險瀆縣轄地。今岫巖滿族自治縣境域亦屬燕國遼東郡襄平縣轄。此后延續2000多年,或屬于郡轄,或屬于國轄(如西晉設遼東國),或屬于道轄、路轄、衛轄、府轄、州轄,以至于省轄、縣轄,其建置依代相續。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鞍山市行政建置幾經變化,鞍山市或屬于行政區,或屬中央、或屬省轄。對下基本定型于目前市管縣體制。 戰國(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今鞍山市境域屬于燕國遼東郡。 秦代(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今鞍山市境域隸屬于遼東郡。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兩漢在今東北地區的縣級行政建置增多。西漢,今鞍山市境域屬于幽州遼東郡;東漢,今鞍山市境域屬遼東郡和遼東屬國。 三國和西晉(220一316年)今鞍山市境域隸屬于幽州遼東郡襄平縣、新昌縣、遼隊縣、安市縣、昌黎郡昌黎縣。 東晉·十六國(317一420年)今鞍山市境域先后隸屬于前燕、前秦、后燕遼東郡。 其后一度為高句麗所割據。今臺安縣部分境域則為北燕所管轄。 南北朝(420一585年)北朝之際,今鞍山市城區及海城市境域為高句麗所割據。北魏(386一534年),今鞍山市境域大部分為高句麗割據。今臺安境域隸屬北魏營 州建德郡廣都縣(今錦州市北鎮縣)。 隋代(581一618年)今鞍山市城區和海城市境域及臺安縣部分境域為高句麗所割據。今臺安縣境域遼河以西部分為隋朝直接管轄,屬燕郡懷遠鎮。 唐代(618一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為高句麗所割,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收歸唐朝統割。在今東北地區實行道、府、州制。分屬河北道安東都府遼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遼兩縣,巫閭守捉城。 遼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縣數度易名,均隸屬東京道遼陽府。金代(l115一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隸屬于東京路、北京路、易蘇館路。元代(1271一1368年)今鞍山市城區及海城市境域隸屬于遼陽路遼陽縣(今遼陽市)。今臺安縣境域隸屬于廣寧府路望平縣。岫巖滿族自治縣隸屬蓋州路。 明代(1368一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隸屬遼東郡指揮使司遼中衛、海州衛、廣寧衛、蓋州衛。清代(1644一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別隸屬于奉天府遼陽州、海城縣、錦州府鎮安縣和蓋平縣、奉天行省東邊道。 中華民國(1912一1949年)今鞍山市城區境域隸屬遼陽縣、海城縣;今海城市境域為海城縣。今臺安縣境域為鎮安縣,后改為黑山縣,后又設置臺安縣;今岫巖滿族自治縣為岫巖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鞍山市城區境域隸屬東北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為東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12日為中央直轄市。海城縣、峋巖縣隸屬遼東省政府。臺安縣隸屬遼西省政府。 1954年8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鞍山市(城區境域)為省轄市隸屬遼寧省。城縣先后隸屬遼寧省、遼寧省遼陽專區。安縣先后隸屬遼寧省遼陽專區。沈陽市、遼寧省遼陽專區、鐵嶺專區和盤錦墾區。岫巖縣先后隸屬遼寧省、遼寧省安東專區。 1959年1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鞍山市管轄遼陽市和海城縣;同時撤消遼陽縣建制,并入遼陽市。臺安縣為沈陽市所轄。岫巖縣隸屬安東市(1965年改名丹東市)。1961年4月29日,恢復遼陽縣建制,遼陽市、縣分置,均隸屬鞍山市。1965年12月16日,遼陽縣、海城縣劃歸遼寧省遼南專區管轄。1968年12月26日,撤銷遼南專區,海城縣劃歸營口市管轄。 1973年1月1日,國務院批準鞍山市管轄海城縣。1985年1月17日,國務院決定,撤銷海城縣建立海城市(縣級市)。1976年1月1日,國務院批準,臺安縣由盤錦墾區改為鞍山市管轄,1985年1月1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岫巖縣,成立岫巖滿族自治縣,1991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準將丹東市管轄的峋巖滿族自治縣劃歸為鞍山市管轄。 氣候 鞍山市地處中緯度的松遼平原的東南部邊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夏半年以偏南風為主,冬半年以偏北風為主。夏季由于熱帶海洋氣團的入侵,雨澤豐沛,氣溫較高,冬季盛行極地大陸氣團,降水較少,氣溫較低。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溫度適宜,光照豐富,大雨、冰雹、寒潮、旱澇、霜凍等災害性天氣在不同年分和季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春季(3月下旬至5月)大風多,降雨少,日照長,回暖快,蒸發大,濕度小;夏季(6至8月)降雨多且集中,暴雨多發生在此季,高溫,雨熱同步;秋季(9至10月)天高氣爽,雨量驟減,氣溫急降,北風漸多,初霜初凍;冬季(11月至翌年3月中旬)雪少北風多,干燥。 土地資源 鞍山市土地資源經過長期的土地開發利用,形成了西北平原農林漁土地利用區、西部沖積平原農漁土地利用區、城市土地利用區、中部波狀平原農林果土地利用區、東南低山丘陵林果農土地利用區、南部低山林農土地利用區。鞍山市成土母質類型多樣,全市共有6個土類、16個亞類、53個土屬、87個土種,棕壤土是全市6個土類中最多的土壤,面積達552691公頃,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的65。9%,主要分布在東南山區和丘陵地帶。草甸土次之,面積為265672公頃,主要分布在沿河沖積平原地區,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31。7%,其他4個土類面積占土壤總面積的比重依次為:水稻土11205公頃,占1。3%;沼澤土4135公頃,占0。5%;風沙土3746公頃,占0。5%;鹽土867公頃,占0。1%。 水資源 鞍山市的地表逕流比較豐富,共有大中小河流35條,其中大型河流6條,為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大遼河、大洋河;中型河流2條,為海城河和哨子河;小型河流27條。境內河道總長1421。6公里,其中大河長度248。7公里,中小河流長度為1172。9公里。 生物資源 鞍山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木本植物繁多,已知的木本植物有47科,102屬,252種。鞍山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部山區,其中僅有10%左右分布在海城市、臺安縣和千山區。東部森林多為落葉闊葉樹種與落葉針葉、常綠針葉樹種混交林;中部森林多為落葉闊葉林,且楊樹比重比較大。1998年,全市森林林木蓄積量為590萬立方米。 鞍山森林資源可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按照森林的效益和國民經濟的需要可劃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特用林5個樹種。近幾年來,鞍山經濟林取得突破性發展,總面積已達21。6萬公頃,占林地總面積的48。3%。隨著東部山區林業綜合立體開發工程的深入開展。經濟林內部結構日趨優化合理,形成了以銀杏、板栗為主的七大綠色產業基地,全市板栗面積發展到0。64萬公頃,銀杏面積也達到了159公頃。鞍山市的花卉業異軍突起,已初步構成科技含量高、布局合理的產業體系。1998年,全市花卉面積發展到1000公頃,其中露地面積667公頃,保護地面積333公頃。年繁育各類球根花卉種子500萬粒,種苗20萬株,鮮切花3000萬枝,各類盆花1500萬盆,各類綠化苗木3000萬株,實現產值2億元,出口創匯900萬美元。鞍山果樹資源豐富,不僅有大量栽培果樹,而且還擁有相當數量的野生果樹資源。全市共擁有仁果類。堅果類。漿果類等20余個樹種,分10個科、19個屬、42個種、285個品種。仁果類包括蘋果、梨、山植、木瓜等薔蔽科果樹;堅果類包括桃、李、杏等;漿果類主要包括葡萄、獼猴桃等。全市1998年水果總面積穩定在5.2萬公頃,總株數1607萬株,總產量9.68萬噸,提前兩年完成2000年規劃。人均水果占有量達59。5公斤,是1978年25。6公斤的2。32倍。尤其是鞍山特產南果梨,總產量達4。3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并且海城市大屯鎮還被農業部授為南果梨生產基地,刨國家級精品果業工程。鞍山養蠶已有800多年歷史。東部山區蠶場資源豐富,是遼寧省主要產繭基地之一。1998年,全市柞蠶放養面積為203萬畝,共放養1。9萬把,總產量達1.1萬噸。 礦產資源 鞍山已發現的礦產資源51種,開發的37種,可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稀有礦產、寶玉石礦產和礦泉水等六大種類。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地熱水。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錳、鉻等黑色金屬礦產;銅、鉛、鋅、鎢、鉆、鎳等有色金屬礦產;巖金、砂金、銀等貴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菱鎂礦、紅柱石、螢石、粘土等非金屬礦產;硫鐵礦、硼礦、磷礦等化工非金屬礦產;滑石、水泥大理巖、水泥灰巖、硅石、長石、白云母、石墨、方解石、水鎂石、膨潤土、石棉、理石、硅灰石、白云巖、花崗巖、蛇紋巖、閃長巖、水晶、蛭石、制磚粘土、河道沙、建筑石、磨石等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稀有礦產主要有:鎘、鈰、鈹、獨居石等。寶玉石礦產主要有:玉石、綠柱石。 礦泉水資源主要有:熱礦泉水和冷礦泉水。 鞍山旅游 鞍山是中國的“鋼都”,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旅游城市,擁有秀美的自然風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千山、藥山、白云山三大自然風景區,以及鞍山古城風景區的神女峰。 在一般的城市中,特別是在大城市中,你身處于鬧市中,只能感受到高聳林立的高樓大廈和繁華喧鬧的商業街,而鞍山在市區里也有游覽觀光的好去處,讓您感受到真山真水、清新宜人的田園氛圍,讓人流連忘返 除有與全國其他景區一樣的具有悠遠歷史、相當規模的佛寺禪林(如千山的五大禪林——香巖寺、大安寺、中會寺、祖越寺、龍泉寺)外,鞍山又開發和興建了具有“奇、最”特色的佛家旅游勝地。 鞍山地區,東部山巒疊嶂,西部沃野平原,是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是構成遼寧開化史的一個重要部分。迄今,境內散存有原始社會以來各時期的人文遺址。 鞍山共有30多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數的83。9%,其他依次為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孕育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盡管曾顛沛流離,但他們光輝燦爛的文化卻得以保留。 鞍山地質構造復雜,新生代留下了湯崗子溫泉、千山溫泉等著名溫泉;中生代塑造了千山獨特的風貌;遠古代提供了質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菱鎂礦和滑石礦;太古代提供了數量居全國首位的鐵礦。 中國遼寧鞍山千山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于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 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岳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筑,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布局巧妙,建筑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致、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跡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游,并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贊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松萬余株;各類動物60余種,特產水果10余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里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占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更多鞍山和千山的詳情請您參閱:鞍山市人民政府網: 中國遼寧千山: 。
熱心網友
你要是有文化就自己看看地圖!!無知!!!
熱心網友
鞍山-祖國的鋼都,位于遼寧省中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千山腳下,距省城沈陽100KM,距大連3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