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體在細胞內的位置和分布情況,與它在不同細胞內的功能有關高爾基體的大小和在細胞內的數量,因細胞的類別和生理狀況不同而有不同。這句話要怎么理解,麻煩詳細說明。

熱心網友

高爾基體是真核細胞中內膜系統的組成之一。為意大利細胞學家高爾基Golgi于1898年首次用銀染方法在神經細胞中發現。是由光面膜組成的囊泡系統,它由扁平膜囊(saccules)、大囊泡(vacuoles)、小囊泡(vesicles)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扁平膜囊是一扁平囊狀結構,囊腔中央較窄,周邊較寬,它們平行排列類似扁盤堆疊結構,形成扁平膜囊堆,亦稱高爾基堆(Golgi stack)。生物體中高爾基復合體的數量不等,平均為每細胞20個。在低等真核細胞中, 高爾基復合體有時只有1~2個,有的可達一萬多個。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細胞中, 高爾基復合體都很多。如胰腺外分泌細胞、唾液腺細胞和上皮細胞等。而肌細胞和淋巴細胞中高爾基復合體較少見。高爾基體的主體部分由扁平膜囊堆構成,排列成弓形、半球形或球形。通常顯示具極性,有凸面和四面,膜囊堆凸出面稱為形成面,又稱順面或非成熟面;四面稱為分泌面,又稱反面或成熟面。在扁平膜囊堆周圍有許多小囊泡,直徑約為40~80毫微米。它們較多集中于形成面,靠近內質網的一側。一般認為小囊泡是由附近內質網芽生而來,其功能可能是將內質網合成的蛋白質運送到高爾基體。大囊泡多見于分泌面,通常認為是由扁平膜囊末端膨大而成,是高爾基體的分泌產物。接近形成面的扁平膜囊膜在形態和染色性質上與內質網膜相似,分泌面扁平膜囊膜的形態和化學組成與質膜相似,高爾基體分布隨細胞類型不同而異,外分泌細胞中高爾基體通常位于細胞核上方,其分泌面朝向細胞表面;神經細胞的高爾基體有很多膜囊堆分散于細胞核的周圍; 肝細胞中高爾基體常位于細胞核和毛細膽管之間;在大多數無脊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存在很多分離的單個膜囊堆組成的分散高爾基體(dic-tyosome)。高爾基體的化學組成,以大鼠肝為例,約有60%蛋白質和40%脂類。凝膠電泳技術檢測表明,從內質網經高爾基體到細胞質膜,蛋白質帶型的復雜性逐漸降低。其膜脂成分介于內質網和質膜之間。高爾基體含有多種催化糖蛋白、糖脂和磷脂合成的酶類。糖基轉移酶是高爾基體具特征性的酶,如唾液酸轉移酶、半乳糖轉移酶等。高爾基體具有多種功能,主要與細胞分泌活動密切有關,它不僅是糖蛋白(如細胞膜蛋白,溶酶體酶、分泌蛋白等)、糖脂、蛋白多糖等進行加工、修飾(如糖基化、硫酸鹽化和蛋白原的蛋白水解作用等)的重要場所,而且將形成的加工產物貯存、濃縮、分類、進行定向運輸,送至細胞不同部位或形成分泌顆粒通過外排作用分泌至細胞外。在細胞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