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師要讓我們把這首是改寫成一片散文.請問怎樣才能寫好?
熱心網友
我簡單說一下,你應該能夠體會。這首詩是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出兵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勝利班師,經過碣石山時作的。全詩有一種氣吞山河、志得意滿的意味。明朝人鐘惺在《古詩歸》是說:“《觀滄海》直寫其胸中眼中,一段籠蓋吞吐氣象”,道出了此詩的特點。這首詩篇幅不長,但筆勢富于變化,很恰當地表現了詩人登山臨海時的激蕩心情。比如“水何澹澹”四句寫相對靜止的景物,行筆輕快舒緩,畫面生機勃發。接下去則陡然一轉,“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示出一幅波濤浩淼的壯闊海景,筆勢雄健。而接下去的“日月之行”數句,更是大筆揮灑,氣勢磅礴,透出一股叱咤風云、吞吐宇宙的豪情壯志,寫畫出一位政治家、軍事家的胸襟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