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賈璉為何稱為“璉二爺”?賈赦長子是賈璉,卻為何被稱為“璉二爺”呢?說法不一,但比較可信的有兩種。一種是認為曹雪芹原構思中賈璉還有一位哥哥,但是后來越寫越覺得沒用,所以刪掉了,但璉二爺這個名號卻疏忽了,一直留了下來。還有一種是認為《紅樓夢》中賈璉原就有一個哥哥,只是現存的八十回中并未出現。賈璉的哥哥叫賈瑚。此點[清]吳克岐《犬窩譚紅》中記載有一紅樓夢殘抄本上面記載。另周汝昌先生獨立考證亦得此結果,詳細考證過程請參閱周汝昌先生相關著作。12.《紅樓夢》的手抄本有多少種?一共有十三種。分別為甲戌本、庚辰本、已卯本、戚序本、南圖本、蒙府本、舒序本、楊藏本、夢覺本、鄭藏本、列藏本、靖藏本和新近發現的北師大本。其中,靖藏本已遺失。 亦有觀點認為靖藏本系偽造。13.曹雪芹原稿中史湘云的結局問題前面我們說過,因為八十回后的原稿喪失,致使許多人物的結局不能確定。其中史湘云的結局無疑是爭議最強的。根據曹雪芹的判詞和判詩。我們能感覺到史湘云最后夫死早寡的命運,這也成為歷來公認的結果。《紅樓》第三十一回有脂批【庚辰:后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于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于是紅學界認為金麒麟猶如蔣玉涵的汗巾,史湘云會和衛若蘭結合,最后根據判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那么猜測衛若蘭也許早死,但是我們仍然無法找到衛若蘭與史湘云有姻緣的直接證據。而蔣玉涵與襲人卻不同。【甲戌回后批:茜香羅、紅麝串寫于一回,蓋琪官雖系優人,后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按:一個襲人脂硯專門點出,身處十二正釵的史湘云卻一字不肯多漏,似說不通。但一直有反對意見存在,清朝時有許多文人的筆記中,都不約而同的記載了一種紅樓夢的抄本,這種抄本一共一百一十回,和脂硯齋批語中所說的回數相當吻合。書中雖細小情節各不相同,但有些情節卻是一模一樣,都提到了寶釵早死、寶湘白頭。然而這種抄本在乾隆后就再無人提及,有人認為是曹雪芹的原稿,有人認為是一種續書,至今仍是懸案。這種版本也就是常提到的“舊時真本”。上世紀,周汝昌先生又再一次提出寶湘重會,遭來無數指責,而其中屬對判詞蔑視最為有力,大家都看到判詞中“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于是認為周汝昌的觀點不正確。可惜,至今持反對意見者對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理解也不統一。本站斑竹windg曾試圖重新解釋[樂中悲],獲得成功,解釋了寶湘可以重會,文章發表在《紅樓》雜志上2002年第4期,本站紅樓疑點與爭鳴區獲得作者獨家刊登權,各位可以去看。據此,根據我們所了解的情況。對于史湘云的結局最為有影響力的有兩種說法。第一、嫁給衛若蘭[或是另一人不一定是衛若蘭],后若蘭早死,守寡;第二、嫁給賈寶玉,白首[最先是史家先抄家后下落不明,寶玉多有磨難后在困苦中重會]。當然此時的寶玉早已與以前的寶玉不一樣,這里面牽扯到佚稿中甄寶玉的相關情節。14.忠靖侯史鼎是什么人?史鼎和史鼐關系是什么?與史湘云的關系?第十三回出現的是忠靖侯史“鼎”(ding),第四十九回出現的是保齡侯史“鼐”(nai)(見庚辰本),史“鼎”和史“鼐”本是兩個人。 史“鼐”是史湘云的叔叔(湘云“襁褓中,父母嘆雙亡”,只有跟著叔父史鼐,第四十九回史鼐到外省上任,老太太留下了湘云),封“保齡侯”。第四回護官符“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有注“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后”,可見曹雪芹心中史湘云的叔叔從來就是“保齡侯”而不是什么“忠靖侯”。 蒙府戚序本的抄寫者可能看過第十三回、腦子里有“史鼎”與史湘云有關的印象(第十三回忠靖侯史鼎夫人來時有批語說是“伏史湘云”),所以在第四十九回就把保齡侯史“鼐”改成了保齡侯史“鼎”。“鼐”和“鼎”看起來很象,抄錯也有可能。15.紫鵑和鸚哥黛玉進府時,賈母曾將丫頭鸚哥給了黛玉使喚,可后回中再未見其人,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鸚哥應該就是后來的紫鵑。甲戌本第八回〈薛寶釵小恙梨香院 賈寶玉大醉絳蕓軒〉有脂評提及:“……雪雁道:“紫鵑([脂評朱旁]鸚哥改名也。)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來的。……”16.秦可卿之死 第五回判詩的畫中,預示著秦可卿死于上吊,但是小說中又說秦氏死于病癥。至于孰對孰錯,經常有朋友問及。其實兩種說法并不矛盾,秦可卿的死在原稿中是上吊自殺,因為她和賈珍[也就是他老公公]通奸,事情敗露。所以上吊自殺,而后來因為某種原因,曹雪芹采納了畸笏的意見刪除了這個情節。現存甲戌本保留了這樣一條回后批【“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榮坐享人不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至于出于什么目的,現在并不知道。所以說秦可卿之死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還是符合曹雪芹的意思的。推薦看俞平伯先生的《紅樓夢辨》,以及劉心武的《紅樓三釵之謎》做更多地了解。17.“紅學”是什么?“紅學”是怎么來的?“紅學”指的是研究《紅樓夢》的專門學問。“紅學”一詞最早見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畫錄》,說:“光緒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讀之,自相矜為‘紅學”’。“紅學”一詞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民國初年,松江縣有個叫朱子美的文人,不攻《四書》《五經》,喜讀小說。自言“平生所見說部有八百余種,而尤以《紅樓夢》最為篤嗜”。一天有個朋友來看朱子美,進門見他正埋頭讀書,便笑著問:“先生現治何經?”他答道:“吾之經學,系少一橫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說:“無他,吾所專攻者,蓋‘紅學’也。”原來“經”的繁體字寫作“?”,“?”去掉一橫三曲正是個“紅”字,這個小故事流傳開來,不久“紅學”一詞就約成定俗,成為研究《紅樓夢》這門學問的名稱。光緒年間,北京士大夫階層就以研究《紅樓夢》為“紅學”。民國初年,“紅學”已成為一門專門學問,如蔡元培、王夢阮等學者開始對《紅樓夢》進行系統的研究。五四以后,胡適、俞平伯等用現代的考證方法來研究《紅樓夢》,把紅學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因此,人們把五四以前的紅學稱著“舊紅學派”,而把胡適、俞平伯所倡導的紅學叫做“新紅學派”。18.李宮裁是誰? 李宮裁就是李紈,珠大嫂子也是她。賈珠[賈政夫婦大兒子,早死]之妻、賈蘭之母。19.林黛玉的眼睛 第三回林黛玉的外貌描寫歷來被人稱頌,但最關鍵的兩句卻各脂本均不相同,甲戌本又被涂抹。而現在通行的“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則讓人大倒胃口,因為后半句粗俗至極,而且完全不符合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周汝昌早年曾細檢甲戌原本,認為不是“含情目”而是“含露目”,紅學界不屑。上世紀八十年代,周汝昌到蘇聯察看列藏本,列藏本作“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字跡清晰,語言優美,當是曹雪芹原稿。但紅學界某些人犯有嚴重的“文人相輕”的毛病,至今仍不承認,可列藏本所云確應該為目前發現的最好的描寫。
熱心網友
感謝....
熱心網友
應該發到論壇里去!!!!!!!
熱心網友
是啊,放在共享資料更合適
熱心網友
好!不過應該放在提供資料一欄,因為這是回答問題的地方。你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也不用我們再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