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翻譯古文《仲永父子》

熱心網友

《仲永父子》?

熱心網友

有這篇古文嗎?分明是《傷仲永》啊,怎么成了《仲永父子》了呢?

熱心網友

宋代時候,江西金溪縣有個方仲永,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方仲永長到五歲,還沒有接觸過筆墨紙硯這些文具。但是,他家的村子里有學堂,鄰居也有孩子在讀書,他看了非常羨慕。有一天,方仲永終于哭著讓父親讓他讀書,父親也出不起上學的錢,就從近旁的鄰居家借來書,求人指點,讓他自學。方仲永非常聰明,沒有多久,他不但讀懂了書本,而且能寫出四句詩來。詩的內容是孝養父母,團結同族。這詩在本鄉的秀才中傳開來,他們都很驚訝。 從此以后,只要有人給方仲永出題,讓他作詩,他很快就能做出來,眾人讀了,都感到他寫的詩道理通順,文才斐然。方仲永不但在一個鄉里出了名,就是一個縣里也轟動了,紛紛傳說金溪出了個"神童"。 于是,縣里的人漸漸把方仲永父子當作賓客接待,有的人還拿出金錢和禮物,請方仲永寫作詩文。 這一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有利可圖,十分高興,便天天領著兒子四處向別人求討財物,而不讓兒子繼續學習上進。方仲永的學問沒有長進,他的天才也漸漸泯滅了。 宋代著名的改革家和文學家王安石,年齡和方仲永差不多有時隔縣的同鄉,他很早就聽說方仲永是"神童"。王安石十三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回家鄉,在金溪舅舅家見過方仲永,那時方仲永也不過十三歲,讓他作詩,已經很一般,不能和從前相比了。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從揚州做官回家鄉,再次到舅舅家探望,問起方仲永的情況來,有人回答說:"他的天才已經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模一樣了!"王安石非常感慨,后來寫了一篇《傷仲永》的名文,除了記敘上述故事外,還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認為方仲永固然天資特別聰明,但由于沒有得到不斷的培養教育,失去了學習的機會,結果就一事無成;那么天資平常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后果就更加不堪設想了。王安石的話很對。他小時也很愛讀書,過目不忘,寫文章落筆如飛,讀過他的文章的人都佩服他寫的精彩。可他并不因此自滿,不在學習,而是終生孜孜不倦地學,最后成為我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