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C-803重型遠程反艦導彈--海上屠夫 解放軍在渤海灣海域上空用殲轟-7型“飛豹”殲擊轟炸機,試射一枚自制鷹擊-83(YJ-83,出口型號C-803)空對艦超音速巡航導彈。 該導彈的性能令美軍大為吃驚,其射程遠達250公里,是美軍原來估計的兩倍,射程和技術都超越美軍大部分驅逐艦配置的“標準Ⅱ”型防空導彈。 美軍相信該型導彈是從艦射型的C-801反艦導彈發展而來,但它能以超音速飛行,比C-801型更快,還能在攻擊飛行中接收有關打擊目標的訊息,估計射程約120公里左右。美國情報人員稱,解放軍試射的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鷹擊-83(C-803)的實際射程達到250公里,比美方估計的高出整整一倍。 中國上一次試射類似導彈是在四個多月前的7月4日,當時《人民日報》透露了解放軍試射超視距反艦導彈。美國國防部官員相信,中國這些新型反艦巡航導彈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令受攻擊的艦只難以防范和攔截,是中國近年一直致力發展的遠程打擊力量。 英國《簡氏基金》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理查·費切爾表示,鷹擊-83可能會配置在改良后的殲轟-7A殲擊轟炸機上,這種反艦導彈的射程超過美國的“標準Ⅱ”防空導彈。另外,解放軍可以在美國軍艦的導彈射程外發動攻擊,而美軍大部分艦艇和即將售賣給臺灣的“基德”級驅逐艦,就裝配“標準Ⅱ”型。 超音速反艦導彈威力無窮 此次媒體報道中國試射的“鷹擊83”型反艦巡航導彈,被西方國家稱為C-803型反艦導彈,據稱是中國海軍自行研制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中的一種,具有很強的實戰威力。反艦導彈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發展起來的海上兵器,由于其體積小、速度快、造價低、威力大而很快受到各國軍隊的青睞。1967年,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用4枚并不昂貴的蘇制“冥河”反艦導彈一舉擊沉了以色列當時噸位最大的驅逐艦“埃拉特”號,使反艦導彈一舉成名。20世紀80年代后,空射反艦導彈出現。在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使用6枚“飛魚”空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造價數十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主力驅逐艦和1艘大型運輸船,差一點完全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據西方軍事專家估計,中國軍方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研制“鷹擊”系列反艦巡航導彈,這些導彈被西方國家稱為“中國飛魚”和“蠶”式導彈,先后有C-801、C-802和C-803三代。西方情報人士稱,“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具有多種抗干擾能力,攻擊隱蔽性強,突防能力優越。據西方情報部門估算,中國C-801型導彈的射程為80公里左右,由于射程較近,該型導彈僅能在近海岸防或是安裝在小型快艇上實施抵近攻擊。西方情報還說,C-802導彈是C-801型的改良型,是可以超低空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命中準確度高,突防能力強,封鎖區域大,生存能力強,能同時攻擊多批目標,可裝載在艦艇和戰機等多種平臺上,用以打擊敵人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及運輸船。由于C-802導彈可以在5米左右的高度低空掠海飛行,因而能夠有效躲避敵方雷達的跟蹤。 眾所周知,航空母艦是目前海上武器庫中的“巨無霸”,以航母為核心組建的航母戰斗群更是因為作戰能力強、防御范圍大而受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海軍的青睞。但同時,航母也因為體積龐大、機動不便而容易遭受飛機、潛艇和反艦導彈等的外來攻擊。盡管航空母艦戰斗群擁有很大的警戒范圍和多層的導彈防御系統,但就其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尚難以真正有效地對付導彈攻擊。特別是現代先進的反艦導彈的射程都在100公里以上,速度很快,在其射程內對手根本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因而也就很難攔截。正在研制中的俄羅斯KH-15S型反艦導彈,更是能爬升至40公里的高空然后以5馬赫的速度俯沖目標,其攔截概率幾乎為零。 中國導彈已成西方情報界追逐的對象 正因為現代超音速反導彈有如此威力,西方及臺灣當局才會對中國試射的新型導彈如此“感興趣”。 實際上,不僅是“鷹擊83”射程的增加,中國新型反艦導彈的每一次露面和革新都會引起他們的密切關注。據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的“鷹擊83”導彈首次亮相是在1999年的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當時,共有16部外形酷似C-802型導彈的“鷹擊83”導彈發射車駛過長安街,現場播音員短短一句“這是國產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介紹就已經引起了境外情報部門的注意。2000年第三屆中國國際航空博覽會上,“鷹擊83”導彈的相關信息再次受到關注。今年7月4日,人民日報公開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試射一枚“超視距反艦導彈”,西方情報機構才確認中國的“鷹擊83”導彈已經能夠正式裝備部隊形成戰斗力。 為了有效偵測中國各型導彈的性能參數,美國情報部門不僅十分注意中國大陸各種可能公開的信息,而且還派出多種偵察監視平臺來搜集我軍試射新型導彈時的情報。1999年3月,我國在東南沿海舉行大規模三軍聯合演習期間,美海軍就曾專門派遣一艘“宙斯盾”艦船在我彈著點附近實施抵近偵測。美國海軍諜報偵察船“鮑迪奇”號更是頻頻光顧我國周迪海域,甚至直接闖入我國專屬經濟區,進行情報搜集活動。 西方媒體援引情報部門的分析說,中國發展的“鷹擊83”超音速導彈只是中國海軍希望引進俄羅斯“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并繼而自行研制下一代“鷹擊-12”反艦導彈計劃的一部分。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軍事專家理查德·費舍爾曾向美國五角大樓提出警告說,等到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現代”級驅逐艦,并以“鷹擊83”導彈大量裝備部隊后,不僅將使臺灣海峽兩岸軍力態勢“嚴重失衡”,而且將會使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以及其它水面艦艇受到同樣“致命的威脅”。費舍爾指出,如果“鷹擊83”導彈被裝配在俄制SU-30MK戰機或是升級的“殲轟7A”型戰機上,將會使攻擊的角度更加有利,導彈突防的效果也大為增強,而射程不及“鷹擊83”的美國“標準Ⅱ”型防空導彈和臺灣海軍的“基德”驅逐艦到時恐怕也只能“望彈興嘆”了。。
熱心網友
是C-803重型遠程反艦導彈--海上屠夫 解放軍在渤海灣海域上空用殲轟-7型“飛豹”殲擊轟炸機,試射一枚自制鷹擊-83(YJ-83,出口型號C-803)空對艦超音速巡航導彈。 該導彈的性能令美軍大為吃驚,其射程遠達250公里,是美軍原來估計的兩倍,射程和技術都超越美軍大部分驅逐艦配置的“標準Ⅱ”型防空導彈。 美軍相信該型導彈是從艦射型的C-801反艦導彈發展而來,但它能以超音速飛行,比C-801型更快,還能在攻擊飛行中接收有關打擊目標的訊息,估計射程約120公里左右。美國情報人員稱,解放軍試射的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鷹擊-83(C-803)的實際射程達到250公里,比美方估計的高出整整一倍。 中國上一次試射類似導彈是在四個多月前的7月4日,當時《人民日報》透露了解放軍試射超視距反艦導彈。美國國防部官員相信,中國這些新型反艦巡航導彈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令受攻擊的艦只難以防范和攔截,是中國近年一直致力發展的遠程打擊力量。 英國《簡氏基金》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理查·費切爾表示,鷹擊-83可能會配置在改良后的殲轟-7A殲擊轟炸機上,這種反艦導彈的射程超過美國的“標準Ⅱ”防空導彈。另外,解放軍可以在美國軍艦的導彈射程外發動攻擊,而美軍大部分艦艇和即將售賣給臺灣的“基德”級驅逐艦,就裝配“標準Ⅱ”型。 超音速反艦導彈威力無窮 此次媒體報道中國試射的“鷹擊83”型反艦巡航導彈,被西方國家稱為C-803型反艦導彈,據稱是中國海軍自行研制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中的一種,具有很強的實戰威力。反艦導彈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發展起來的海上兵器,由于其體積小、速度快、造價低、威力大而很快受到各國軍隊的青睞。1967年,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用4枚并不昂貴的蘇制“冥河”反艦導彈一舉擊沉了以色列當時噸位最大的驅逐艦“埃拉特”號,使反艦導彈一舉成名。20世紀80年代后,空射反艦導彈出現。在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使用6枚“飛魚”空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造價數十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主力驅逐艦和1艘大型運輸船,差一點完全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據西方軍事專家估計,中國軍方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研制“鷹擊”系列反艦巡航導彈,這些導彈被西方國家稱為“中國飛魚”和“蠶”式導彈,先后有C-801、C-802和C-803三代。西方情報人士稱,“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具有多種抗干擾能力,攻擊隱蔽性強,突防能力優越。據西方情報部門估算,中國C-801型導彈的射程為80公里左右,由于射程較近,該型導彈僅能在近海岸防或是安裝在小型快艇上實施抵近攻擊。西方情報還說,C-802導彈是C-801型的改良型,是可以超低空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命中準確度高,突防能力強,封鎖區域大,生存能力強,能同時攻擊多批目標,可裝載在艦艇和戰機等多種平臺上,用以打擊敵人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及運輸船。由于C-802導彈可以在5米左右的高度低空掠海飛行,因而能夠有效躲避敵方雷達的跟蹤。 眾所周知,航空母艦是目前海上武器庫中的“巨無霸”,以航母為核心組建的航母戰斗群更是因為作戰能力強、防御范圍大而受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海軍的青睞。但同時,航母也因為體積龐大、機動不便而容易遭受飛機、潛艇和反艦導彈等的外來攻擊。盡管航空母艦戰斗群擁有很大的警戒范圍和多層的導彈防御系統,但就其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尚難以真正有效地對付導彈攻擊。特別是現代先進的反艦導彈的射程都在100公里以上,速度很快,在其射程內對手根本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因而也就很難攔截。正在研制中的俄羅斯KH-15S型反艦導彈,更是能爬升至40公里的高空然后以5馬赫的速度俯沖目標,其攔截概率幾乎為零。 中國導彈已成西方情報界追逐的對象 正因為現代超音速反導彈有如此威力,西方及臺灣當局才會對中國試射的新型導彈如此“感興趣”。 實際上,不僅是“鷹擊83”射程的增加,中國新型反艦導彈的每一次露面和革新都會引起他們的密切關注。據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的“鷹擊83”導彈首次亮相是在1999年的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當時,共有16部外形酷似C-802型導彈的“鷹擊83”導彈發射車駛過長安街,現場播音員短短一句“這是國產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介紹就已經引起了境外情報部門的注意。2000年第三屆中國國際航空博覽會上,“鷹擊83”導彈的相關信息再次受到關注。今年7月4日,人民日報公開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試射一枚“超視距反艦導彈”,西方情報機構才確認中國的“鷹擊83”導彈已經能夠正式裝備部隊形成戰斗力。 為了有效偵測中國各型導彈的性能參數,美國情報部門不僅十分注意中國大陸各種可能公開的信息,而且還派出多種偵察監視平臺來搜集我軍試射新型導彈時的情報。1999年3月,我國在東南沿海舉行大規模三軍聯合演習期間,美海軍就曾專門派遣一艘“宙斯盾”艦船在我彈著點附近實施抵近偵測。美國海軍諜報偵察船“鮑迪奇”號更是頻頻光顧我國周迪海域,甚至直接闖入我國專屬經濟區,進行情報搜集活動。 西方媒體援引情報部門的分析說,中國發展的“鷹擊83”超音速導彈只是中國海軍希望引進俄羅斯“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并繼而自行研制下一代“鷹擊-12”反艦導彈計劃的一部分。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軍事專家理查德·費舍爾曾向美國五角大樓提出警告說,等到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現代”級驅逐艦,并以“鷹擊83”導彈大量裝備部隊后,不僅將使臺灣海峽兩岸軍力態勢“嚴重失衡”,而且將會使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以及其它水面艦艇受到同樣“致命的威脅”。費舍爾指出,如果“鷹擊83”導彈被裝配在俄制SU-30MK戰機或是升級的“殲轟7A”型戰機上,將會使攻擊的角度更加有利,導彈突防的效果也大為增強,而射程不及“鷹擊83”的美國“標準Ⅱ”型防空導彈和臺灣海軍的“基德”驅逐艦到時恐怕也只能“望彈興嘆”了。。
熱心網友
C-803是C-802反艦巡航導彈的再改良,外型幾乎一致,彈尾多出一個火箭噴嘴,應系次音速巡航掠海飛行加上終端階段點燃火箭進行“超音速突防”,增加命中機率。射程估計達二百五十公里。 從外形上看,“鷹擊803”延續了“802”的彈體氣動布局,保留了“802”的小型渦噴發動機結構,彈頭整流罩較前略為尖細,采用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此外,折疊式彈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艦艇、直升機,甚至衛星的導引,這也是“鷹擊803”的主要識別標記。“鷹擊803”的發射箱上有三條加強筋,可接受導彈發射時更高地沖壓力,箱蓋舍棄了“鷹擊802/801”的破片式,改用上下開啟式。 “鷹擊803”還有空射型和潛射型,其意義在于短期內可有效提升海軍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尤其是“鷹擊803”的潛射型,將是航空母艦艦隊的大克星。
熱心網友
(轉載)昨天我去南京辦事,下了火車打了一輛的士。開車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司機。我和他閑聊起來,他就是南京本地人,開車十幾年了。我問“這幾天南京對抗日勝利紀念搞得怎么樣”他的回答讓我不寒而栗!“我們老百姓管他什么,你們都說南京大屠殺是國恥,其實我們應該感謝日本人!”我大驚,以為又有什么驚世之言,忙問原因。他義憤填膺的說“幸好是日本人發動了南京大屠殺,不然南京現在要增加多少人,殺30萬還少了,應該多殺點!”我考,我當時手腳都感到冰涼,如果是一個年輕人這樣說,我可能不感到以外!沒想到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這樣說!我希望這可能只是一個特列。我聽了他這番言論,很遺憾我失去了對他反駁批評的力氣,我想起了魯迅先生關于麻木的中國人的評論!下車時我對他說了一句“希望你以后還說這番話時不要說你是南京人,就說是日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