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對科特迪瓦這個國家有了解的,能介紹一下它的地形地貌嗎?謝謝!!

熱心網友

 科特迪瓦共和國    【面  積】 322463平方公里。    【人  口】 1750萬(2001年)。全國有69個部族,分為4大族系:阿肯族系約占42%,曼迪族系約占27%,沃爾特族系約占16%,克魯族系約占15%。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全國大部分地區通用迪烏拉語(無文字)。官方語言為法語。38。6%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30。4%信奉基督教,16。7%無宗教信仰,其余信奉原始宗教等。    【首  都】 政治首都亞穆蘇克羅(yamoussoukro),人口24萬(1998年)。經濟首都阿比讓(abidjan),人口288萬(1998年)。2-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24-32℃;8月氣溫最低,平均為22-28℃。1983年3月12日,科決定將首都遷往亞穆蘇克羅,但至今政府機構及外交使團仍留在阿比讓。    【國家元首】 總統洛朗·巴博(laurentgbagbo),2000年10月26日就職。   【重要節日】 國慶日:8月7日,紀念1960年8月7日獲得獨立。    【簡  況】 位于非洲西部。西與利比里亞和幾內亞交界,北與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為鄰,東與加納相連,南瀕幾內亞灣,海岸線長約550公里。屬熱帶氣候。北緯7°以南為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5℃;北緯7°以北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略高于南部。   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非洲南北貿易中心之一。15世紀后半葉,葡萄牙、荷蘭、法國殖民者相繼入侵。1893年淪為法自治殖民地。1958年12月,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7日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翌年4月脫離共同體。首任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曾7次蟬聯,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議長亨利·科南·貝迪埃依據憲法繼任總統。1995年10月,貝迪埃在總統大選中獲勝連任。1999年12月,前總參謀長羅貝爾·蓋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貝迪埃總統,自任總統和全國救國委員會主席,并成立了過渡政府。2000年10月,人民陣線候選人巴博在大選中獲勝當選總統。   【政  治】 1999年12月,科軍隊前總參謀長羅貝爾·蓋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貝迪埃總統,并自任總統和全國救國委員會主席。蓋伊執政期間,科國內局勢持續動蕩,小規模軍人騷亂時有發生,黨派斗爭尖銳,多次發生流血事件。2000年10月22日,科舉行總統大選,人陣候選人巴博獲多數票當選,并于26日宣誓就任總統,次日組成以人陣為主的聯合政府。12月和翌年1月,科舉行立法選舉,人陣獲得議會225個席位中的96席,民主黨獲94席(后因議員中某些獨立人士的加入,該黨席位增至98席,現為議會第一大黨)。2001年1月7日,科發生未遂政變,但迅即被軍隊平息。2001年3月,科舉行市政選舉。在195個市長職位中,共和人士聯盟獲63個,民主黨60個,人陣33個,勞工黨1個,獨立人士38個。同年10月9日至12月18日,科舉行由各黨派和各界人士參加的全國和解論壇會議,各方就重大政治、社會等問題進行商討。  2002年1月22~23日,巴博總統同前總統、原執政黨民主黨主席貝迪埃、前過渡政府首腦蓋伊以及前總理、最大反對黨之一的共和人士聯盟主席阿拉薩納·德拉馬納·瓦塔拉舉行會晤,就民族團結、國家穩定與發展等問題進行商討。7月7日科舉行省級議會選舉,人民陣線和民主黨各獲18席,共和人士聯盟獲10席,民主與和平聯盟獲3席。8月5日,巴博總統對政府進行改組,成立以人民陣線為主,由民主黨、共和人士聯盟、勞工黨、民主與和平聯盟、民間人士等參加的多黨聯合政府。   2002年9月19日凌晨,科部分軍人在經濟首都阿比讓以及中、北部重鎮布瓦凱和科霍戈兩市同時發動兵變,要求巴博總統下臺,重新組織大選等。政府軍迅速組織反擊,于當日基本控制阿比讓局勢。兵變軍人則占據了科北部和中部地區,與政府形成對峙之勢。10月18日,交戰雙方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調解下實現停火,并于10月30日至11月9日在多哥首都洛美舉行兩輪和談,未果。11月底,科西部地區又出現兩股叛軍,攻占了西部重鎮芒市等地。2003年1月15~24日,在法國的積極推動下,科主要政黨及上述三股叛軍代表在巴黎城郊馬爾庫西就和平解決危機舉行圓桌會議,并最終達成協議。25日,巴博總統任命前軍政府總理迪亞拉為民族和解政府總理。但科各方對協議有爭議,阿比讓等地曾爆發大規模反協議游行示威,抗議法國偏袒兵變軍人。巴博與叛軍在組閣問題上亦存在很大分歧,致使新政府遲未產生。   【憲  法】 2000年7月23~24日舉行全民公決,通過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科實行共和國總統制,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享有最高行政權力,其次為國民議會、憲法委員會、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新憲法對總統候選人資格亦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其父母都必須是科特迪瓦人,且本人從未放棄科國籍。      【政  府】 本屆政府于2002年8月5日組成。10月3日和12日,巴博總統先后兩次對政府進行調整,主要成員如下:總理、政府首腦兼計劃和發展部長阿菲·恩蓋桑(affin\'guessan)、對外關系和海外僑民國務部長阿布·德拉赫曼·桑加雷(aboudrahamanesangaré)、內政和權力下放國務部長保羅·亞奧·恩德爾(paulyaon\'dré)、經濟和財政國務部長布瓦布雷·保羅·博洪(bouabrépaulbohoun)、經濟基礎設施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帕特里克·阿希(patrickachi)、總統府負責國防和國民保護事務部長級代表貝爾坦·加耶·卡德特(bertingahiékadet)。   【行政區劃】 為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協調發展,1991年6月科政府將全境劃為10個行政管轄區,各轄區下轄幾個省,駐管轄區首府的省長負責該區協調工作,但不算一級行政機構。1996年7月改為12個管轄區,1997年1月調為16個。2000年,科政府對行政區劃進行較大范圍調整,將行政管轄區增至19個,將全國劃為58個省、243個縣。2001年11月,將阿比讓和亞穆蘇克羅改設為省級直轄市。19個行政管轄區及58個省分別是:瀉湖區(首府阿比讓,另轄達布、雅克維爾、阿萊貝、大拉烏、蒂亞薩萊)、上薩桑德拉區(首府達洛亞,另轄伊西亞、瓦武阿)、薩瓦納區(首府科霍戈,另轄本賈利、費爾凱塞杜古、騰格雷拉)、邦達馬河谷區(首府布瓦凱,另轄貝烏米、達巴卡拉、卡蒂奧拉、薩卡蘇)、湖泊區(首府亞穆蘇克羅,另轄鐵比蘇、圖莫迪)、中科莫埃區(首府阿本古魯,另轄阿尼比萊庫)、山地區(首府芒,另轄邦戈洛、比昂庫馬、達納內)、贊贊區(首府邦杜庫,另轄布納、坦達)、下卡瓦利區(首府圣佩德羅,另轄薩桑德拉、蘇布雷、塔布)、登蓋萊區(首府奧迭內)、馬拉韋區(首府布瓦夫萊,另轄辛夫拉、祖埃努拉)、恩濟-科莫埃區(首府丁博克羅,另轄邦古阿努、博康達、達烏克羅、姆巴亞克羅)、南科莫埃區(首府阿博伊索,另轄大巴桑、阿迪阿凱)、沃羅杜古區(首府塞蓋拉,另轄芒科諾)、南邦達馬區(首府迪沃,另轄拉科塔)、阿涅比區(首府阿博維爾,另轄阿佐佩)、弗羅馬格爾區(首府加尼奧阿,另轄烏梅)、中卡瓦利區(首府吉格洛,另轄迪埃奎、圖萊普勒)、巴芬區(首府圖巴)。      【政  黨】 1990年4月30日宣布實行多黨制,現有101個合法政黨,主要有:  【重要人物】 洛朗·巴博:總統。1945年5月31日生于科特迪瓦中西部加尼奧阿省的馬馬村。先后獲阿比讓大學歷史學士學位和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學歷史、地理教師、非洲歷史、藝術和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有多本著作。70年代曾因籌建獨立教師工會而被捕。1982~1988年流亡法國。1988年回國并秘密建立科人民陣線,任總書記。1990年參加科首次多黨總統選舉。1990~1996年任科國民議會議員。1996年當選為人陣主席。2000年10月22日,以人陣候選人身份當選總統,并于26日宣誓就職。當選后不久辭去人陣主席職務。2002年4月訪華。夫人西蒙娜·埃希韋特·巴博為人陣第二副主席。   【經  濟】 獨立后,實行以“自由資本主義”和“科特迪瓦化”為中心內容的自由經濟體制。20世紀60、70年代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創造了“經濟奇跡”。進入80年代后,由于受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特別是出口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出口收入銳減,經濟狀況惡化。為克服經濟困難,1990~1993年實施“穩定和振興經濟計劃”,削減行政開支、改革稅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貶值有利于出口的機遇,大力促進出口,經濟開始呈現復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1995年經濟形勢繼續好轉,1996~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3年增長7%左右。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科未能達到結構調整計劃規定的目標為由凍結對科援助,歐洲聯盟因科官員侵吞援款也中止對其援助,加之科主要出口產品可可、咖啡的國際市場價格持續下跌,科經濟大幅下滑。科發生政變后,主要援助國全部或部分中止了援助,科經濟進一步惡化。巴博執政后,實行財政緊縮政策,開源節流,努力尋求外援,刺激出口,鼓勵投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歐盟等先后于2001年底、2002年初宣布全面恢復與科合作。科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但2002年9月兵變后,科經濟再陷困境。    【資  源】 主要礦藏有鉆石、黃金、錳、鎳、鈾、鐵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12億噸,天然氣儲量156億立方米,鐵礦30億噸,鋁礬土12億噸,鎳4。4億噸,錳3500萬噸。森林面積250萬公頃。   【工  業】 2001年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增長率為-2。4%。有企業815家,就業人口8。1萬,資本總額4250億非洲法郎,其中國家資本占55%。食品加工業是主要工業部門,占工業營業總額的35%~40%;其次是棉紡織業;還有煉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業。1996年新油田開采后,礦產能源業在工業領域所占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原油產量354。7萬桶,天然氣日產量為7500萬立方米。  畜牧業不發達。禽蛋基本自給,肉類一半靠進口。牛羊肉產量40470噸、豬肉11170噸、各種家禽肉26450噸。   漁業產值占農業生產總值的7%,就業人口7萬。年捕魚量8~10萬噸,能滿足20~25%的國內消費。   【服務業】 2001年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增長率為-0。1%。   【旅游業】 重視發展旅游業和開發旅游資源。1991年政府宣布減稅措施以利于旅游業的發展。1997年接待游客約27。4萬人次。從業人員1。5萬。全國有24家旅行社和辦事處,飯店452家,客房使用率為45%。 【對外貿易】 外貿連年順差,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槍魚、棕櫚油、棉花、橡膠等,進口石油制品、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化學制品、建筑材料、電器、食品等。2001年主要出口對象為法國(占出口總額的13。3%)、荷蘭(9。4%)、美國(8。3%)、馬里(5。8%)、德國(5。4%);主要進口國為尼日利亞(23%)、法國(22。6%)、中國(5。5%)、意大利(3。8%)、美國(3。4%)等。   【外國援助】 1999年底科發生政變后,國際金融機構和主要援助國全部或部分中止對科援助。巴博執政后,積極改善與國際金融機構及西方國家的關系,2001年底以來外援基本得到全面恢復。1998~2000年,科獲得援助情況如下(單位:百萬美元):                  1998   1999   2000  雙邊援助總額    489。3   365。6  250。1   法國        190。9   201。3  156。3 日本    德國        35。0    39。9   15。7   加拿大       45。5    18。8   13。9   美國        20。8    13。8   10。0  多邊援助總額    309。0   81。0   101。2  聯合國國際開發協會 189。7   52。8   75。4  歐洲聯盟      42。4    8。1    3聯合國難民署   非洲發展基金    58。0    7。0   42。8  援助總額      798。3   446。6  351。3  其中贈款      607。4   452。0  311。3   (資料來源:2002年度經濟季評)  【人民生活】 從1982年起凍結工資,之后二十年間公務員工資基本未變動。1982~1992年最低保證工資每小時191。4非洲法郎,消費品價格指數以1984/1985年為100計算,1991年為122。3,1992年為129。7。全國共有137所醫院(其中婦產醫院70家),婦幼保健站27個,農村醫療點366個,各種醫療中心51個。平均11111人擁有1名醫生;平均3226人擁有1名護士。艾滋病傳播迅速,截至1998年底,共有76萬人感染艾滋病,占成人總數的10。8%。2000年居民預期壽命46。7歲,1995~2000年平均人口增長率1。78%,15歲以下人口占人口總數的43%。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6%。截至1996年,全國42%的人口能飲用干凈水,60%的人口享受基本醫療。1997年絕對貧困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17。7%。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2000年度人類發展指數排名表上,科在174個國家中居第154位。   【軍  事】 全國武裝力量創建于1960年7月27日,由武裝部隊、憲兵和共和國衛隊組成。國防委員會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總統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部長具體負責武裝力量的管理。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6個月。   2000年武裝部隊共8400人,其中陸軍6800人,裝備有輕型坦克5輛、裝甲車21輛,火炮10余門、火箭筒300余枚、高射炮19門;海軍900人,配備有巡邏艇10艘,輕型艦只4艘,水陸兩用飛機1架;空軍700人,配備有各種作戰飛機19架、直升機8架。憲兵4400人。共和國衛隊1100人,由總統直接指揮。民兵1500人。另有預備役人員12000人。武器裝備主要由法國提供。總參謀長馬蒂亞斯·杜埃準將(mathiasdoué)。  【文化教育】 科政府重視教育事業。1993年大中小學教育經費分別為300億、690億和970億非洲法郎。1997年小學入學率58。3%,中學入學率34。1%,成人文盲率55%。科特迪瓦國立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設2個分校和7個學院。1993年各類學校師生情況如下:             學校(所)  教師(萬人)  學生(萬人)  高等學校      10      -       4。9  中  學      461      1。6      46。5  小  學      5923      4      149。3  技術學校       -      -      0。4   此外,在國外就讀的學生4萬人。   【新聞出版】 全國有報刊20余種:主要報紙有《博愛晨報》(發行量5萬份)、《象牙晚報》(發行量4萬份)、《道路》、《愛國者》、《民主黨人》和《今日報》等日報。   科特迪瓦通訊社:官方通訊社,1961年6月2日成立。在全國各地設10個分社和6個省級記者站,同法新社、路透社及泛非國家通訊社有業務聯系。   科特迪瓦國家廣播電臺:國家電臺,分一臺和二臺,用法語和當地語言廣播。“希望電臺”為私營的天主教電臺,1991年3月開播。 【對外關系】 奉行“獨立、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的外交政策,強調以責任、團結和公正為基石,從本國人民的利益出發,實行國際合作伙伴多元化。重點發展與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堅持睦鄰友好,重視非洲團結與合作,曾積極調解西非國家內部沖突;積極參與次地區和非洲經濟一體化,呼吁國際社會增加對非援助,減輕非洲債務負擔。與約9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是聯合國、不結盟運動、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和西非經濟貨幣聯盟等組織成員國。     關于發展問題:呼吁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世界的持續發展而協調行動。  關于反對國際恐怖主義:認為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都是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嚴重破壞,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威脅,國際社會應加強反恐合作。但強調反恐怖不能擴大化,不能殃及無辜,應充分考慮弱小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權,促進地區沖突的徹底解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實現各國平衡發展,以消除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   【同我國的關系】 1983年3月2日中科建交。兩國簽署了經濟合作協定、科學技術合作協定、貿易協定和文化合作協定。科方先后來訪的主要有:總理敦坎(1996年7月、1999年9月來京出席第22屆萬國郵聯大會)、總統貝迪埃(1997年5月)、議長布魯(1999年5月)、總統巴博(2002年4月)等。我先后訪科的領導人有:李鵬副總理(1986年10月)、吳學謙國務委員兼外長(1987年6月)、王漢斌副委員長(1989年9月)、錢其琛國務委員兼外長(1992年1月)、楊尚昆主席(1992年7月)、李嵐清副總理(1995年11月)、宋健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1997年5月)、胡錦濤副主席(1999年1月)、遲浩田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200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尉健行(2002年6月)。中科部長級和其它不同層次的交往也較多。   2000年10月,科對外關系部長戈米、經濟和財政部長庫里巴利來京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同年中方訪科的主要有:遼寧省副省長高國珠(3月)、甘肅省省長宋照肅(5月)、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羊子林(5月)、外經貿部副部長孫廣相(8月)。   2001年,科方訪華的主要有:經濟基礎設施部長阿希(8月)、衛生部長阿布奧(11月)、外交國務部長桑加雷(12月)等。同年中方訪科的主要有:外交部副部長吉佩定(2月)、國防大學外訓系主任姜普敏(4月)、全國婦聯副主席田淑蘭(7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9月)。  2002年4月24~29日,應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邀請,科總統巴博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江主席與之會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和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分別會見。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科特迪瓦共和國政府提供貸款的協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科特迪瓦共和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部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合作協議》。6月3~6日,應科人民陣線的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尉健行率中共代表團對科進行友好訪問。尉健行會見了巴博總統,并與人民陣線總書記米亞卡舉行工作會談。5月22~25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祝銘山應邀訪科,巴博總統會見。8月24~2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俊九率中國工會代表團訪科,恩蓋桑總理會見。2月24~3月3日,應國防部邀請,科國防和國民保護國務部長夸西·莫伊茲·利達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會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與其會談。5月20~26日,應全國對外友好協會邀請,科內政和權力下放國務部長杜杜·艾米爾·博加訪華。4月18日,巴博總統致電江澤民主席,對中國民航客機失事表示慰問。6月24日,巴博總統致電江澤民主席,對中國發生水災表示慰問。7月2日,江澤民主席復電感謝。11月6日,人民陣線總書記米阿卡致函江澤民總書記,祝賀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1月19日,人民陣線總書記米阿卡致函胡錦濤,祝賀其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9月30日,駐科大使趙寶珍與科對外關系和海外僑民國務部長桑加雷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科特迪瓦共和國政府關于鼓勵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1年,中國同科特迪瓦貿易總額為2。65459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額2。57684億美元,進口額777。5萬美元。   中國駐科特迪瓦大使:馬志學。館址:lot45,avenuejacquesaka,cocody,abidjan。電話:22445900,22446956,22420102(經商處)。傳真:22446781,22426373(經商處)。國家地區號:00225。郵政信箱:01b。p。3691abidjan01。電子信箱:ambchine@    科特迪瓦駐華大使:克拉莫·科南(kramokonan)。館址:三里屯北小街9號。電話:65321482,65323192,65321223。      【同美國的關系】 科獨立后,科美關系不斷發展,美視科為其在西非優先合作對象。博瓦尼總統曾四次訪美。美在科派遣有和平隊。截至1984年,美共向科提供18億美元援助。近些年來,美科經貿關系發展迅速,美對科的投資和援助均有增加,雙方高層交往不斷增多。1998年,貝迪埃總統訪美;美前總統吉米·卡特訪科。1999年底科發生政變后,美表示譴責并中止對科雙邊援助和軍售。巴博總統上臺后,雙邊交往與合作逐步恢復。2000年10月和2001年3月,美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鮑威爾和貝拉米先后訪科。2002年1月,美負責非洲事務的貿易副代表訪科。2月,巴博總統應美參議院邀請赴美參加“祈禱早餐會”。2002年9月科發生兵變后,美予以譴責,表示支持巴博政府,支持法國、西共體為和平解決科危機所作的積極努力。  【同周邊及其它非洲國家的關系】 重視發展同周邊及其它非洲國家的關系。1999年底科發生獨立以來的首次軍事政變后,西共體成員國紛紛予以譴責,并派出十國元首團赴科調停。由于科民眾對外國干涉不滿以及個別地區外國僑民借機鬧事,科與部分西非國家關系一度緊張,外交陷于孤立。2000年,蓋伊曾先后出訪利比里亞、加納、布基納法索、多哥、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加蓬、貝寧、馬里、幾內亞、尼日爾、利比亞等國。巴博政權上臺后,致力于緩和與西非國家關系,并得到一定的理解和支持。與該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的隔閡逐步消除。西共體執行主席、馬里總統科納雷于2000年11、12月和2001年10月三次訪科;利比里亞總統泰勒、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和加納總統庫福爾分別于2000年11月、2001年4月和10月訪科。2001年9月和2002年5月,在巴博總統倡議下,西共體兩次在科舉行首腦會議,共商地區安全和落實“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等問題。2002年9月科發生兵變后,西共體一致予以譴責,并成立西共體科危機聯絡小組。聯絡小組多次召開首腦會議,積極推動政治解決科危機。2003年1月18日,西共體維和部隊開始在科部署,并協同法軍監督停火。因科指責布基納法索和利比里亞支持兵變軍人,科與兩國關系趨于緊張。

熱心網友

位置:非洲西部幾內亞灣。與利比里亞、幾內亞、馬里、布基納法索、加納為鄰。 面積:322,463平方公里。 人口:1530萬。 人口增長率:3.8%。 政治首都:亞穆蘇科羅。 經濟首都:阿比讓(300萬人)。 官方語言:法語。 獨立日:1960年8月7日。

熱心網友

南部為熱帶雨林區,地勢平坦,北部為熱帶草原區,地勢略有起伏,西部有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