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有關李白的詳細資料。謝謝。

熱心網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盛唐大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后其一支謫居中亞碎葉(今前蘇聯境內的托克馬克附近,唐時屬條支都護府統攝),李白即降生于此。神龍初,李白隨父逃歸于蜀,居綿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縣)。   李白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比較復雜,兼有儒、道、游俠、縱橫家的成分,而以儒、道為主,甚至把莊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區大定,??h清一”(《答孟少府移文書》)。但其避開科舉,而隱逸于世,廣為交游,以便名動京師,待朝請之。其慕姜尚、范蠡、魯仲連、張良、謝安之風,且益加之。期為帝王之師,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退。其思想為盛唐之產物。龔自珍曾說:“莊、屈實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保ā蹲钿浝畎准罚┤欢?,正當其要有所為的時候,開元盛世已經過去,朝廷日趨腐化,社會醞釀著新的危機。欲望極奢,而實現的希望卻極涉茫,因此他對自己遭到打擊的感受也加倍地沉重。而每當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發出強烈的憤慨,他對現存秩序的大膽批判和否定,往往有排山倒海之勢。然而憤慨之余,又常想用隱居求仙、狂飲頹放來暫時解脫精神的痛苦,可見道家之批判現實與隱逸思想對其影響之深。李白就是這樣在理想與現實、出世與入世的激烈思想斗爭中度過了他的一生。   李白一生經歷可分為四個時期。(一)讀書和漫游時期(四十二歲以前)。李白“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同時“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二十歲以后,他便漫游蜀中,登峨眉、赴青城。這些經歷,對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詩風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便“仗劍出國,辭親遠游”,開始一新的漫游和求仕的時期。足跡所及,幾半中國。并先后與元丹丘、孔巢父和道士吳筠等隱居嵩山、徂徠山和郯中。(二)長安三年(四十二至四十五歲)天寶元年,終因吳筠推薦,玄宗下詔征赴長安?!把鎏齑笮Τ鲩T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賀知章見其,嘆為“謫仙人”,名動朝野。然玄宗只是用他來點綴太平,故其感到政治理想破滅。“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其蔑視帝王權貴的傲然作風,終為人所不容,故其再度出山?!拔遴娉鑫骶?,三年翰林,使他認識到了統治訪華團的腐朽和現實政治的黑暗,故開始寫出一些抒發憤懣,抨擊現實的詩篇。(三)再度漫游(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白出京至洛,遇杜甫,至汴州,逢高適,三人同游梁宋?!白砻咔锕脖?,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李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間,“歸來無產業,生事如飄蓬”,其生活十分窘困。且因天寶年間政治的日益黑暗,其心情也十分悲憤:“摧殘檻中虎,羈絏鞲上鷹”,但他相信自己“才力猶可倚,不愧世上英”,所以他揭露現實的作品愈來愈多,反抗精神也愈來愈強,成為他這一時期創作的顯著特色。(四)不幸的是年(五十五歲至卒)。安史亂起,隱于廬山。永王璘起兵,軍過潯陽,辟他為幕府,后因璘而下獄,并被流放夜郎?!捌缴幌聹I,于此泣無窮?!保ā督膭e宋之悌》)途中,遇赦依當涂令李陽冰。李光弼討史朝義,其請纓殺敵。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詩歌和杜甫一樣,被看作愛國精神的體現?! ±畎资莻ゴ蟮睦寺髁x詩人。一生寫詩很多,但“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李陽冰《草堂集序》)。今《李太白集》收其詩九百余首,《全唐詩》編其詩二十五卷。他的計以古體和絕句數量最多,成績也最大。律詩較少,七律更少。古體詩中,樂會詩就占一百四十九首。這些樂府詩雖多仍樂府舊題,但內容卻多即事興慨,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政治性,如《戰城南》、《將進酒》、《行路難》、《梁甫吟》等皆是。這些詩和他著名的《古風》五十九首,以及他的七言長篇歌行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等合在一起,構成了標志白李詩歌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有的抒寫懷抱、有憤慨政治的黑暗,有的表現對動亂時局的憂慮,還有一些關心體貼婦女的作品,而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慨嘆政治失意的作品,感情奔放,如瀉江河,不辨?澹钅芊從乘男鄖楹頭綹瘛K股樸謨鎂淶男問獎硐趾釕鈧康母星椋紜端兔蝦迫恢懔輟貳ⅰ對袈住貳ⅰ對綬椎鄢恰貳ⅰ抖雷賜ど健返齲繞涫瞧呔?,暇壝俊逸飘撒崿从人W黃齲緋鎏烊?,所以和王昌龄并驾齐驱,为有虘{A磽?,他的五律倚Q緣悶狹鞫⒐牌踴胱場⒉瘓信級?、冰P咭桓?。而丰笁哪想象,大胆的夸张,强翗I氖闈?,清新祿巷央s止鉤閃慫璧畝烙刑厴允境鏊笆?、骚及汉魏六朝诗歌的功力。生戚^曇評鈦舯恫萏眉頡貳⑻品洞誹譜笫耙藕擦盅坷罟履貢貳S小獨釤準罰逋蹣ⅰ?古風(其一)  【題解】  本篇為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論詩之詩。詩中回顧了《詩經》、《離騷》以來中國詩歌發展的趨向,以及政治興衰與文風變化的關系;贊美上古淳樸政治在當代的復興,表達了盛唐文人趁時而起的共同理想和改革文風的責任感,最后以總結一代文化的使命自許。為《古風》五十九首的開宗明義之作?!豆棚L》組詩繼承阮籍《詠懷》、陳子昂《感遇》的寫法,集中地抒寫了詩人的人生抱負以及對社會政治的感想?!  驹摹俊 〈笱啪貌蛔鳎崴ゾ拐l陳?  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暫挝⒚?,哀怨起騷人?! P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  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 ∽詮慕ò瞾?,綺麗不足珍?! ∈ゴ鷱驮牛挂沦F清真?! ∪翰艑傩菝鳎诉\共躍鱗?! ∥馁|相炳煥,眾星羅秋?F?! ∥抑驹趧h述,垂輝映千春?! ∠Jト缬辛ⅲ^筆于獲麟。蜀道難  【題解】  此詩為李白杰出代表作之一?!妒竦离y》是樂府《相和歌辭》舊題,多寫蜀地山路之險峻難行。而關于此詩所作本事,眾說紛紜。唐孟?ぁ侗臼率吩兀骸襖釤壯踝允裰輛┦?,舍诱樻轮櫍贺监知諗伵其名,首窂洰。祭@嫫渥?,皋o胨?。出《蜀禐E選芬允局?。读未竟,充伨者数四,号为‘谪蟼惘,斤傷R緇瘓?,与倾尽讘唬∝悜Z刀轡爍交?,茹暘作诱N┠曄狀穩氤ぐ彩薄?  【原文】  噫吁?劍∥:醺咴眨?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乇郎酱輭咽可焚M苦心,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嫌辛埢厝罩邩?,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袇v井仰脅息,以手扶膺坐長嘆?! 柧饔魏螘r還?畏途?f巖不可攀?! 〉姳B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致勛右幪湟乖?,愁空山?! ∈竦乐y,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w湍瀑流爭喧豗,砅巖轉石萬壑雷?! ∑潆U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鼗蚍怯H,化為狼與豺?! 〕苊突?,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竦乐y,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將進酒  【題解】  《將進酒》,樂府舊題,是鼓吹曲辭《漢鐃歌》十八曲之一。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十六《將進酒》解題云:“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薄按蟀住保缶票??!皩ⅰ?,即“請”的意思。這首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時李白與友人岑勛,在另一友人嵩山隱者元丹丘潁陽山居會飲。詩以豪放的氣概抒寫人生短促、及時行樂的傳統主題,郁勃之志中深含著懷才不遇之愁悶和政治失意之苦郁,氣勢汪洋卻不落消沉?!  驹摹俊 【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胙蛟着G覟闃?,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c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艁硎ベt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愅跷魰r宴平樂,斗酒十千瓷歡謔?! ≈魅撕螢檠陨馘X?徑須沽取對君酌?! ∥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行路難(其一)  【題解】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者的嫉妒、誹謗,自知不為當權者所容,乃憤然辭朝而去。辭別朝廷后不久,作《行路難》三首,此即其一。《行路難》原為古樂府雜曲歌辭,大都寫世路艱難或離別悲傷一類的主題。此首表現前途茫然、障礙重重的苦悶,以及沖破險阻、實現理想的信心?!  驹摹俊 〗痖浊寰贫肥?,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靜夜思  【題解】  李白自開元十二年(724)離開蜀中之后,便長期客居他鄉,此篇即為思鄉而作?!稑犯娂穼⑵淞腥搿缎聵犯o·樂府雜題》。關于其文,清人數種選本全文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彼卧x本文字稍異,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今人多從前者?!  驹摹俊 〈睬懊髟鹿?, 疑是地上霜?! ∨e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秋浦歌(其十五)  【題解】  《秋浦歌》為共十七首的組詩,約作于天寶年間盤桓于秋浦(今安徽貴池縣)時,抒其怨憤與愁郁。此為第十五首,為此中佳作?!  驹摹俊 “装l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夢游天姥吟留別  【題解】  本篇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題一作《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吟,詩體名,歌行體之一。作于天寶四載(745),在此前一年,李白在都城長安受權貴排擠,被放出京,抵達山東。其時,他將由東魯南游吳越,行前以此詩贈友人?!  驹摹俊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炖堰B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炫_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矣蛑畨魠窃?,一夜飛渡鏡湖月?! 『抡瘴矣?,送我至剡溪?! ≈x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射登青云梯?! “氡谝姾H眨罩新勌祀u?! ∏r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傈深林兮驚層巔?! ≡魄嗲噘庥?,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刺焓?,訇然中開?! ∏嘹ず剖幉灰姷?,日月照耀金奶臺?! ∧逓橐沦怙L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龌昙乱云莿樱畜@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篱g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e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題解】  此詩作于開元年間,為送別詩中的千古名篇。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廣陵,即江蘇揚州。此詩寫作者于黃鶴樓畔送友人孟浩然放舟東游,先設想三月煙花,江南春早,繼寫孤舟漸遠,帆影遙沒。江水碧空,離情無涯。表現出作者對孟浩然的深重情誼?!  驹摹俊 」嗜宋鬓o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友人  【題解】  此詩為唐玄宗天寶末年李白于安徽宣城送別友人時所作。而所送為何人,卻難考證,僅能據其詩中“降蓬”、“浮云”之字,略斷其為一位失意蹉跎者。  【原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降蓬萬里征?! 「≡朴巫右猓淙諗橙饲?。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題解】  詩題一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為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間餞別秘書省校書郎李云之作。宣州,今安徽宣城縣。謝?I樓,一名北樓,南齊謝?I為宣城太守時所建。校書,校書郎,官名,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圖書工作。李云當時任秘書省秘書郎?!  驹摹俊 壩胰フ?,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L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謶岩菖d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榈稊嗨?,舉杯消愁愁更愁?! ∪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望廬山瀑布  【題解】  《望廬山瀑布》詩共有兩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詩,此處所選為第二首。從此詩中所表現出的昂揚激進的感情和對廬山瀑布驚訝贊嘆的語氣判斷,它可能是李白二十六歲從輥地出發,被游廬山時所作。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天門山  【題解】  天門山,在今安徽當涂。東曰博望,西曰梁山。夾江對峙,雙峰如門。故合稱天門。此詩作于開元十三年(725),其時二十五歲的李白于游洞庭、窮蒼梧之后,乘舟東下,初次路過天門山?!  驹摹俊 √扉T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砂肚嗌较鄬Τ?,孤帆一片日邊來。早發白帝城  【題解】  安史之亂中,李白投效永王李璘而為幕府。后蕭宗兄弟爭權,李璘被殺,李白亦獲罪流放。至白帝城便遇赦,李白于歸途而經三峽,得作此詩。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  【原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月下獨酌(其一)  【題解】  《月下獨酌》詩共四首,此為其一,題一作《對酒》,多以其為李白于長安時所作。詩表政治失意之苦郁寂寞,但仍不脫其豪縱曠達之態。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录炔唤怙?,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腋柙屡腔?,我舞影零亂?! ⌒褧r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澜Y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故事數則:  詩贈汪倫  杜甫贊李白  李白求師  斗酒詩百篇  黃鶴樓  李白倒騎驢  太白遺風 。

熱心網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人們稱之為“詩仙”。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李白( 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于成熟。   此后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漫游,“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愿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彩。   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但他并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 在建樹功業以后,他要以戰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   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這種內容常常結合著對統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征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民、船夫、打鐵工的生活,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   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脁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于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   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   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了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多的是表現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   李白詩歌內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求仙訪道、煉丹服藥的宗教迷信。 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存在庸俗情調。   李白詩歌中大量采用夸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 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后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 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象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現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读焊σ鳌?、 《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對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妒竦离y》、《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借助于神話傳說,構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 李白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   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文筆樸素生動,并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蕩,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 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具體表現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著民歌的氣息。 這主要得力于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美,含意深長。 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   李白詩歌對后代產生深遠影響。 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游,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受其影響。 李白還有若干詞作。 《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 其中《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配樂演唱。其他傳為李白作的長短句均不甚可信。 其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兩篇最為著名,但這兩首詞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后世疑問。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 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后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蘇州,世稱“蘇本”。后又有根據蘇本翻刻的蜀本,是現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繆曰芑據以翻刻,世稱繆本。 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釋頗為繁富。 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注釋中最詳備的本子。 關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