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1名高考狀元報考香港大學被拒收,為什么呀?是因為戶口原因嗎,狀元的成績都是很優秀的呀,完全可以上清華北大,為什么進不了香港大學,他的錄取標準到底是什么?
熱心網友
其實這也不能叫歧視!香港地理位置優越,自有亞洲四小龍之稱,全球500強企業,在港企業近400家,如果能在香港上大學,自然在以后的工作去向中有一定優勢,這樣的優勢當然對內地學生有很大的誘惑,但畢竟內地學生太多,競爭自然就很大!這樣的標準,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內地學生要全面發展。
熱心網友
今年在內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學表示,學校并不單純以內地考生高考分數作為招生指針,面試表現亦很關鍵。今年最后錄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最高成績的“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拒之門外。 港大拒收高考狀元痛了誰? 首先,痛了各省市的狀元們。在內地,高考狀元是要被捧上天的。親戚鄉鄰賀喜,學校政府嘉獎,報刊電視追訪,各地名校搶錄。甚至一些商人也打起了狀元的主意,請他們做托兒,聲稱是吃了他們生產的什么液什么寶而成功的。可今年首次自行在內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學竟然對11名狀元說“不”,這實在讓狀元們,尤其是被拒的狀元們郁悶之極。新華社的這篇報道沒有說港大都怎么個面試法,但從文章所透露的“面試主要以日常生活題目為主,例如以賣盜版要不要受懲罰等進行討論”來看,面試題目并不算難,11名狀元們沒能通過面試,可能這些考生確實是高分不高能,不被錄取也就怪不得人家了。 其次,痛了內地高校。每年招生季節,所有名校都會派出招生老師駐點在生源質量好的省份,密切注意高考成績排在最前面的若干考生,當然,最受關注的自然是當地的狀元們。去年,某省理科高考狀元,北大、清華招生的老師是輪番上門邀請他報考各自的學校,并給出各種豐厚的獎勵條件。而招生結束后,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新聞。今年全國各地狀元,全部被北大清華瓜分,其中,多少人進了北大,多少人進了清華,大致旗鼓相當等等。現在好,香港大學公然拒錄了11名內地狀元,這無意之中猛擊了內地高校一下。你們趨之若鶩爭著搶著要的“人才”,人家竟然不屑。是港大在故弄玄虛,或者埋沒人才,還是內地高校的招生觀念、人才觀念太老土? 最后,痛了我們的考試制度。新華社的報道沒有說被拒錄的狀元占多大比例,17個省市的學生報名,有11個狀元被拒,這比例不能說小。如果比例不小的狀元,面試都不能過關,說明制造這些狀元的考試方法令人懷疑。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我們注重死記硬背的考試制度批評很多。不久前,看到一張小學競賽試卷,里面有兩道題讓我哭笑不得:接電話以電話鈴響幾聲為宜?與人握手握多長時間為佳?我們機械刻板的考試已經真正從娃娃抓起,滲透到了幼小的心靈。像這樣的考試,造就出來的狀元有多少意義?如果以考查知識的死記硬背為主的考試制度不改變,我們只會造就一批缺乏創造性和創新精神的考試機器,處于他們頂端的狀元自然要被拒收。 幾年前,處于無錫的江南大學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幾所學校共辦了一個萊姆頓學院。四年前第一次招生時,錄取的都是各省市本二批次以下的考生,考分都不高,有的甚至相當差。今年,這批學生畢業了,大多都在長三角地區的外企找到了工作,還有范百靈等7名同學取得了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生入學通知書,讓人不敢想像。這也許說明,高考分數對一個人能否最終成才,只能是一種參考而已。 對高考狀元比較公允的社會態度可能是:考成了第一當然值得高興,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招生時,“狀元”應該被重視,但絕不應被追捧。哪一天,北大、清華也對高考狀元說“不”,可能說明我們的考試和教育制度就又前進一步了。 。
熱心網友
認可人才的角度不一樣,盡管這些人進清華北大都可以 ,但落選的人在香港大學所看重的英語應用能力,對香港的認同度,為香港未來的發展的貢獻心上表現的比較差,這些人只不過受了一些挫折,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要有信心.
熱心網友
you dao li
熱心網友
不是以分數來取才的
熱心網友
可能是香港和內地的錄取標準不一樣,那些狀元應該不愁錄取的,不用大驚小怪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熱心網友
這沒什么可奇怪的,香港同國外一樣看重的是素質.如果我國的高知識人材都是高分低能,或單一學科書理論高能,操作低能,動手低能,國家就會有危險.我周圍的知識人,很多連訂個釘子,修個開關都的請人.也許他們會說,那是低能人干的活.可我在國外看到的是;那些住高檔別墅的人很多都自己動手修車,修房子:就連高級官員,也以自己能做一兩件家具,會作飯為榮.越高級官員的夫人請客都以能做幾樣拿手菜為榮,而我們卻對此不屑一顧,讀書越多,寫問越大的人更是如此.不可取也.我一直想在學校應提倡開設家務課,大學錄取時記入總成績.
熱心網友
是體檢問題。是狀元只是碰巧罷了
熱心網友
路過
熱心網友
和哈佛的做法差不多
熱心網友
素質教育何其難;應試教育何時休!
熱心網友
我在新西蘭教高中,我有一?W生?⒋肀?壩?⒓尤??秀科?W生的講?。這位?W生是?甸華裔,??湟??醫科,因此我鼓舞他要全面發展,如體育,做志工與?W校代表等,否?t在面??r?凰⑾?懟R?橛⒚老到y的?W校要求全面的平衡。希望我的看法有助於您的成功。
熱心網友
多年前上科大少年班的那個“神童”現在不是出家了嘛,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惡果啊!他要是上了港大,也會如此嗎?
熱心網友
考試一直考高分的同學,絕大多數都不會是書呆子,有這種接受能力的人,其它方面的接受能力也不會弱到哪里去.到是經常聽到看到貪玩的讀書老大難的父母叫苦連天,書讀不好,家里的事也一樣不會做,說起來吹起來到是頭頭是道的,香港大學要不要?
熱心網友
我:時代你為何給他們帶上高分低能的帽子時代:能怪我嗎,是你們人類推動時代啊我想:一,起義。但是這不是亂世啊,誰來呼應我,再說了,要提倡和平。 二,做官。做大官,但官場黑暗要文憑和錢開路踏著應試教育走上來再廢應試教育不和拾啊 三,做應試人才,兼綜合人才。這樣
熱心網友
1路過2拿分3閃人
熱心網友
王永慶的人材標準70分成績 70分能力 90分的忠態
熱心網友
他們想去香港讀大學也是對的,因為在大陸上學,很可能就費了,當前的高等教育是何等的失敗了。
熱心網友
就香港大學而言,為了自己的生存,必須選擇好的學生入校,即使出不了彼爾鈣次,州行赤支流,那么,也不能與國際水準不一樣,所以,對于的高考狀元,他只能這樣處理.
熱心網友
關鍵還得看關系!!!!!!!
熱心網友
因為他要招的是做老板的人材,而不是打工的人材!!!
熱心網友
香港的教育跟我樣的不一樣。人家要求很高的呀。再說香港大學是香港最高的學府,像我們想進清華那樣,也不是容易的事。
熱心網友
標準不同,淮南淮北而已
熱心網友
狀元多啥 有啥了不起嗎? 狀元的價值就是狀元 還有別的嗎 狀元只幾個錢 呵呵 中國的傳統 給狀元有太多的特權 我要說 狀元 不一定是很優秀的 分不代表個人的數資 謝謝
熱心網友
不同地方的人素質不同!就算有分有什么用!
熱心網友
其實你說的那件事我也聽說了正象他們所說的,現在要的是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嘛不要想的太多了
熱心網友
無所謂了,大家的標準不同啊
熱心網友
港大這絕對是明智之舉!那些什么高考狀元基本都是“書呆子”那一型,一點活力都沒有,全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君不見北大還有留級生呢!進了好學校不等于進了保險箱,關鍵看你有沒本事!會考書算什么鳥,都是紙上談兵!不只是港大,看看這些:德國大學為何拒收“高考狀元” 從德國大學拒收“高考狀元”看素質教育 高考遲早得給我歇菜了!
熱心網友
因為 香港是個沙漠!文化沙漠
熱心網友
愛招不招,老子還不想去呢。樓上的一幫SB ,連考試的能力都沒有,還敢叫自己有素質。
熱心網友
自愧不如嘛!!
熱心網友
香港大學注重的是綜合素質,而這些高考狀元是高分低能,書呆子
熱心網友
我聽說了是因為他們動手能力不行香港只錄取了一個吧而且只有這個是動手能力比較強的現在我們國家的人缺少動手能力了誒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了這樣下去怎么辦啊?!!!!!!
熱心網友
今天老師才講過了。因為香港中文大學它拒絕專家性的匠人或者是匠人型的專家。提倡博大,通才。所以拒絕專業特別強的人,通常那些人只在自己的領域很精通,但是對于其他領域很難融會貫通。就象哈佛大學一樣,拒絕第一名。通常對于這些人都要通過面試,而處于中等成績的反而很順利的入學。
熱心網友
還不就是高分低能!
熱心網友
拜托,是誰拒絕誰還不一定呢!這只是炒作,高考前港大還說過其分數線會和清華北大持平,結果呢?!
熱心網友
因為高考狀元太壯,哈哈書呆子,所以不能要
熱心網友
狀元又如何?狀元不過說明你這一份卷子做得比別人好而已。你能保證每年高考你都是狀元嗎?每年高考都是狀元又如何?每年高考都是狀元,只能說明你是個“考才”。一份高考卷能全面考查人的能力嗎?笨蛋也會說“不”。人才不等于考才。如果你是人才的話,那么面試怎能把你刷下來?香港大學“刷”得好!起碼狠刮了應試教育一掌。
熱心網友
呵呵,香港大學不一定是按分數高低依次錄取的。
熱心網友
國內學生高分低能的太多教育模式所限
熱心網友
其實香港大學認為他們是書呆子,這是他們的標準,但他們不懂有的人才就是從書呆子里出來的.問題是如何去如何去引導他們.開發他們,一旦以后這11個人中只要有一個人做出成績來,那時侯,他們有要檢討自己的選學生的標準了.有可能他們是走眼了,把優秀的學子放走了.他們會后悔的.
熱心網友
很簡單,因為他們和國內的大學不一樣啊,人家不需要"高分低能"的學生知道為什么會出現博士后嗎?因為有些博士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跟著導師靠領取研究經費生活啊!念那么多的書,還不是書呆子占十分之一啊,浪費資源啊!
熱心網友
香港大學在內地招生非常重視面試的成績,如果一個人的談吐和待人接物不是很出色,即便他高考分數再高香港大學也會拒絕錄取他的。
熱心網友
香港和西方國家是一樣的,進大學很重要的一步是面試,出國留學目的地大學所在國家的大使館就被授權進行入學前考察,只不過因為和簽證在一起辦,所以大家沒注意。樓主問的沒被錄取的重要原因就是面試沒通過。
熱心網友
幸運呀!港大能培養出人才嗎?在內地上說不定能獲諾貝爾獎金呢!
熱心網友
因為香港大學錄取方法同內地不同。內地大學只看分數與檔案,香港大學還有面試,講究素質教育
熱心網友
高分低能
熱心網友
香港大學的做法是對的!這正好給內地應試教育一點刺激。內地的教育簡直是埋沒人才!
熱心網友
由于面試不合格,今年11名內地省市的高考“狀元”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高考狀元”是應試教育的“優勝者”。因為是應試教育,因為高考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所以我們不應該過分追捧“高考狀元”;又因為他們是“優勝者”,所以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讓他們以更大的熱情和信心去面對今后的學習。以客觀而平和的心態看待“高考狀元”,不要追捧他們也不要貶低他們,也許這才算得上一種理性的態度。
熱心網友
人家不要在怎么討論也不要
熱心網友
教育問題
熱心網友
高分低能呀!素質太低,生活不能自理,等等~~~
熱心網友
香港大學教務長表示,該校不收錄對課外活動缺乏興趣的“書呆子” 多名申報香港大學的內地省市的高考“狀元”因面試不理想而沒被港大錄取。 今年香港大學可自行在內地收取本科生,17個省市共遞交多達4848份申請,比去年激增逾倍。經過面試,最后錄取250人。港大表示,學校并不單純以內地生高考分數作為收生指標,面試表現也屬關鍵,11名各省市的高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而被拒之門外。 據介紹,今年報考港大的大部分內地省市的申請者,高考成績均超過內地頂尖學府的入學分數線,如北京及上海分別有近4成及5成申請者的分數超過北大、清華的錄取分數線。 港大以寫論文及考文法為主的英語筆試淘汰了大半內地申請者后,2521名學生仍要經過10多名教職員面試考核。面試中,每6位申請者組成小組進行討論,由兩位港大職員逐個“打分”。據悉,近幾年該校的討論面試,主要以日常生活題目為主,例如以“賣盜版要不要受懲罰”等進行討論。結果,有11名成績最高分的內地省市的申請者,因面試表現不理想而沒能進入港大。 港大教務長韋永庚指出,港大對申請人的成績與面試表現同等重視,以免出現“高分低能”學生。校方主要考慮學生的英語能力、個人潛質、是否能適應香港生活,對課外活動興趣缺乏的“書呆子”,則不會被收錄。 另據了解,港大今年錄取的250名內地生中,三分之二為女生,學生中年齡最小的僅15歲。他們主要赴港攻讀商科,也有不少選擇了理科。新華 新聞鏈接 應試教育犧牲品何其多 去年沈陽一位男孩曾以理科640分的高分成為當地高考“狀元”,但如今卻因為動手能力低、缺乏生活常識等原因被大學責令退學在家; 前不久,某重點大學的一位女高才生在去外地讀研究生前接受心理輔導,見到心理醫生時竟羞澀地拽著媽媽的衣襟; 嚴永明,湘北某縣的一位天才。8歲上中學,13歲便以高分考進大學,17歲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但是,他在母親常年的嚴格管束下,逐漸變成了生活上的“弱智”,并因此失去了在中科院繼續深造的機會,20歲肄業回家至今。 2004年9月16日,以600多分的絕對高分考入成都一所名牌大學英語系的“高才生”王軼,在父親的陪同下,黯然離開了校園。而迫使他作出休學一年決定的原因是“精神狀態”暫不適合學習。剛剛開學5天,進校門就出校門,人們都在為他扼腕嘆息,又一個高分低能的典型,又一個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
熱心網友
香港大學不是拒收高考狀元,是拒收高分低能的應試產物。
熱心網友
并不是分高了,人家就得一定得收人,這還是看人家的招生標準呀。
熱心網友
別以為中國應試教育的“人才”就能進入素質教育的殿堂!
熱心網友
因為香港大學錄取方法同內地不同。內地大學只看分數與檔案,香港大學還有面試,講究素質教育,此次面試題是用英語介紹你自己,但這些狀元沒通過,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不高,綜合實力不夠高。
熱心網友
我想可能是相關學生數字成績都很好,但是內在成績不行,試想,如果如我高中時一“優秀”的學生牙膏用完還要打電話讓媽媽送,這樣有點理性的大學哪個愿意錄取呢?
熱心網友
擺明了一些高考狀元不過是高分低能,除了是考試機器外,不代表比別的學生優秀。
熱心網友
路過,看看!!
熱心網友
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這樣的道理古代人都明白了,怎么還有這么些%^&$人抱怨和不滿呢???????????想不明白....真不明白....祖國都開放多少年了啊!!!!!!!!!!
熱心網友
高考狀元怎么啦,不符合人家的標準,人家當然不收了。
熱心網友
內地標準的“人才”不一定到哪里都是“人才”!優秀與否各自評定吧,不用反應這么強烈。
熱心網友
是不是狀元不行啊,
熱心網友
是啊,面試被刷下去,根本沒有什么可說的。現在時代越來越需要知識+能力型人才,高分低能的人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我相信這種入學篩選措施在將來一定能在全中國普及開來。徹底消除高分低能兒!
熱心網友
有志氣應該去比香港大學更好的大學!
熱心網友
因為香港大學錄取方法同內地不同。內地只看分數與檔案,香港大學還有面試,此次面試題是用英語介紹你自己,但這些狀元沒通過,他們表達能力不高,綜合能力不夠,類于書呆子,當然game over。
熱心網友
香港大學一個衡量標準就是:是不是對香港有貢獻。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人家在讀書,你怎么曉得他將來會不會對香港有貢獻,再說了,人家讀大學是人家的事情,在你們學校讀書難道非得要對你們地區有貢獻,你才收他么,照這個道理,那些考清華,北大的非得要留在北京為北京做點貢獻,才能去讀,更不用說那些國外的留學生了,難道人家留學也得為你們這個地區做貢獻么,根本就是為了抄作,以顯示我們著名的香港大學是不同與你們內地的大學的,也就是說高你們一籌
熱心網友
我想首先首先應該從香港的社會背景來說.以前香港是英殖民地,這樣無形中造就了香港與大陸許多的不同,教育方面當然不可避免.英國的教育模式都是比較注重實踐能力而并不是書面成績.香港是個西方與東方文化相結合的社會.這必然與大陸不同.其次可能也存在語言放面的問題.交流很重要.我曾在報上看過,他們相當重視的是面試的分數,在香港這樣的地方膽量和能力缺一不可.試問當今有多少高分低能的學生,與其一味取狀元看分數,到不如取綜合能力和分數平均的學生.沒有膽量交流自然成為問題.
熱心網友
你們說的話太偏激了香港大學拒絕高考狀元,是很正常的為什么?因為香港大學的招生標準是沒有標準即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是沒有特定的標準的,是沒有條條框框的他們要求的人才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語能力,他們的面試是很嚴格的,即使是狀元,倘若主考官認定你缺乏能力也不會錄取你相反,他們甚至會錄取一些分數不高但是具有相當能力的人,有很多香港大學都錄取了這樣的學生,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綜合能力,才能在社會立足
熱心網友
哈哈,為了拒絕高分低能啊!現在可是智商情商都得具備哦
熱心網友
大陸學生高分低能太普遍
熱心網友
可以上北大清華?要上什麼香港大?W呢??W費又貴,開銷又貴,?要?W?V?|?,真的是太辛苦了。再説大中華地?^的10所?尖大?W排名依次?:北京大?W(17)、香港大?W(39)、香港科技大?W(42)、清華大?W(61)、香港中文大?W(84)、臺??⒋?W(102)、中?萍即?W(154)、南京大?W(192)、?偷┐?W(195)及香港城市大?W(198)。
熱心網友
嫉妒內地人!
熱心網友
這是歧視!香港大學不要就上北大清華,同樣成材!
熱心網友
我看你是標準的中國“好”學生。 難道不知道什么叫素質教育嗎?你以為別人都跟我們的教育一樣啊。只要學習成績好就收啊。別人還要看你其他方面怎樣。
熱心網友
也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