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茶文化的興起,茶圣陸羽名聲越來越響,但不知其詳細的成長過程,師從何人學茶道及其它相關經歷

熱心網友

  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K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茶仙”,奉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亦工于詩,但傳世者不多。  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唐開元二十三年(735),陸羽三歲,被竟陵龍蓋寺(建于東漢中葉,唐更名為西塔寺。引者注)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積公以《易》自筮,為孩子取名,占得《漸》卦,卦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于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唄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發為僧。九歲那年,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念佛,他卻問積公曰:“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后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并公然稱:“羽將授孔圣之文。”積公惱他桀驁不訓,藐視尊長,就用繁重的“賤務”磨煉他,迫他悔悟回頭。要他“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墻,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陸羽并不因此氣餒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強烈。他無紙學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張衡《南都賦》,雖并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念念有詞。積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十二歲那年,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里學演戲,作了優伶。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很成功,后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唐天寶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習。天寶十一年(752)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天寶十三年(754)陸羽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眼睱接,品不睱訪,筆不睱錄,錦囊滿獲。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鉆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唐上元元年(760),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闔門著述《茶經》。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藤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采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之“楚狂接輿”。唐代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徒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職。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載有陸羽的一首歌,正體現了他的品質。                 不羨黃金?,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的《茶經》,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陸羽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生產和制作的第一手資料,又遍稽群書,廣采博收茶家采制經驗的結晶。《茶經》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寶愛,盛贊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宋陳師道為《茶經》作序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  陸羽除在《茶經》中全面敘述茶區分布和對茶葉品質高下的評價外,有許多名茶首先為他所發現。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的顧渚紫筍茶,經陸羽評為上品,后列為貢茶;義興郡(今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則是陸羽直接推舉入貢的。《義興縣重修茶舍記》載:“御史大夫李棲筠實典是邦,山俗有獻佳茗者,會客嘗之,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薦于上。棲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  不少典籍中還記載了陸羽品茶鑒水的神奇傳說。唐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記述了陸羽這樣一件事:“代宗朝李季卿剌湖州,至維揚(今江蘇揚州),逢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蛑翱ぃ囪鎰漁洹=常鈐唬骸驕樸誆瑁翹煜攣琶櫻鲅鎰幽狹閿質餼裾叨睿г匾揮觶慰踔酰 拷饜耪擼雌坎僦郟鉅枘狹恪B嚼饕再怪6硭粒揭澡佳鍥淥唬骸蚪櫻悄狹閼擼屏侔噸!乖弧??舟深入,見者累百,敢虛給乎。’陸不言,即而傾諸盆,至半,陸遽止之,又以杓揚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駭伏罪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蕩覆半,懼其?埃詘端鮒κ恐竇玻涓乙傘!鈑氡齟郵私源蠛с怠@鉅蛭事劍熱縭牽χ帕泳膳幸印B皆唬骸諞唬釹隆!鉅蠣剩謔詼蔚謚!?  《新唐書·列傳》的《陸羽傳》中,也記有此事,但在說到李季卿召見陸羽時,“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陸羽逝世,后人尊其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時曾任過衢州剌史的趙璘,其外祖與陸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話錄》里說,陸羽“性嗜茶,始創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為其像,置于煬器之間,云宜茶足種。”唐李肇撰《國史補》也說到,陸羽“茶術尤著,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  陸羽多才多藝,《茶經》之外,其他著述亦頗豐。據《文苑英華·陸文學自傳》載:“自祿山亂中原,為《四悲詩》,劉展窺江淮,作《天之未明賦》,皆見感激當時,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西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一卷,《占夢》上、中、下三卷。”又據《咸淳臨安志》載,陸羽寓居錢唐(今浙江杭州)時作有《天竺靈隱二寺記》和《武林山記》。可惜這些著述傳世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