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北宋作者:歐陽修作品:采桑子內容: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大家可以去百度等搜索,也有很多說是"上巳"的是哪一種才對?哪種才是權威資料上的?"上已"或者"上巳"又是什么意思?
熱心網友
肯定是“上巳”。詞中“上巳”即“上巳節”。農歷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是我國古代的上巳。上巳節亦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等。遠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注意到三月時令,每逢此時,人們成群結隊去水邊祭祀,并用浸泡過藥草的水沐浴,認為這樣做可祓除疾病和不祥。史書稱這種祭儀為“禊”或“祓禊”。祓,是祓除病氣,除之使清潔;禊,是修潔凈身。至水邊祭祀,與上古的水崇拜有關系,古人認為,水和火是至潔之物,可以清除一切疾病災難。古代文獻中對這一祭禮的記載很多。《周禮·春官》云:“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之湯沐浴。”《詩經》中也有相關詩篇,《詩經·鄭風·溱洧》。“唯溱與洧,方洹洹兮,唯士與女,方秉蘭兮。”韓詩注曰:“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反映了當時鄭國的風俗,“三月上巳之辰,此兩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故詩人愿與所悅者,俱往觀之。”亦如《論語·先進》所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上巳的名稱首見于漢代的古籍中,可見上巳大概定于漢代。《漢書·禮儀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徐廣《史記注》:“三月上巳,臨水祓除,渭之禊”。張衡《南都賦》:“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于陽濱。”此外,上巳節在上古還有在河邊解神的活動。解神即還愿謝神。漢代“世間善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解謝土神,名曰謝神。”北朝周人虞信《春賦》就有反映:“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由上述資料可見,其一,上巳節日在上古時期普遍存在,影響很大,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節日;其二,上巳習俗的主要形式是祓禊;其三,上巳習俗帶有濃郁的迷信色彩。到了漢代以后,上巳節習俗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農歷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為了方便和統一,魏晉后將上巳節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三月三日為上巳日,此是魏晉以后相沿,漢猶有巳,不以三日也,事見宋書”。人們在水邊不僅僅舉行沐浴祓除的儀式,還把它當成宴飲游玩的好時光,于是,出現了流觴曲水等活動。《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自魏晉后,曲水流觴成為上巳日的主要活動。由上可見:1、“上巳節”是在夏歷(農歷)三月三日,基本在“清明”前后,所以與詞中“清明上巳西湖好”時間上是吻合的;2、“清明”、“上巳”兩個節日以及詞中反映的內容不外乎“祭祀”、“踏青”、“游玩”,所以在內容上也是吻合的。不能說查到“上已”有19,300項,而“上巳”只有575項,就片面斷定應該是“上已”吧?。
熱心網友
上巳 吧?
熱心網友
清明上已西湖好下面是google的對比約有19,300項符合清明上已西湖好的查詢結果約有575項符合清明上巳西湖好的查詢結果很明顯 不可能錯的多那么多顯然清明上已西湖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