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想問一下,得了糖尿能不能喝豆汁。

熱心網友

1)飲食護理 每日熱量計算:按病人的性別、年齡、身高查表或計算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然后參照理想體重和活動強度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成年人休息者每日每公斤標準體重予熱量 105-125kJ(25-30Kcal);輕體力勞動者 125-146kJ(30-35Kcal);中體力勞動者146-167kJ(35-40Kcal);重體力勞動者167kJ(40...

熱心網友

1)飲食護理 每日熱量計算:按病人的性別、年齡、身高查表或計算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然后參照理想體重和活動強度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成年人休息者每日每公斤標準體重予熱量 105-125kJ(25-30Kcal);輕體力勞動者 125-146kJ(30-35Kcal);中體力勞動者146-167kJ(35-40Kcal);重體力勞動者167kJ(40Kcal以上)。兒童、孕婦、乳母、營養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恢復至理想體重的土5%左右。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分配。飲食中蛋白質含量成人按每日每公斤標準體重0.8~1.2g計算,兒童、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至每日每公斤體重1.2~1.5g;脂肪每日每公斤標準體重0.6~1.0g;其余為碳水化合物。按上述計算蛋白質量約占總熱量的12%~15%,脂肪約占30%,碳水化合物約占50%~60%。 三餐分配:按食物成分表將上述熱量折算為食譜,三餐分配一般為1/5,2/5,2/5或1/3,1/3,l/3。三餐飲食內容要搭配均勻,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且要定時定量,這樣有利于減緩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島素的釋放。按此食譜食用2~3周血糖應當下降,若不佳應作必要的調整。 近年來較多采用食品交換分法,此法將食品分為谷類、奶類、肉類、脂肪、水果和蔬萊共六類,以每80千卡熱量為一個單位,如谷類大米25g、生面條30g、綠(赤)豆25g各為一個單位;奶類淡牛奶110ml、奶粉159、豆漿200ml各為一個單位;肉類瘦豬肉25g、瘦牛肉50g、雞蛋55g、鮑魚50g各為一個單位;脂肪類豆油9g、花生米15g各為一個單位;水果類蘋果200g、西瓜750g各為一個單位;蔬菜類菠菜500~750g、蘿卜350g各為一個單位。每類食品中等值食品可互換,營養值基本相等。病人可根據不同熱量交換份內容制定食譜。此法較粗略、但可使食物的選擇性增加,同時也便于病人學習和掌握。 病人應禁酒。主食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適量雜糧,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每日攝取的蛋白質中動物蛋白應占總量的1/3以保證必需氨基酸的供給。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忌食動物脂肪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其量應少于總熱量的10%,肥胖者予以低脂飲食(13.3mmol/L或尿酮陽性者不宜作上述活動。Ⅱ型糖尿病有心、腦血管疾患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按具體情況妥善安排,收縮壓> 24kPa(180mmHg)時停止活動。活動時間宜安排在餐后lh。活動要適量,以免興奮交感神經和胰島a細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使血糖升高。僅靠飲食控制者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者活動前通常不需添加額外食物。I型糖尿病者活動時①應把握好胰島素劑量、飲食與活動三者間的相互關系,因其在接受胰島素治療時,常波動于相對性胰島素不足和過多之間。前者可因活動時肝糖輸出明顯增多而葡萄糖利用不增加導致血糖升高、游離脂肪酸和酮體生成增加,對代謝產生不利影響;后者則易產生低血糖反應。②一般可在活動前少量補充額外食物或減少胰島素用量,餐前腹壁下注射胰島素可減慢活動時胰島素吸收速度。③活動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注意以上3點可預防1型糖尿病活動后低血糖反應的發生。活動前后檢查足部,并注意活動時的周圍環境和建筑物,避免受損傷。活動時隨身攜帶甜點及寫有姓名、家庭地址和病情卡以應急需。 3)口服降糖藥物護理 教育病人按時按劑量服藥,不可隨意增量或減量。 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磺脲類藥物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其他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偶有藥物過敏如白細胞減少、貧血、皮膚瘙癢和皮疹。雙胍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口干苦、金屬味、腹瀉等,偶有過敏反應。因雙胍類藥物促進無氧糖酵解,產生乳酸,在肝、腎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誘發乳酸性酸中毒。 觀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體重的變化,評價藥物療效和藥物劑量。 4)胰島素治療的護理 觀察和預防胰島素不良反應:內容有①低血糖反應:與胰島素使用劑量過大、飲食失調或運動過量有關,多見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現為頭昏、心悸、多汗、饑餓甚至昏迷。對低血糖反應者,及時檢測血糖,根據病情進食糖類食物如糖果、餅干、含糖飲料等或靜脈推注50%葡萄糖20~30ml。確保胰島素的有效使用劑量和時間、定時定量進食及適量運動是預防低血糖反應的關鍵,包括胰島貯存溫度不可<2oC或>30oC,避免劇烈晃動;我國常用制劑有每毫升含40或100u兩種規格,使用時注意注射器與胰島濃度含量匹配,一般用lml注射器抽取藥液以保證準確的劑量;普通胰島素于飯前1/2小時皮下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早餐前lh皮下注射;長、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短效胰島素,再抽長效胰島素,然后混勻,不可反向操作,以免將長效胰島素混入短效內,影響其速效性。病人應學會按規定的時間和量進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若就餐時間推遲,可先食些餅干。②胰島素過敏:主要表現為注射局部瘙癢、蕁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見。罕見血清病、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可致胰島素吸收不良,但臨床少見。停止該部位注射后多可緩慢恢復。經常更換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內在同一部位注射兩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組織萎縮或增生。 教會病人自我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了解胰島素不良反應及使用注意事項。糖尿病人可以喝豆汁,但不能加糖。

熱心網友

怎樣控制血糖 北京協和醫院副主任醫師 潘明政 糖尿病的治療是醫患雙方密切配合、長期合作的過程。只靠醫生或患者單方面的努力很難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血糖控制不達標 總以為盡管血糖高,可是臨床上并沒有什么癥狀,沒有引起應有的警惕和足夠的重視,生活中我行我素,放縱自己,一旦慢性并發癥出現時后悔已晚。或者對糖尿病的治療采取象征性的辦法:控制飲食,參加鍛煉,應用降糖藥物...

熱心網友

怎樣控制血糖 北京協和醫院副主任醫師 潘明政 糖尿病的治療是醫患雙方密切配合、長期合作的過程。只靠醫生或患者單方面的努力很難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血糖控制不達標 總以為盡管血糖高,可是臨床上并沒有什么癥狀,沒有引起應有的警惕和足夠的重視,生活中我行我素,放縱自己,一旦慢性并發癥出現時后悔已晚。或者對糖尿病的治療采取象征性的辦法:控制飲食,參加鍛煉,應用降糖藥物等。該用的辦法都用了,就以為萬事大吉,血糖高也無所謂。而血糖的控制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這就達不到治療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糖尿病并發癥。  只顧控制血糖,不管其他 有人錯誤地認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控制好血糖也就達到了治療的目的。其實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的過程,不僅要很好地控制血糖,其他如血壓、血脂、血黏度和體重等,也要同時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才是對糖尿病總體治療的要求。  血糖過低,反復出現低血糖 糖尿病高血糖固然不好,但是過分嚴格地控制血糖,以致反復出現低血糖,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缺乏葡萄糖的供應,導致功能損傷就更不好了,這對老年患者尤其不利。所以臨床上強調因人而異的糖尿病控制目標和嚴格的個體化治療措施。患者應嚴格執行醫囑,避免出現低血糖。  不監測血糖 有些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好,影響了治療的積極性,認為只要測血糖就高,測不測都一樣,就放棄了對血糖的監測和控制;有人平時血糖控制較好,就放松了對血糖的監測;還有一些人平時工作很緊張,感覺沒有臨床癥狀,也就不按時測血糖,這些對糖尿病的治療都是不利的。應該積極配合醫生,主動監測并很好地記錄自己的血糖情況,才是對本人健康和家庭負責的態度。   必須使患者了解:①糖尿病是怎么回事?②糖尿病有哪些危害?③患了糖尿病應該怎么辦?把防病治病的知識教給患者本人,增強患者對糖尿病的重視程度和治療用藥的依從性,使之能主動配合醫生治療,提高療效。臨床工作中也發現,經過良好的糖尿病知識教育的患者血糖控制普遍較好,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和低血糖的發生率較低,糖尿病和相關疾病的病情控制較好。這些都提示臨床醫生應該重視對糖尿病知識的教育,患者也應配合醫生的宣教,其目的都是為了很好地治療糖尿病。

熱心網友

當然可以,小麥面粉25克=大米25克=小米25克=牛奶160=牛奶粉17克=豆漿225克,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如果以前的飲食基礎上,血糖控制較好,如果要加豆漿225毫升的話,需要在原飲食基礎上減去小麥面粉25克或大米25克或小米25克或牛奶160毫升,換句話,能量要平衡。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