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是山西的朋友,請介紹一下山西

熱心網友

山西省地處黃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緯34°34′-40°44′,東經110°15′-114°32′。"東則太行為之屏障,西則汾河為之襟帶。北則陰山、南則首陽、砥柱、析城諸山濱河而錯峙。汾、澮榮流于右,漳、沁包絡于左"。因地屬太行山以西,故取名山西。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形 地處中國華北、環渤海經濟開發區的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林地面積 34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 20。0%。 礦產資源 山西省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的地下礦種達12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53種。煤、鋁礬土、珍珠巖、鎵、沸石的儲量居全國之首,其中尤以煤炭聞名全國。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612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1/3,故而有"煤鄉"之稱。 植物資源 已知的種子植物有134科,約1700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種。山西植物資源分布,從南到北可劃分為: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也是植被類型最 多、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 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森林資源稀少,是全國森林資源最少的省份之一。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種。野生藥物有9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野生纖維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見 愁、蝎子草、芨芨草、馬藺、葛 條、荊條、龍須草等。 動物資源 山西野生動物以陸棲類為主,已知的有400多種,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0多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4種:白鸛、黑鸛、金 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胡兀鷲、褐馬雞、丹頂鶴、大鴇、金錢豹、虎、梅花鹿。二級保護動物有56種,包括鳥類40種,兩棲爬行類2種,獸類14種。此外,還有毛皮動物20多種,名貴的有水獺、石貂、貉、豹貓、黃鼬、獾、狐等;肉用動物可供食用的有野 兔、野豬、環頸雉、石雞、斑翅山鶉、巖鴿等;藥用動物有70多種。 水資源 水資源總量 152。4億立方米。山西省陸地地表水十分貧乏,而且分布不均。集水面積大于 4000平方公里,河流長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條。根據計算,全省河川徑流量為114億立方米,與全國各省比較,占倒數第二位,僅比寧夏多一些。山西河流全屬外流水系。分屬于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大體上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其中黃河流域面積為9750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7。8%。河流大都發源于東西山地。 山西省地下水資源為12146億立方米,但可采水資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邊緣及省境四周。 旅游資源 山西也是中國旅游資源大省,北有大同云崗石窟,中有佛教圣地五臺山,南有黃河惟一的瀑布--壺口瀑布,中國最大的武廟--解州關帝廟,中國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永濟普救寺鶯鶯塔等都在山西。據統計山西目前保存下來的各類文物(不可移動者)計31401處。其中:古遺址2639處、古墓葬1666處、古代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18118處、石窟寺300處、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360處、石刻及其它6852處、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筑1466處,以及依附于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觀壁畫26751平方米。 所以"依托文物,開發旅游"在山西前景廣闊,旅游事業必將成為山西重要的支柱產業。 能源 山西電力充足,是全國擁有裝機百萬千瓦以上電廠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為847。5萬千瓦,年發電量417。8億千瓦時。近15年來,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6條,變電容量100萬千伏安;229千伏輸電線路69條,變電容量603。6萬千伏安。山西在華北電網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山西全省近2000個鄉鎮全部通電,農戶高峰用電保證率達95%以上,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國向省外輸電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電力來自山西。 人 口 人口統計 據2004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1。0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36‰;死亡人口20。31萬人,死亡率為6。11‰;全年凈增人口20。78萬人,自然增長率為6。25‰。 民族及民族分布 山西的民族構成主要以漢族為主,漢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99。75%,有34個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藏族等,人口6。7萬人,有相對聚居的少數民族村58個。 行政區劃 全省有太原、大同、長治、陽泉、晉中、晉城、忻州、朔州、臨汾、運城、呂梁十一個省轄市,全省共118個縣(市、區)。 經 濟 國內生產總值 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達到3042。4億元,增長14。1%,增幅比上年又加快0。2個百分點,再創1985年以來的新高。 財政總收入 2004年全年財政總收入達到533。5億元,比上年增長41。2%,增收額達到155。6億元。全年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執行515。3億元,比上年增長24%。 外貿狀況 2004年全年全省累計完成海關進出口總額5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2%。 外資利用狀況 2004年全年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資項目90個,其中合資項目41個,合作項目21個,獨資項目28個。全省利用外資項目總投資13。6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4。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9021萬美元。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 2004年糧食總產達到106。2億公斤,比上年增產10。3億公斤,增長10。8%。 支柱產業 煤炭、冶金、機械、電力、化學、輕工、紡織等。 貧困人口及扶貧計劃 2004年,100萬人的飲水困難得到解決,再解決4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再完成5萬人的移民搬遷任務。 電 訊 電話擁有量 到2004年底,本地交換機總容量達到977。6萬門;固定電話用戶721萬戶,增長11。1%,其中市話476萬戶,增長8。3%,農話245萬戶,增長16。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752萬戶,其中本年移動電話新增151萬戶,增長25。1%;移動短信達到44億條,增長22。2%;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達到152。6萬戶,增長3。8%;已通電話的行政村達到23932個,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84。9%,比上年提高9。1個百分點;全省電話普及率每百人達到44。1部,比上年提高6。4部。 電臺電視臺 2004年,廣播電臺10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15座,電視臺12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1。6%,電視人口覆蓋率95。7%,有線電視用戶321。7萬戶。 能 源 全疆地表水年徑流量約884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52億立方米,冰川面積2。4萬平方公里,儲水量25800多億立方米。日照時間長,年均2600 ~ 3400小時。煤的預測儲量占全國預測總儲量的37。7%;石 油、天然氣儲量預計300億噸,占全國預測總量的25%以上。2004年全年全省能源工業投資共完成502。6億元,比上年增長64。9%。全年全省共外輸煤炭3。6億噸,比上年增長18。8%;共向省外輸送電力238。1億千瓦小時,增長2。1%,外輸電量占發電量的比重為22。3%;外輸焦炭4067萬噸,比上年增長11。2%。 交通 鐵路 鐵路 山西鐵路以南北同蒲線和石太線為主干,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長、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條大鐵路干線13條主要支線和400多條專用線的鐵路運輸網絡,分別與國家的鐵路大動脈京包線、京廣線、隴海線相銜接,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和秦皇島、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碼頭。2004年底,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512公里。 公路 已經建成通車的太原至舊關高速公路與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相接,匯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網絡。1998年建成通車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設貫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階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國道省道為骨架,以縣鄉道路為網絡,溝通各鄰省與省內城鄉,銜接鐵路重要工礦企業重要經濟作物區的公路網絡和以國有運輸為主體,集體和個體運輸業競相發展,并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業體系和運輸管理體制。2004年底,公路通車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長4。3%;高速公路達到1347公里,增長11。2%。 航空 到2003年底,省城太原對外航線38條,可直通全國40個城市。 山西概況山西省是華北的一個內陸近海省份,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春秋時為五霸之一的晉國領土,故簡稱晉;后燕、趙、魏三分晉國,因此又稱“三晉”。秦置太原、河東、上黨等郡,漢為并州,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現轄4地區、7地級市、15縣級市、85縣。其中9市縣對外開放。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省會太原。山西氣候山西省屬溫帶—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地勢較高,東、南面又有山嶺環繞,與華北平原同緯度各地相比,氣溫偏低,降水偏少,冬季較長,夏無酷暑。雁門關以北氣候的大陸性更為顯著。全省年平均氣溫3-14攝氏度,一月-16--2攝氏度,七月19-28攝氏度,均自北向南逐漸增高,年溫差、日溫差均較大。全年無霜期,從北向南,長120—210天。年均降水量一般在350—700毫米之間,從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陵川一帶降水最多。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0%,常有暴雨和冰雹,冬、春降水很少,常有春旱發生。1966年8月23日陽泉降水261。5毫米,為省內最大日降水量。山西經濟山西省漢唐以后水土流失加重。解放后初步治理了部分水西土流失地區。雁門關以南,尤其晉南是重要麥棉產區。雁北以產耐旱的谷子、莜麥、胡麻為主。晉西北養畜業普遍,良種有興縣四紅牛等。稷山、太谷棗,清除葡萄、原平梨等干鮮果、曲沃煙,潞城黨參等也很有名。山西是我國著名的煤鐵之鄉,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田廣布于全省三分之二的縣,儲量、產量、外調量均占全國之冠。本省鹽、鹽化工、電力、鋼鐵、有色金屬、重量型機械工業都很重要。近年重視煤的綜合利用,發展化纖、塑料及輕紡工業。傳統名產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清徐陳醋,及陽泉鐵鍋、平定砂鍋等。省交通近年發展較大,石太、同蒲、京包、大秦等鐵路復線和電氣化工程正在建設。山西旅游山西省位于黃土高原之上,地域廣大,物產豐富。名產,以汾酒、竹葉青最為有名。清除老陳醋也并不遜色,知名度頗高,而且獨樹一幟,盛名中外。此外,五臺山“臺蘑”、大同黃花、恒山黃芪、稷山板棗、平陸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獼猴桃、清除葡萄、上當“黨參”、晉城紅果、代縣辣椒、“沁州黃”小米、晉祠大米、太谷中藥“龜靈集”、定坤丹、長治大風丸、候馬男寶、洪洞甲魚、運城黃河鯉魚、高平絲綢、平陽木板年畫、大同藝術瓷、銅器、平遙推光漆具均屬名產之列。重要城市有省會太原、歷史名城和煤城大同、晉南中心城市臨汾、晉東南新興工業城市長治等。本省存有占全國70%以上的遼金以前古建筑。勝跡有太原晉祠、大同云岡石窟、平遙雙林寺、渾源懸空寺、臨汾堯廟、黃河壺口瀑布,以及唐詩人白居易、柳宗元、宋史學家司馬光、元小說家羅貫中故里等。山西地勢高于華北平原約1000米,為黃土高原東緣。境內有著名的汾河谷地,大同、太原、運城、上黨等盆地,有“北岳”恒山、太行山、呂梁山、中條山有佛教名山五臺山,著名關隘娘子關、雁門關等。 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撥面、搟面、剔尖、貓耳朵、河撈等各種面食,都具有山西特色而吸引著中外游人。 歡迎您到山西來!。

熱心網友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在汾河谷地較為平緩,適宜發展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