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知道的基本粒子一樣空間也有基本空間粒子嗎?還是連續的?
熱心網友
宇宙的本質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離散性和連續性問題是宇宙學研究中的重大問題 。目前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宇宙中各種事物本質上是離散的(以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為主),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宇宙的本質是連續的,持這種觀點的人中大多偏愛經典力學的思想。這也是目前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不相容的一個重要原因。看到自然中的離散性并不困難,自然界到處都是離散性,原來人們以為能量是連續的,后來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發現能量的傳遞也是一份一份的(存在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礎能量包),并給它們起了一個“量子”的名字,并由此創建了一門嶄新的物理學科,叫量子力學,有時也叫統計力學,因為離散的問題只能用統計方法進行處理。迄今為止,量子力學已產生了不少重要科學成果,對推動人類科技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這門學科中也有一些錯誤的東西,誤導人們。突出的就有:宇宙的本質是離散的,不確定性的,只有觀測才會導致波函數塌縮,而”薛定諤的貓”只要你不去觀察,它就會處在既死又活的狀態等等,這些奇葩的理論把人們搞得云里霧里,不知所從。但宇宙中的各種存在方式既是離散的,也是連續的。發現事物的離散性不難,因為自然中比比皆是。但要看到自然的普遍連續性就比較困難。需要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它叫“復世界模型理論”。這個科學理論揭示出,自然中各種事物既是離散的,也是連續的,是二者的結合。為什么呢?因為宇宙中既存在實的事物,也存在”虛”的事物,而虛的事物處處連續。一切由虛粒子組成的事物都是虛存在的事物。宇宙是由實部和虛部組合而成的,這兩個部分不斷的相互作用和轉化。這個并不神秘,因為數學中的復數也是由實數和虛數組合而成的。數學是自然的模型。只有既從實,又從虛這兩個方面去認識自然(宇宙),我們才能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宇宙。 補充回答: 經典力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為時空是連續的,而量子力學則認為時空必須是離散的,離散才是宇宙的本質,使得這兩個大重要的科學理論卻不相容,已爭論了很長的時間,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那么,到底誰對呢?還是各有對、錯?現在已有一個新的理論可以對這個問題給出回答,即:宇宙中各種事物既具有離散的性質,也具有連續的性質,每個事物其離散和連續的情況都不一樣,而且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二者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從更本質,更基礎的角度上講,宇宙萬物是連續的。這種連續性既表現為實,也表現為虛。離散性是表觀性的,粒子的組合,能量、信息的傳播既需要離散性,也需要連續性,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要用全面的,本質的科學精神來認識這些問題才會擺脫”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持這種觀點的理論就叫“復世界模型理論”。2020。05。02補充內容: 宇宙到底是連續的還是離散的?如果只認識到宇宙是連續的或者不連續的,那只是看到了事物的片面和表面的東西,而沒有看到宇宙萬物的本質。如果用宇宙的本質是”離散的”觀點否認宇宙中的連續性,或者反之,都是不正確的。永遠都爭論不清楚。而真實的情況是,宇宙中各種事物既存在離散性,也存在連續性,是二者的辨證統一。而從更本質的層面上講,宇宙是一個連續的系統(各種事物之間都存在普遍的聯系)。因為宇宙中萬物都是“復連接(虛、實組合狀態的連接)”。粒子不斷的組合又不斷的打散組合,萬物不斷的連接又不斷的斷開連接,不斷的結構和解構,不斷的演化,進化,這才是宇宙的真實情況。宇宙這個系統既無比巨大,也無比復雜、高級。但它的深層卻具有優美的統一性和簡單性。比如:宇宙中的各種事物的存在都是以三種基本要素而存在,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質、能量、信息”這三種基本要素。任何事物的相互作用都離不開這三種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這三種要素通過相互作用在各種事物中不斷的流動,轉化。這是中學生都知道的常識。但要認識宇宙演化的奧秘,僅僅知道上面說的”三要素”是不夠的。因為宇宙中還存在三種基本的“模型”,這就是:實體(物理)模型,信息模型,虛信息模型,宇宙中任何相互作用都是這三種模型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切事物的轉化都在這三種模型中轉化,生生不息,周而復始,萬世不竭。這些才是宇宙演化的更深層的本質,認識到這些更為根本的東西,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宇宙,讀懂宇宙演化的基本法則。能夠對這些做出解釋的科學理論叫“復世界模型理論”,“宇宙的大計算模型”,“宇宙的大制造模型”,“宇宙智慧系統論“,宇宙是一個信息科技系統”的理論。這些理論都與自然中的“復數”密切相關。
熱心網友
宇宙空間本質是離散的,這可以從宇宙論中得到
熱心網友
離散的,宇宙是由粒子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