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車輛進站時處于下坡狀態,就要死命剎車,而車輛出站時,處于爬坡狀態,又要死命用電,豈不是大大地浪費?如果站臺高一點的話,進站時爬坡,出站時下坡,豈不是大大的節能。請問:為什么這樣設計?
熱心網友
這是由于當時備戰的要求,上個世紀60年代,為防止戰爭中被敵方炸彈炸毀車站后,造成地鐵癱瘓,所以寧可把車站建得深一些,一顆炸彈投向車站爆炸,保證地鐵還可以通行。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40多年過去了,炸彈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的重型炸彈,在車站爆炸一顆,足以使地鐵癱瘓。今后的地鐵,可能不會這樣設計了,太浪費能源了。而且,乘客也要多走許多臺階。得不償失。
熱心網友
必然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