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有些什么禁忌?為什么都說外國人不興坐月子,月子坐得不好真的會留下病根嗎?

熱心網友

國外不做月子留學生奚衛林回憶1994年在美國生孩子說——   在美國不講坐月子。   美國的醫院很整潔,住院的病人一人套間,產婦的病房里除了與其他病房相同的電控床、長沙發、電視和衛生間外,還有一間專為嬰兒設置的小房間以供那些想時刻陪伴新生兒的夫婦使用。護士安排我躺下后,在我腹部綁上兩個聽診器,把它們連在一臺監測胎心和宮縮的儀器上,當宮口開到3公分時,我開始受不了。趕緊讓護士上麻藥,...

熱心網友

國外不做月子留學生奚衛林回憶1994年在美國生孩子說——   在美國不講坐月子。   美國的醫院很整潔,住院的病人一人套間,產婦的病房里除了與其他病房相同的電控床、長沙發、電視和衛生間外,還有一間專為嬰兒設置的小房間以供那些想時刻陪伴新生兒的夫婦使用。護士安排我躺下后,在我腹部綁上兩個聽診器,把它們連在一臺監測胎心和宮縮的儀器上,當宮口開到3公分時,我開始受不了。趕緊讓護士上麻藥,麻醉師從我背后脊椎打藥后大約半小時,便聽醫生護士大喊:是個女孩!不一會兒,我丈夫抱到我跟前一個嬰兒,興奮地說:瞧,多漂亮!   孩子被送去做各種檢查,我被送回病房,每隔3小時把她從嬰兒室抱來吸奶。我記得中國人用各種湯汁催奶,他們根本不懂這個,更令人膽戰心驚的是護士還送來兩大杯冰塊,讓我放在果汁或水里,我趕緊倒了,在食譜上盡量找熱乎的東西,還算不錯,有炒雞蛋和麥片粥。想喝牛奶,護士不讓,她說牛奶會使我腸胃里產生氣體,同時讓我側身睡。我連喘氣都擔心傷口會掙破,根本不理護士那一套,她們半夜查了幾次看我不動,就動手幫我翻身。第二天下午醫生來檢查告訴我明天上午要下床活動,下午就可以出院了。我心里別提多氣,美國醫院這鬼地方,一方面干凈舒適,個個和顏悅色,隨叫隨到;一方面醫療保險公司不愿多花錢,順產產后24小時,剖腹產后呆48小時,沒特殊情況請回家。美國婦女不光不坐月子,很多人產后一星期就上班,吃冰激凌喝涼水就不用說了。我的一個鄰居,生了孩子第四天就開始幫人看孩子,連她自己的一共4個,最大的3歲,我對這兒的人說中國城市婦女有5個月帶薪產假,大部分家庭還找保姆幫忙,他們驚訝不已,他們只聽說亞洲婦女生孩子第二天就下地插秧割麥,也不知是什么世紀的信息。   回到家找塊紗布纏在頭上,穿上長衣長褲、襪子布鞋(室外也可穿短襯衫),我丈夫說我像個日本侵略軍,我搬了把椅子坐在廚房門口,有氣無力地詳細指導他燉魚湯。第二周,丈夫的姐姐來了,我讓她幫我洗豬蹄,經我簡單示范,一鍋湯就熬出來了。大姑姐對中國婦女生了孩子不碰涼水很不理解,她說:“你只是聽人說會落下病,并沒經歷過,為什么不冒險嘗試一下呢?”我說:“你們美國人真是什么都想冒險,我雖然人在美國,可在中國活了30來年,讓我拿小命來冒險我不干。”   第三周,婆婆來了。第四周,我開始獨立作戰。我的身體恢復得很快。   牛志玲回憶說——   在英國催奶不喝湯。   在英國,生完孩子沒有坐月子一說。20年前,她們認為應在家休息15天,而現在沒人相信這套鬼話。她們覺得休息幾天就足夠了。一般來說,產婦在醫院里休息二三天,就由丈夫接回家。但她們也不呆在家里,不是帶著嬰兒去串門就是到超級市場去采購,真瀟灑得令人羨慕。   如果產婦沒有奶,在國內人們自然會想到買活魚熬魚湯或燉點雞湯,認為這可以催奶。英國產婦專家則認為,每位產婦都有奶,就是看你讓不讓嬰兒吸,嬰兒吸多少,身體就產多少。至于有的產婦經過嬰兒吸后仍無奶或奶少,是因為體內荷爾蒙失調,這需要藥物治療。   我生產后奶水很少,我就對醫院助產土說:“我要喝些魚湯或雞湯。”她們聽了一陣嘲笑:“魚湯多腥,雞湯多油啊!”說著,就去找醫生為我開催奶藥。我按醫囑每天早晚進藥,到現在我沒喝魚湯也沒有喝雞湯,只吃了幾片洋人給的小白片,天天奶水不斷。   李曉丹說——   在加拿大不敢不入鄉隨俗。   由于想對孩子負起母親的責任,也因為自己是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所以,便照著“母親營養進食表”的指導,拼命地吃。可能是太“負責”的緣故,生產的時候居然長達20個小時。漫長的痛苦之后,孩子最終見了天日,醫生讓站在一旁已目瞪口呆的孩子父親將臍帶剪斷了之后,按照當地的習慣,把孩子往我肚子上一放,“祝賀你做了母親!”   生產之后,東方的母親和西方的護理方式開始出現矛盾。回到病房,由于下身麻醉的效力已去,疼痛就開始了。我按鈴呼喚護士。第一次是吃了兩片止痛片,第二次護士來時手里拿了一個小盆兒,當她從里面拎出一個3寸長2寸寬的布袋兒,我就覺得為難了,因為生產過程中因疼痛難忍,我請求醫生做剖腹產,醫生是位古板的英國人,對我憤憤地說:“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滿腦子東方觀念的我躺在西方醫院的病床上,看來只有從命。好在放上冰袋,的確分散了疼痛,我就算入鄉隨俗,做了回洋人。   獨自生活在加拿大,身邊沒有親人,所以離開了醫院,好像離開了娘家。在醫院的四天里,晚上孩子在嬰兒室有護士照看,早上有兩名專門負責孩子健康檢查的兒科醫生向我匯報孩子的全面情況。回到家,除了那幾本嬰兒喂養指導和母親必讀,一切都要我自己做了。白天我請了一位幫手,晚上就只有孤軍奮戰(孩子的父親因事回國)。加拿大的嬰兒食品及用品不但豐富而且食用和使用都很方便。但問題又出現在是按照東方的習慣去做呢,還是按西方的來?嬰兒的濃縮奶汁奶粉用恒溫下的白開水沖勻后即可食用。這是嬰兒喂養指南上寫得清清楚楚的,照此辦理,我夜間的睡覺不受任何影響。但是,來探望我的周圍朋友中的中國母親聞知此舉,大加反對。我盡管猶豫了,但一想既然當地的人們照此辦理,怕是因水土不同則方法不同吧,于是又來了一次入鄉隨俗。兒子不僅沒病,體重快速上升。那幾位母親忘記了當初的規勸,又來打聽,孩子如何帶得這么好!   西風東進,國人還要不要坐月子?   記得幾年前,曾讀到過有人倡導中國女性應向西方女人學習,不坐月子的文章。當時心中頗存疑慮。只生孩子,不坐月子,產后兩三天就該喝冰水,該上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對我們中國人的體質合適嗎?我們的身體究竟跟外國女人有什么不同?   曾與幾位生育過的女性談她們的個人經驗。她們一致認為:“不注意就是落病。比如產后一星期,腰酸背痛,不干重活不著涼水還直不起腰,果真不管不顧,那還不把腰折騰斷?!”可為什么人家(外國人)“落不下”,咱就偏偏“落病”?她們說搞不清。   筆者就東西方女性對待產褥期的休養態度、方式不同,采訪過婦科專家楊振蕓教授。對西方婦女產后第二天上班或者做劇烈運動,比如游泳,楊教授說:“不管西方東方,女性懷孕期體內各系統的變化是一樣的,生完都要有恢復階段,如子宮恢復需要6—8周。在子宮沒有完全恢復時游泳,容易造成細菌感染或慢性盆腔炎,而且生孩子抵抗力下降,新陳代謝快,出汗容易著涼或關節痛。但東西方人的體質差異很大,我們的飲食以植物類為主,比如中國足球上不去跟體質與營養有直接關系的。還有環境因素,西方人產后傷口暴露,然后主張你馬上洗澡,他們的家內環境很干凈,暴露的傷口沒問題。我們的環境條件達不到那樣的水平。所以我們許多做法不能完全模仿西方,我們的醫學發展借鑒了他們。那說你們中國就那么好嗎?中國有中國的特點,我們適合我們國人的體質。”   “月子”的話題涉及到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與受西方影響下的現代新觀念,在棄與留的問題上,曾與一位學中醫的朋友談起,她很有感慨,說傳統中醫是以養生為主的學問。它博大精深。而在西方是沒有養生之說的。所以坐月子是典型的中式習俗。   人體最適合生存的溫度是15度左右,人體能感到輕微的涼意,一旦過熱,人體失去抗寒的能力,抵抗力下降,首先是衰老會提前到來。在兒童醫院,經常因為感冒而來的常客,被稱為“復感兒”就是太溫暖、太舒適的環境使生命的能力下降。之所以現在虛弱的人比以前多了,就是因為汽車、空調乃至止痛藥的使用使身體的“野性”喪失。所以,從這意義上看,對人的精神生命來說,文明是一件好事,但對生理生命來說,則可能是災難。   所以,使坐月子更科學有度,首先是對東西方生活觀念的辯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