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和氏璧是一塊青玉,當時的中國分為三大文化區域,東方自從商朝起喜歡白色的玉,越白越好。南方的楚喜歡紅色的東西,而只有西方的秦受西戎影響,所以喜歡青玉。這也解釋了很少產白玉的中原荊山會有和氏璧以及和氏璧在楚國并沒有得到國寶級待遇的原因。后來輾轉到了秦國手里,秦始皇就把它刻成玉璽,由李斯刻字于上面,再后來子嬰出降劉邦,就到了劉邦手里,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太皇太后王氏將玉璽砸于地上,崩了一個角,王莽叫人用金子補上,所以又稱為玉體金角,王莽死后被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皇帝劉玄獲得,劉玄后來投降赤眉起義軍擁立的皇帝劉盆子,劉盆子后來又降于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所以被當作傳國玉璽傳承。東漢末年大亂,被孫堅得到,后來孫策以玉璽為抵押向袁術借兵打江東,袁術就自稱皇帝,被曹操劉備孫策等圍攻而死,玉璽就回到漢獻帝手里,然后漢亡于魏,魏亡于晉,最終到了晉朝,前趙滅西晉,后趙又滅前趙,冉閔滅后趙建立冉魏,向東晉借兵抵御前燕,到這里史書就出現兩個版本,一個是說冉魏以玉璽為抵押,東晉將領得到玉璽后連夜飛馬送回東晉首都,而后劉宋滅東晉,蕭齊滅劉宋,蕭梁滅蕭齊,南陳再滅南梁,之后隋滅南陳,玉璽歸隋。另一個說法是冉魏沒有交出玉璽,前燕滅冉魏,前秦滅前燕,后秦滅前秦,東晉滅后秦之后才到東晉手里,后面的就跟前面一樣了。隋朝隋煬帝被殺,蕭后出奔突厥,后來被唐太宗迎回,玉璽就到了唐朝手里。再后來朱溫滅唐建后梁,后唐滅后梁,石敬塘建后晉向契丹稱臣割讓燕云十六州長城防線給契丹,借兵攻滅后唐,后唐末帝李從珂在洛陽城破時說不愿讓中華至寶落入蠻荒之手,所以攜帶傳國玉璽蹈火殉國,這是和氏璧傳國玉璽一千五百年歷史里的最后一筆,從此后史書上再也沒有傳國玉璽出現。而中華的氣勢也開始走下坡路。后晉之后是后漢后周十余年,后周之后就是北宋和南宋,蒙元,明,滿清,一直到現在谷底反彈。
熱心網友
周朝末年楚國的卞和在荊山腳下看到一只五彩的鳳凰落到一塊石頭上,便認為是塊寶石。他為此失去了雙腳,最后得到了“和氏璧”。為什么卞和能看出是寶物而皇帝的玉官則不能看出呀,是不是卞和有特異功能呢?后來“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秦28年秦始皇游洞庭湖遇到大風大浪,船快要翻時他把“和氏璧”仍進湖中大風大浪才平息。秦36年有個使者遇到一個人把一塊玉璧交給他并說始皇明年死。使者回到京城把璧交給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正是在洞庭湖的那一塊“和氏璧”。第二年秦始皇便病死了(詳見《史記》)。后來“和氏璧”落到漢朝,十常侍做亂時便不知去向。東漢末年東吳的孫堅打到洛陽,一天晚上有人看到有五色之光從一個井內發出,派人下去打撈上來的竟是“和氏璧”。后來有人問孫堅,他不承認并說我若得到死于刀箭之下。結果他真的被亂箭射死了,應了他的話。(詳見《三國志》)“和氏璧”為什么會發光呀!到了后周,宋太祖陳橋兵變進城后就沒有再見到“和氏璧”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