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是10-11月份我腰、背上起了好多癬似的東西,特別癢,去醫院看,醫生說我得的是玫瑰皰疹,并給我開了些吃的藥和外擦的藥膏,當時在家擦了兩、三個月的藥就好了。可是今年它又出現了。再去醫院看,醫生說也有可能是副銀屑病,請問什么是副銀悄?。恳趺粗??
熱心網友
副銀屑病又稱類銀屑病,俗稱“類牛皮癬”。是一組病因不明的慢性、無自覺癥狀的紅色鱗屑性斑疹和丘疹性皮膚病。臨床上較為少見,有人認為本病為病灶致敏引起。一、病史 病程纏綿,緩慢發展,新的皮疹往往連續出現。二、臨床表現與分型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分點滴型、斑塊型、苔蘚樣型及痘瘡樣型四型。 1.點滴型副銀屑?。河址Q慢性苔蘚狀糠疹。此型較常見,皮損為針頭至指甲大圓型或卵圓形淡紅色斑疹...
熱心網友
副銀屑病又稱類銀屑病,俗稱“類牛皮癬”。是一組病因不明的慢性、無自覺癥狀的紅色鱗屑性斑疹和丘疹性皮膚病。臨床上較為少見,有人認為本病為病灶致敏引起。一、病史 病程纏綿,緩慢發展,新的皮疹往往連續出現。二、臨床表現與分型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分點滴型、斑塊型、苔蘚樣型及痘瘡樣型四型。 1.點滴型副銀屑?。河址Q慢性苔蘚狀糠疹。此型較常見,皮損為針頭至指甲大圓型或卵圓形淡紅色斑疹、斑丘疹,有輕微浸潤,表面覆蓋粘著性細薄鱗屑,無點狀出血現象。皮疹分布于軀干及四肢等處。病程緩慢,新舊皮損可同時存在,缺乏自覺癥狀,最多見于青年,約2/3為男性。 2.斑塊型副銀屑?。捍诵洼^少見,皮損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淡紅色或紫褐色斑塊,直徑1~2cm,數目不定,可相互融合,上覆細薄鱗屑,無點狀出血現象。好發于軀干和四肢近端。慢性經過,病久可形成苔蘚樣肥厚或萎縮,類似皮膚異色癥。此型有的可演變為蕈樣肉芽腫。 本型中有一種變異型稱為網狀副銀屑病,皮疹常呈全身性廣泛分布,紅色至棕紅色,由明顯萎縮的發亮扁平脫屑性丘疹組成網狀。病程持續數年至數十年后,部分病例發展成皮膚淋巴瘤。 3.苔蘚樣副銀屑病:此型極少見。皮損類似扁平苔蘚樣的扁平小丘疹,淡紅色或暗紅色損害排列成網狀斑片,可有點狀皮膚萎縮和異色癥樣改變。好發于頸部兩側、軀干和乳房處,極少見于顏面、掌跖及粘膜。 4.痘瘡樣型副銀屑?。河址Q為急性痘瘡樣苔蘚狀糠疹。此型罕見。皮損為針頭大至綠豆大圓型紅色或棕紅色丘疹,丘皰疹或膿皰,并易壞死、出血或結痂,表面覆蓋鱗屑,有的可發生水痘樣水皰。皮疹大多突然出現于軀干、上肢屈側或腋部,愈后可留有輕度天花樣凹疤。病程長短不一,可呈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經過。多見于青年人,嬰兒及老年人罕見。西醫一、全身治療 1.選用抗組胺制劑。如撲爾敏4mg,每日3次,口服;或賽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仙特敏10mg,每日1次,口服等。 2.硫代硫酸鈉靜脈注射及封閉療法均可試用。 3.多種維生素口服或肌注:維生素A5萬單位,每日1次,肌注;維生素30萬~60萬單位,肌注;維生素5萬單位,每日1次,肌注,以后增至每日15萬單位;高效維生素E0.1g,每日3次口服,或維生素、 、C、D等口服。 4. 四環素0.25~0.5g,或紅霉素0.125~0.25g,每日4次口服。主要用于痘瘡樣型。 5.皮質類固醇激素:對病情較重的痘瘡樣型可用中等量、短療程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如強的松每日30~40mg,分次口服。 6.氨苯砜:25~50mg,每日3次口服,對點滴型和痘瘡樣型有效。 7.氨甲喋呤:用于痘瘡樣型,每周3次口服,即2.5g,間隔12小時口服1次,連續3次。 8.雷公藤多甙:20mg,每日3次口服。據文獻報道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二、局部療法 1.5%白降汞軟膏,10%硫黃軟膏,0.1%~0.3%蔥林軟膏及焦油類制劑等外用。 2.0.03%~0.05%氮芥溶液外用,對斑塊型和苔蘚型有較好療效。三、物理療法 1.光化學療法(同銀屑病)。 2.紫外線照射治療,可試用于點滴狀及斑塊狀類銀屑病。 3.X線照射,對孤立性浸潤性斑塊可試用。 4.硫黃浴可酌情選用。中醫一、辨證選方 1.風熱 治法:清熱疏風。 方藥:疏風清熱飲加減。銀花12g,黃芩10g,荊芥穗5g,防風5g,蟬蛻3g,苦參6g,白鮮皮12g,全蟲3g,皂角刺10g,牙皂5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熱毒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 方藥:解毒活血湯。銀花20g,生地12g,丹皮10g,赤芍10g,當歸10g,桃仁10g,紅花10g,甘草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血瘀 治法:活血疏風。 方藥:活血疏風湯。威靈仙10g,荊芥10g,當歸12g,赤芍10g,丹參15g,紅花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更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