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海外媒體對于中國新型戰略轟炸機的猜想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停過。這種猜想概括起來說,可以根據來源分為三種類型:外購型、轉讓技術型和自行研制型。     外購的傳聞在2005年初一度達到了高潮。隨著中俄兩國2005年聯合軍事演習的臨近,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月26日報道稱,俄羅斯可能向中國出售圖-22和圖-95戰略轟炸機。俄方認為,2005年下半年與中國進行的聯合軍演將有助于向中國軍方展示這兩種轟炸機的作戰性能。     另一種猜想也在2005年初出現,這是關于中國將利用轉讓的技術自行生產新型戰略轟炸機的可能。《漢和防務評論》就報道說:他們分析了中航第一集團的錄像之后得出這一結論。漢和獲得的錄像顯示一種酷似俄羅斯蘇-32并列雙座殲擊轟炸機的模型開始被用于結構試驗。報道不排除中國在吸收、消化蘇-27SK的技術基礎上,自己獨立研制中國版蘇-32殲擊轟炸機的可能性。同時俄軍也將裝備蘇-32,為分擔制造成本,不排除俄羅斯把蘇-32加以出口的可能性。     第三種猜想,即對中國自行研制新型戰略轟炸機的可能,也是由海外媒體產生的。《漢和防務評論》的消息認為,一直有傳聞聲稱中國正在研制殲轟7和轟6之后的殲擊轟炸機和遠程轟炸機。在獲得WS9、AL31F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之后,這種可能性就更大了。國內《兵器知識》等刊物曾經在2004年報道了中國空軍曾經利用新型發動機改造轟6型轟炸機。海外媒體據此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空軍對新型戰略轟炸機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  而國外的擔心或者說美國的主要擔心在哪兒呢?眾所周知,對航母威脅最大的是遠程超音速巡航導彈、核潛艇、隱身的水面攻擊艦、以及遠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傳說中的中國巡航導彈加上遠程戰略轟炸機,將對美軍在太平洋的航母群形成巨大的威脅。  據一些媒體報道,中國軍方原本希望研制更現代化的隱型轟炸機,但是隨著東亞局勢的變化,研制工作可能緩不濟急。而圖-22M3的反艦能力,與蘇愷-27M搭配,可以迫使美軍的航空母艦戰斗群退至1,000公里、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之外。因此,中央軍委決定引進圖-22M3,并提高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和精度,配備YJ12A超音速長程反艦飛彈。 。

熱心網友

沒有

熱心網友

中國有很多了

熱心網友

今天,中國空軍響亮地提出了“首當其沖、全程使用”的口號,力圖建立~支攻防兼備的現代化空中打擊力量,這是否意味著應當為轟一6研制“接班人”――一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了呢?筆者以為尚未合適,蘇一30MKK戰斗轟炸機的航程達3000公里以上,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后為5,200公里,與轟一6相差無幾;該機載彈量達8,000公斤,只比轟~6略低,但超過了海航裝備的轟一6丁(7,500公斤),而且蘇一30MKK還具有強大的空戰和突防能力,其優良的戰術性能完全能夠滿足中國空軍的作戰要求―一大功率發動機,高突防能力,可代替轟一6成為區域性戰略打擊力量的重要部分;配合遠程空射巡航導彈,確保超區域常現打擊力量;進行越海作戰,使海、空攻擊能力覆蓋臺海東部等。所以說,這類高性能戰斗轟炸機是目前中國空軍的最佳選擇,再加上經改進后的殲轟一7和轟一6D執行反艦攻擊,基本上可以滿足現階段空中打擊任務的需要。至于遠程戰略打擊任務,由二炮的彈道導彈完成會有更高的費效比。當然,中國的戰略是防御性戰略,即“后發制人”,但這同樣要求一個國家的力量構成趨向于全面和均衡。作為遠程空中打擊力量;戰略轟炸機在作戰彈性上比洲際導彈更具靈活性,相信在我國總體工業實力增強到一個階段后,我們有可能發展自己的戰略轟炸機。或許從俄羅斯直接買也說不定。資料參考: 。

熱心網友

應該有吧,中國老是這樣,“韜光養晦”,連FBI都不能調查出中國在干什么,中國的雄心在武器庫里。軍費說是那么少,我看多的多。遠程轟炸機,聽著就讓國人羨慕(包括領導者)

熱心網友

據我所知沒有,現在的遠程轟炸機不具備空戰的能力,要戰斗機護航,并且我們在隱形材料上不及美國,遠程轟炸機的費用太高,象核武器一樣是起威懾作用的。

熱心網友

應該有,這是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