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狹隘的民族主義是一種自身民族感情的過度膨脹,從而變得忽視或敵視其他民族。狹隘的民族主義有兩種傾向,要么更封閉要么更具侵略性。中國自清代中葉以來,政治越發封閉,逐漸脫離了世界發展的主流社會,變得越來越落后。而落后是要被人欺侮的,政治經濟上的弱勢和高傲的民族精神,反而導致國家更加封閉和落后。而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在民族復仇的鼓動下,迅速武裝起來,高舉種族主義旗幟四處擴張侵略,給世界造成重大創傷,是另一個極端的例證。 排外、仇外也是一種狹隘的極端的民族主義,其主要特征排外、仇外,且容不得任何不同的看法,否則就被扣上漢奸的帽子。911發生時,很多人聯想到美軍導彈襲擊駐南領事館事件,東南亞海嘯爆發時,不少人馬上想到了印尼暴亂是華人被搶掠屠殺的悲劇。代之以同情的是開心,存在很明顯的報復心理。中日國民間的互相仇視和厭憎,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國的經濟,政治甚至民間交往。狹隘的民族主義使人們無法保持正常的心態和眼光對待這個世界,從而偏離了發展的方向。 任何有凝聚力的民族都會有民族精神,但這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有清楚的分野的,民族主義首先關注的是代表著民族的國家的切身利益,即國家利益,它包括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我們很大度地原諒了日本,并與日本乃至美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這就是國家行為的根本邏輯,是一種清醒的理性發展道路,是為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明智選擇。歸根結底,無論是那種利益,都離不開經濟的高度發展。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就難有獨立的政治地位,很難保證安全不被侵犯。國家間的均勢是決定于國家間的經濟力量的,而均勢才能保證政治和安全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愛國主義也好,民族主義也罷,最終目的是國家富強,民族長盛不衰,這就是發展的目標。。

熱心網友

關于民族主義是狹隘的還是寬泛的,我認為這只是概念游戲,或者說是一種社會思潮的副產品。近代中國以往,根本不存在民族主義。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骨子里,沒有民族這個概念。中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為公”“四海一家”。直到西方列強帶著血與火殺進中國,中國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時,中國人仍然沒有民族的概念。這種精神狀態被后世稱為“沉睡不醒”的“睡獅”。什么是睡獅,不就意味著沒有自我意識嗎!最先提出民族主義的人是孫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義”。是他大聲呼喊,才使中國人逐漸建立了民族主義概念。也正是有了民族主義,才使中國人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奮起反抗,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沒有什么區別。把民族主義加上“狹隘”“寬泛”等不同的標簽是某些人無聊的做法。因為在理論上這種劃分根本是無意義的。在西方推動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義不論是狹隘還是寬泛都是全球化的障礙。當然據我觀察,中國現代化到發展中今天,需要全球化的程度遠大于賣力推行全球化的西方各國,以西方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中國反傾銷的現象來看,似乎西方在這個問題上在后退。那么在這個意義上,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到可以成為反對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倫理武器。

熱心網友

與全人類相比較,種族(民族)是那么的微小。而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種族的利益而忽略人類的利益的民族就只能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國家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民族匯集而成,無論這匯集的渠道和手段如何,都要依附于國家的機器運作軌跡。在這前提下,愛國主義可能會比民族主義高級一點,但也依然可能與人類社會相矛盾。可惜的是,人類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完全上升到全人類這個宏觀意識上來,很多地區的人們依然停留在濃郁的民族意識上,或者也僅局限于國體意識上,這就必然在人類間產生矛盾,必然沖突迭起。以此為出發點,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所謂的愛國主義相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