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荷馬和荷馬史詩-------------------------------------------------------------------------------- 相傳荷馬為古代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古代作家如公元前 5世紀的希羅多德,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 4世紀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都肯定這兩部史詩是荷馬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已遺失的古代史詩,也曾有人說是他的作品,但那些大概是后人的擬作。有一篇已經失傳的諷刺詩和一篇現存的《蛙鼠之戰》,據說也是荷馬寫的,但前者只有亞里士多德一個人的話作為根據,后者則已證明為公元前 4世紀的一篇擬作。還有一些獻給天神的頌歌,傳說也出于荷馬之手;實際上是古代吟誦史詩的職業樂師所用的引子,是較晚時代別的詩人寫成的。 關于荷馬的時代異說頗多。 古代曾有一篇 《荷馬傳》流傳下來,那是紀元前后的人根據傳說杜撰的,不能當作可靠的史料。最早關于荷馬的記載,見于殘存的公元前 6世紀克塞諾芬尼的諷刺詩,但是根據希臘地方志家鮑薩尼阿斯的記載,在公元前 7世紀初的詩人卡利諾斯的詩篇里已經有關于荷馬的記載,所以荷馬這個名字早在公元前8、7世紀已經為人所共知。希臘歷史家泰奧彭波斯說荷馬生于公元前 686年,這年代似乎晚了一點。另一個古代傳說是荷馬生于公元前1159年,就是說公元前12世紀中葉,這個說法似乎又太早了一點。古代可能有過這一位詩人,其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前9、8世紀。現在西方學者根據史詩的語言和它的內容描寫,一般認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紀之間。 關于荷馬的出生地,說法也不一致;有十幾處地方,古代都說是他的出生地。有人說他是雅典一帶的人,有人說是希臘北部,有人說是在希臘東部靠近小亞細亞一帶;這些說法以東方說較為普遍,也較為可信。多數古代記載說他是希俄斯島人,或生在小亞細亞的斯彌爾納,這兩處都在愛琴海東邊。 關于荷馬這個名字,西方學者們也有過不少考證:有人說這個字是"人質"的意思,就是說荷馬大概本是俘虜出身;也有人說這個名字含有"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說荷馬這個名字是附會出來的,因為史詩原來是許多散篇傳說組合而成。實際上這些都是猜測。古代傳說又說荷馬是個盲樂師,這倒是頗為可能的。古代的職業樂師往往是盲人,荷馬也許就是這樣一位專業藝人。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每部都長達萬行以上;《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兩部都分成24卷。這兩部史詩開始時只是根據古代傳說編的口頭文學,靠著樂師的背誦流傳下來的零散篇章,荷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后把這兩部史詩初步定型的職業樂師。在公元前 6世紀以前,這兩部史詩還沒有寫下來的定本。根據羅馬著名散文家西塞羅所說,公元前 6世紀中葉在當時雅典執政者庇士特拉妥的領導下,學者們曾編訂過荷馬史詩;古代也有其他學者認為這是他的兒子希帕爾科斯執政時的事。而從公元前5世紀起,每逢雅典4年慶祝一次的重要節日,都有朗誦荷馬史詩的文藝節目。從這制度實行之后,史詩的內容和形式應該是基本上固定下來了。只是當時朗誦史詩的藝人,或根據自己的"話本",或憑記憶,有時在文字上和行數上可能有些變動。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史詩的若干抄本在某些地方有些繁簡不同是可以理解的。關于荷馬究竟有無其人,兩部史詩是否都是同一位詩人的作品,近兩百年來一直是西方研究荷馬的學者熱烈爭論的問題。有人認為兩部史詩在內容描寫上有些不同,好象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兩部史詩文字風格上相同之處大于不同之處。現在多數西方學者認為這兩部史詩是荷馬的作品,荷馬還是確有其人。當然,荷馬也是根據口頭流傳的篇章整理而成的;如果沒有長期的傳說積累,荷馬也創作不出這樣兩部偉大的古代史詩。 今天所能看到的荷馬史詩的舊抄本,最早約在公元10世紀左右。兩部史詩都保存了不少手抄本,但是內容都相同,它們所根據的都是公元前3、2世紀間亞歷山大城的幾位學者的校訂本。史詩手抄本還有不少殘缺不全的片段,其年代有的早到公元前1世紀, 內容也是完全相同。這就是說,在公元前3、2世紀間亞歷山大城幾位學者校訂之后,史詩已經有了最后定本,此后它的內容就沒有任何改動了。那時最后校訂荷馬史詩的學者,最著名的有三人,一是澤諾多托斯(公元前 285年左右),據說他對原詩的文字作過不少加工,內容上也憑自己的判斷有所增減;現在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就是澤諾多托斯編定的。這表明他對原詩的結構作過一些重大增刪,原來這兩部史詩的長短大概沒有這樣整齊。第二個校訂荷馬史詩的著名學者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 195年左右),他校訂史詩比較慎重,更尊重舊抄本,沒有作很多主觀的增刪。第三個著名學者是阿里斯托芬的弟子阿里斯塔科斯(公元前160年左右),他也很尊重舊抄本,認為一切改動都要有所依據。這三位學者都是當時希臘學術中心亞歷山大城著名的圖書館的主管人,有機會看到很多藏書,有很好的條件來進行校訂工作。由此可見,在他們那個時代,這兩部史詩還存在繁簡不同的抄本,文字上也有出入。現代西方學者曾輯錄了古代著作里的荷馬史詩引文,共有 480多行片段,都是公元前5、4世紀的。這些引文有的與現在定本完全相同,有的大致相同,有的不見于今本。一般來說,不同的約占到一小半。古希臘許多作家,如希波克拉忒斯、埃斯庫羅斯、品達羅斯、色諾芬、亞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和柏拉圖都引用過荷馬史詩,那些引文往往與今本不完全相同。如亞里士多德引了《奧德賽》卷 9的一段關于獨目巨人的描寫,文字與今本一樣,但是他說那段是出自《伊利亞特》卷10,是描寫一只野豬的。還有他說在《奧德賽》卷23奧德修斯對佩涅洛佩的一段話有60行,但是從現在的本子看來,這段只有33行。這些變動和內容繁簡不同,說明在公元前5、4世紀通行的史詩抄本同今本還有不少差異。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從前,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有特洛伊人的一座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東方許多部族的霸主。當時在希臘地方的強大部族總稱為阿凱亞人,有時在史詩中也稱為阿爾戈斯人或達那亞人;阿凱亞人以邁錫尼的王阿伽門農為首。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臘,受到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款待,但他把墨涅拉奧斯的美貌的妻子海倫騙走,帶回伊利昂城。阿凱亞人非常氣憤,便由墨涅拉奧斯的哥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倡議,召集各部族的首領,共同討伐特洛伊人。他們調集 1,000多艘船只,渡過愛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歷時 9年都沒有把這座王都攻下來。到了第10年,阿伽門農和阿凱亞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領阿基琉斯爭奪一個在戰爭中擄獲的女子,由于阿伽門農從阿基琉斯手里搶走了那個女俘,阿基琉斯憤而退出戰斗。《伊利亞特》的故事就以阿基琉斯的憤怒為開端,集中描寫那第10年里的51天的事情。由于阿凱亞人失去最勇猛的將領,他們無法戰勝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邊,抵擋不住伊利昂城主將赫克托爾(帕里斯的哥哥)的凌厲攻勢。阿伽門農請求同阿基琉斯和解,請他參加戰斗,但遭到拒絕。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羅克洛斯看到阿凱亞人將要全軍覆滅,便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去戰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進攻,但自己卻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琉斯感到十分悲痛,決心出戰,為亡友復仇。他終于殺死赫克托爾,并把赫克托爾的尸首帶走。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爾的父親)普里阿摩斯到阿基琉斯的營帳去贖取赫克托爾的尸首,暫時休戰,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伊利亞特》這部圍繞伊利昂城的戰斗的史詩,便在這里結束。 《伊利亞特》只寫到赫克托爾的死為止,可是據《奧德賽》和古代希臘的其他作品的描寫,圍繞伊利昂城的戰爭還繼續打了很久。后來阿基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凱亞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領埃阿斯和最有智謀的首領奧德修斯爭奪阿基琉斯的盔甲,奧德修斯用巧計戰勝了勇力超過他的埃阿斯,使得后者氣憤自殺。最后奧德修斯獻計造了一只大木馬,內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馬拖進城,結果阿凱亞人里應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結束了這場經歷10年的戰爭。離開本國很久的阿凱亞首領們紛紛回國,奧德修斯也帶著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鄉伊塔克出發。從這里就開始了以奧德修斯在海上的歷險為中心的另一部史詩《奧德賽》的故事。 奧德修斯回鄉的旅程很不順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史詩采取中途倒敘的方法,先講天神們在奧德修斯已經在海上漂游了10年之后,決定讓他返回故鄉伊塔克。這時奧德修斯在家中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已經長大成人,出去打聽他的長期失蹤的父親的消息。伊塔克的許多人都認為他10年不歸,一定已經死去。當地的許多貴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佩涅洛佩百般設法拒絕他們,同時還在盼望他能生還。奧德修斯在這10年間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獨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爾刻把他的同伴用巫術變成豬,又要把他留在海島上;他又到了環繞大地的瀛海邊緣,看到許多過去的鬼魂;躲過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聲,逃過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庫拉,最后女神卡呂普索在留了奧德修斯好幾年之后,同意讓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國土,向國王阿爾基諾斯重述了過去9年間的海上歷險, 阿爾基諾斯派船送他回故鄉。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還占據著他的王宮,大吃大喝。奧德修斯裝作乞丐,進入王宮,設法同兒子一起殺死那一伙橫暴的貴族,和妻子重新團聚。 古代關于攻打伊利昂的戰爭和奧德修斯等神話傳說還有很多,散見于古代希臘作家的著作里。而這兩部史詩只選了伊利昂城戰爭第10年中的51天,集中敘述了阿基琉斯的憤怒這一段,和奧德修斯在海上飄游了10年之后終于回到故鄉這一段,這樣處理顯然是一位會講故事的古代詩人精心設計的結果。從這方面來看,古代有一位名叫荷馬的天才詩人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 荷馬史詩一方面是在民間的口頭文學基礎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許多世紀里積累起來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保存了遠古文化的真實、自然的特色。同時表明在遠古地中海東部早期這個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學曾達到相當高度的繁榮。史詩開始用文字流傳下來之后,又經過許多世紀的加工潤色,才成為現在的定本。這種特殊優越條件是與古代愛琴海文明以及后日雅典和亞歷山大里亞時代幾百年間奴隸制文化的繁榮分不開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間流傳的史詩,又是達到高度藝術水平的文學作品。 古代歐亞大陸曾有過不少重要文化中心,從公元前2500年或更早,到公元前1000年初,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一帶曾有過一個繁盛的早期奴隸制文化,由于亞洲西部和埃及一帶很早就有了繁盛的早期奴隸制文化,以愛琴海為中心的早期文化與古代西亞和埃及文化也有不少聯系。關于史詩《伊利亞特》所說阿凱亞人攻打伊利昂城的傳說是有一些歷史根據的。從過去一世紀間西方考古學家的發現看來,荷馬史詩中許多描寫并不完全是詩人的想象。在19世紀末,德國學者施里曼曾在小亞細亞西岸的希薩里克發掘一座古城的遺址,這個古城就是古代特洛伊人的都城伊利昂。它曾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間至少被焚毀過9次, 其中第 7次被毀可能就是攻打伊利昂城戰爭的歷史依據。有些學者曾提出一種比較可信的假設,即根據當時的航海條件和地理位置看來,這個地區控制了古代通向黑海的通商路徑,而黑海又是古代西方通向東方的必經之地;為了獲得東方的糧食和財富,地中海東部人民不惜一次又一次冒險渡海去攻下這個要塞。著名的尋找金羊毛的希臘神話,也反映了古代人在黑海一帶航海的歷史事實。 在希臘的邁錫尼地方,考古學家也曾發現古代巨大陵墓和巨石建筑的城址和石獅,陵墓里還發現死者所穿戴的華麗的服裝和金銀首飾,以及裝在死者面上的黃金面具和精美的青銅兵器。這些發現證明有關古代邁錫尼的霸主阿伽門農的傳說也是有歷史根據的。20世紀初,英國學者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島發現了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說明這里有較邁錫尼更早且更繁榮的文化。他發現了兩座規模巨大的古代王宮,以及工場、庫房、陵墓等,還有很多涂有精美圖案的陶器、青銅雕刻和兵器,反映舞蹈和戰爭、狩獵等場面的彩色壁畫,以及一種類似象形文字的古代文字。這里比邁錫尼更早的青銅器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或2000年到公元前1000多年之間。到了公元前1450年左右,在克里特島以北發生了強烈地震,以克里特為中心的文化,在遭受這次巨大的自然災害后一蹶不振;很可能地震使得當地的強大艦隊全部毀滅。此后愛琴海的海上霸權由克里特島一帶轉移到邁錫尼等地。近年來,西方考古學家還在發掘克里特島的古文化遺址,不斷有新的發現。看來,克里特島一帶曾有過燦爛的古代文化,比希臘本土為早。這里的領袖曾是地中海東部的霸主。古代希臘傳說也說克里特島曾有一個強大的君主彌諾斯,他曾建造巨大的迷宮,并使雅典等地向他納貢;另一著名的傳說認為古代海上曾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名叫阿特蘭提斯,后來因違反天意,全部沉入海底。這大概也是指古代克里特島一帶遭受強大地震的歷史事實。繼克里特文化之后的邁錫尼文化看來也曾成為地中海東部的霸主,但到公元前1150年左右,由于一些北方部族的南移和入侵,也開始衰亡。 在荷馬史詩里,許多事物的描寫同克里特-邁錫尼文化的實物相符,如《奧德賽》里所說的墨涅拉奧斯的宮殿和菲埃克斯人的王阿爾基諾斯的宮殿,有各種青銅和金銀裝飾,美好的花園和葡萄園,宮里充滿糧食、美酒和果實,隨同酒宴還有各種競技娛樂和舞蹈等,這些都可以說明荷馬史詩的內容是以一些古代的歷史傳說為依據的。同時,有些描寫又與克里特-邁錫尼時代的實物不同,例如從考古發現的壁畫來看,古代克里特人都是短發,而且頭發是黑色,而史詩里描寫的阿凱亞人都是長發,而且頭發是黃色;克里特人戰斗時用的盾牌是長形,史詩里的盾牌卻是圓形;克里特人穿的盔甲也與史詩所描寫的不同。這些說明荷馬是生在好幾百年后的詩人,當時克里特-邁錫尼文化早已滅亡,所以當他描繪過去文化的繁榮景象時,也不免利用后日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他并不是當時生活的目擊者。有些西方學者還曾考證史詩里許多英雄如阿基琉斯、赫克托爾等都是北方部族傳說里的英雄,不一定與攻打伊利昂城的史實有關。 荷馬史詩采用六音步詩行,不用尾韻,但節奏感很強。這種詩體顯然是為朗誦或歌吟而創造出來的,在歌吟時,大概還彈著琴來加強其節奏效果。由于這種敘事長詩是由藝人說唱,因此常常重復不少慣用的詞句,甚至整段重復,一字不改。有時有些形容詞的重復使用,只是為了音節上的需要,并不一定對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強。而許多重復詞句的一再出現,象交響樂里一再出現的旋律,又能給人一種更深的美的感受。這大概是由于古代的某些藝術手法雖然比較簡陋,但有經驗的說故事的詩人運用技巧非常純熟,所以才能產生這種成功的效果。使用比喻來加強氣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也是荷馬史詩里一個突出的藝術手法。此外荷馬史詩還善于用簡潔的手法描寫,用寥寥數語,表達出很深的感情。 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藝術技巧或者從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東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學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從公元前8、7世紀起,就已經有許多希臘詩人摹仿它,公認它是文學的楷模。兩千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 。
熱心網友
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關于荷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確有其人都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紀之間。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這兩部史詩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傳說的口頭文學,靠著樂師的背誦流傳。荷馬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將兩部史詩整理定型的作者。荷馬史詩在西方古典文學史中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古代史詩。荷馬史詩不僅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