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很簡單啊,努力發展軍事.發展經濟,盡快的改善同日本的關系(當然了錯都在日本方面).還有最重要的是和臺灣統一.
熱心網友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對新的戰爭形態已有新的認識,信息時代的戰爭是全方位的,也沒有前后之分,有的戰爭可能很早就開始了,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看一下霉菌的《五環理論》就知道了,打擊對方的社會基礎和人民生活所向是其很重要的一環,這樣很容易摧毀對手的戰略潛力。美國為什么那么順利打擊伊拉克,因為美國清楚伊拉克已經沒有化學武器和核武器了,不足以威脅他了,這個過程肯定很長,和平演變才是他的目的。 目前中國戰略形勢 影響中國西太平洋戰略步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中美關系,平心而論,布什政府謀求亞太地區戰略優勢、遏制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以及奉行獨斷自私的單邊主義的總體戰略并沒有什么大的改觀,而且從最近的一些情況來看,美國同臺灣形成新的軍事聯盟關系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美國在東亞地區提升日本的戰略作用,美日軍事同盟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日益明顯,為此美國甚至可以犧牲道義,不顧二戰期間對日作戰而陣亡的數十萬將士的英魂,在日本修改教科書事件上,在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持曖昧態度。不難看出,以日本現有經濟實力和戰略位置,它又插在美國和中俄戰略勢力的中間位置,既可以給經濟上的也可以給地理位置上的緩沖,可以說美國在西太平洋如果沒有日本作支撐,那將是個什么樣的景象!說白了,東亞戰略就是以日本為基點、以朝韓半島為前出之地,支撐著美國的海空力量的長期駐扎,前出可直接攻擊中俄的縱深、退可在中途島甚至夏維夷落腳。沒有了日本的支持,美國將象無腿的猛獸,鞭長莫及。臺海戰事轟轟烈烈其實是假象,臺灣本是囊中物,是東亞戰略鏈中的一環,只能起到牽制和多一個進攻點罷了。日本才是真正威脅西太平洋戰略的一個活棋子。誰掌握了日本走向誰就在西太平洋掌握了主動權。 在中國早有防備的情況下,美國這幾年嘔心瀝血地臆想和平演變中華大地已經宣告失敗。俄羅斯多年來在中國的幫助下得到充分養料,暫時得到稍微喘息的元氣,中國同時也得到了俄羅斯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和技術資料,看到如此形勢美國感覺十分難受,也不知所措。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大勢力如此發展“睦鄰友好”對美國的東亞戰略是個巨大沖擊,更不符合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美國永遠不會希望以被壓下并憔悴中的俄羅斯又死灰復燃,重豎起個強悍的北極熊,更不希望看到中國崛起在世界東方,風光無限的雄獅將是美國的夢魘。 美國目前基本控制了伊拉克,后續目標世界有目共睹,美將揮師東進,下步戰爭對象將是伊朗,在掃除一切東征障礙后,戰略目的地“中國”必然清楚地顯露出。好在中國先前一步早下猛藥,公路鐵路并進,軍事主動前出,政治逐漸滲透,于中亞民族關系保持良好,在經濟上已顯效互融。中國又借機掃除了西部獨立勢力,現是以逸待勞,就等時間碰撞點的到來,可以說西線暫無戰事,除非美國先跳墻,而且在軍事上不占優勝的情況下。 中國周邊零星的邊境較量基本都以美國失敗而告終,巴基斯坦核試驗成功(霧里看花,里面肯定有某大國下了黑手,小巴還沒那么大的譜),鞏固了中巴友好伙伴關系。上海經合組織組建成功,并以中國為龍頭,美國勢力現在很難插手。印度的暗箱操作,得美便宜賣中乖,同意巴緬兩通道順利建設且不加以干涉,中國以同意印度入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及答應控制巴基斯坦的核擴張為條件,基本以中國付最小單價換取南亞戰略的完勝而終結。03緬甸戰事美國灰土滿面灰溜溜,又抖出美國暗戰勢力份子,真是偷雞不成,又失一把米。朝鮮核問題又讓佬美抬頭看盡中國臉,簡單的邊境軍隊調防和朝鮮導彈轉換陣地就讓美日刮目相看。諸上事件均未讓美國得便宜。 東亞戰略中的臺灣: 臺海光打雷不下雨,從520到美國策略就能徹底看清楚,臺灣那幫弱智鬧獨立已遭重創。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往事,除卻巫山不是云的現實,將使臺灣獨立幾不可能。現處于討價還價的過程中,阿扁引頸高喚不過是在為利益集團撈足資本罷了,軍購案是個超重籌碼。壺中之鱉,蚱不了多遠。 對于臺灣猖獗的漸進獨立運動,已促使中國積極地準備臺灣戰役,中國臺灣戰役的研究專家已經有過比較詳細和成熟的模擬。臺灣戰役大體分為七個戰役階段:導彈攻擊階段;奪取制空權階段;空中奪取制海權階段;登陸攻擊階段;穿插包圍攻堅階段;城市攻堅階段;鞏固肅清階段。中國將在臺灣戰役中使用所有最先進武器,以己方的先進武器在戰役開始時便奪取優勢,在奪取優勢之后利用優勢保障臺灣戰役隨后各個階段的順利進行。中國在臺灣戰役七階段中,奪取勝利的關鍵點有三個:A,導彈攻擊階段;B,空中奪取制海權階段;C,登陸攻擊階段。 看臺海局勢,中國現今對打臺灣的把握很有信心,這絕不是遐想,而是現實如此,不管從軍事的戰備還是從地理上的分析都可以斷定,中國大陸戰則必勝。但終究戰不如和,畢竟是一家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戰爭造就的生靈涂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是每一個中華人氏所不愿看到的,從中華民族人的性情上和中華思想、道德品質上可理解透切。中國一向以來對美國抱著理性和寬容的態度,認為美國人民知道輕重,知道殘酷戰爭的真相,相信美國該知道何去何從,所以中國選擇了說服、化導、頓悟的策略。 但對現今美國的動作的思考和通過于美國高層的多次交流和切磋,中國新一代高層已經斷定美國進入了不可理喻的癜狂狀態,和平解決臺海危機已經名存實亡。從軍事的角度觀察,美國最大的現實威脅就是航母戰群,但憑美國所表現的航母實力想徹底完勝中國于西太平洋,也是不可想象的。美國在亞太的戰爭潛力和動力,中國已經摸透并有對策,美國的全球戰略讓他自己清楚運用在亞太相形見絀的軍力也同樣不會體面的戰勝中國,這可以從近最近中美暗地對抗中看出。因此美國是否直接派兵參戰于臺海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更不具有決定勝敗的關鍵作用,而恰恰是種象征性的擺設。 東亞戰略中朝韓半島的作用: 相對于美國霸者本性,朝韓半島于是就有了朝鮮導彈重新部署、中朝邊境掉防、朝核問題的無限期的拖延。 朝核問題的談判的過程,實際是中朝再次相互摸底試探的過程,探討中朝在于軍事合作再次協手的前景和必要性。最近曹、吳等中國高層的態度不同于中國改革以來小平對朝鮮的態度,就此可見一斑--加強了和朝鮮的互融。朝鮮在蘇聯崩潰后到后來的俄羅斯,就對彼早沒有了奢望(和現在的伊朗形勢很象),現在只能指望中國的輸血,但中國從鄧氏開始就一直避免給予朝鮮任何軍事的直接支持,現在情況大有改觀,從雙方表態用詞中能感觸到中朝正在重新啟動軍事聯盟。而要對日形成顯著的軍事優勢,必須借重朝鮮的戰略位置,界時中國的戰機出擊日本本島(包括對美軍基地的打擊),將帶來縮短航程和擴大美日對中國監視寬度縱深的益處,并且不在中國本土,這就是中朝可能再次形成軍事聯盟的關鍵所在。朝鮮之所以愿意這樣做的利益是,一,鞏固朝鮮的執政地位,并源源不斷從中國得到能源和技術給其輸血,可以消除美國對朝鮮的現實威脅。二,為將來在半島統一中占主動地位,分一杯盞。更有可能在大戰略結束后得到部分日本領土作補償。(具體分析半島戰略已在本人所著中說明) 東亞戰略中日本的作用: 現在重點分析日本的作用。日本會不會直接參戰臺海已經無庸置疑,不管日本人怎么地去想怎么地有顧慮都會極盡全力介入臺海戰事。因為中國大陸拿下臺灣統一后,并重新部署軍事勢力范圍,從日本地理位置上看,怎么看日本必定成了中國軍事戰略上的一個內島,喉嚨上永懸一把中國的利劍,往后將過上殘喘的發展之路,甚至根本連發展都談不上。日本也深知此點,故在深思熟慮后,不惜屈辱國格和武士道精神于美國保持經濟和軍事戰略上的配合,積極擴大自衛隊規模,并積極秘密儲備核能,希望在生死存亡決戰中保存日本最后一絲榮耀的奢想。 一:日本人的特點,日本在長期的特定歷史環境下生長,形成了大和民族固有的特點,1,封閉的歷史環境與武士道精神。從公元646年的奈良時代起到一八六八年的明治年間為止,日本在1222年的島國封閉歷史條件下逐漸形成了在人類社會中獨特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的第一個特點。2,經常的自然災害與集體主義,日本民族自形成以來就一直受到海洋氣候災害和地震災害的雙重打擊。在同嚴重的自然災害長期斗爭的條件下,日本民族養成了極其緊密的集體主義。這種集體主義甚至以個體的自愿犧牲來保持完整。高度的集體主義是日本的第二個特點。3,食物資源的短缺與戰略思想,由于日本的自然氣候條件適合人類的健康長壽,所以在面積很小資源匱乏的日本四島上,人口一直增長很快,日本民族的精英不得不思考日本民族生存空間的問題,不得不考慮日本發展的資源問題。特別是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在日本列島內均嚴重匱乏。因此日本以解決本民族生存為導向的開拓性戰略思想,在明治維新時代就已經產生了。以生存空間為導向的戰略思想是日本的第三個特 歷史的角度看,以前沒有和平崛起,以后也不會有。沒有赫赫戰功是不會贏得對手的尊重與臣服。100多年前,日本通過打敗中國(清國)與俄羅斯,從而確立了在亞洲和世界上的強國地位與權益。近代,蘇聯、美國通過打敗德日等挑戰世界舊秩序的強國,確立了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而新中國,也是通過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戰爭,確定了在亞洲的大國地位。未來,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強者的。 上海德瑞投資“試用指導平臺”全新改版,需申請試用服務的投資者請直接在德瑞投資網試用注冊區按要求有效注冊[免費],我們投資策劃部將及時提供高效優質的指導!也可短信:13586427063; 直接向投資策劃部分析師咨詢。 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是講,恢復中國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從最低的限度上,至少成為世界多極化的一極,維護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與利益,安全環境等等。但是,當前的世界是美國主導的世界,中國的崛起不斷的遭遇美國的遏制與打壓,國家面臨分裂的危險。而中國要崛起,只能也僅有將美國斬落馬下,才能崛起成為強國。國家的爭斗是必須全力搏擊,分出高下的,歷史上西夏能夠鼎立西北是建立在斬殺數萬大宋軍隊,北宋被迫賠款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打敗遼國的基礎上。中美之間必須分出高低,美國贏了,美帝國將成為這個星球的主宰,中國將被肢解;中國贏了,當前美國的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將轟然倒塌,中國將成為多極化中的一極,成為未來新秩序的締造者之一。 因此,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那么,中美沖突的導火索是什么哪?中美之間能否避免攤牌? 根據蘭德的報告《美軍一旦卷入臺海沖突應該采取的戰略》,美國主流階層想利用臺海一戰來遏制中國,他們認為:我們在臺灣能躲過去,但我們未必能在未來的美日協防甚至爭奪太平洋利益中躲過去。在魔鬼還未長成時就消滅它是唯一的選擇。他們提出,如果與中國開啟戰端,則一定要摧毀中國的戰爭潛力與工業基礎,使中國必須花費五十年或更多的時間進行恢復。蘭德提出四種對中國的戰爭模式:威攝,局部戰爭,全面戰爭與核戰爭,并建議美軍介入臺海沖突的戰略只在威攝與全面戰爭這兩個選擇內考慮。 中國能否通過經濟上的崛起實現強國夢?本人不敢茍同,科技、經濟上強大的北宋,面對剛剛興起的金國,同樣的一敗涂地,讓人覺得赤手空拳的百萬富翁面對虎視眈眈的強盜,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中美的根本性沖突不是臺灣問題,而是國家的利益。是美國對潛在對手的打擊與遏制。 既然我們必須直面美國的挑戰,那么我們應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打一場什么樣的戰爭?當然,戰爭的主動權很大程度的控制在美國人手里,臺灣已經成為我們的軟肋。即使我們在臺灣問題上退步,我們未必能在未來的西藏問題、新疆問題、甚至人權問題、能源問題、勞工問題、文明選擇上躲過去。既然躲不過去,那就讓它來吧! 一、戰爭爆發的3個可能節點:2008以前;2016年;2024年以后。 選取這三個節點的原因:臺灣希望2008年前獨立;大陸希望20年和平,兩者中間時間。 按照中國大陸的設想,胡還是希望有20年的和平。這個可以查閱相關的報告。根據對外軍購與國內軍備判斷,中國新一代軍事力量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大規模裝備并形成戰斗力,如:094,東風4X,5X,殲10,新驅。因此,個人判斷,中國要在接近2008才會完全形成戰斗力。20年內,只要臺灣不獨,大陸不武是主流。20年后,即使臺灣不獨也要統一。 臺灣方面:按照臺灣李登輝的設想,應當在2008年以前,2006年左右。因為時間對臺獨并不是很有利。目前,臺獨的軍事調整已經基本結束,并且基本成形。但臺灣并不是決定性的力量,美國才是幕后主謀。 美國方面:占領伊拉克后,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美國的軍事力量全球調整已經開始,并且開始進行未來戰爭的兵棋推演(7大航母演習西太平洋)與導彈防御。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已經初具雛形,與日、韓、澳、菲、泰的軍事同盟,與越南、新加坡、印度的軍事互動,在中亞的駐軍,估計到2005中,美國才會完成對華戰爭準備。 完成戰爭準備的下一步是操縱輿論與外交孤立,美國的伊拉克政策使自己陷入泥潭(支持美國并且派兵的還是有30多個國家),但是,如果下一屆美國總統換將,美歐修好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那時,再利用有關問題孤立中國不是不可能的。南斯拉夫戰爭、911、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使中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避免了外交孤立,以后幾年,中國將面臨來自美國及周邊國家更大的壓力(如目前越南、菲律賓對中國的小動作),如何看待不結盟這一政策將發人深思。至少爭取歐洲、俄羅斯的同情與支持,畢竟是唇亡齒寒的。 讓我們猜想那個時間段對敵人有利,對我們不利,這就是最危險的時刻。 個人分析:中美大沖突取決于美國,而不是臺灣,取決于美國的對華政策。如果單單臺灣問題,隨著時間的拖延, 中國國力的增長,中國的新一代武器裝備基本就列,經濟潛力巨大,彼此依賴加深,再爆發戰爭可能不符合敵人的利益。因此,戰爭可能提前爆發。如果美國新總統重新贏得盟國尊重與支持,那么,2006-2007年爆發戰爭的幾率很大。 二、中美大沖突的地點:臺灣?太平洋?南海? 那一個對我們最有利?那一個對敵人更有利?美國會不會選擇先在臺灣與中國發生局部戰爭,然后尋求盟國支持制裁中國,然后再利用對付蘇聯的模式搞垮中國?美國會主動挑起與中國的全面戰爭嗎? 從美國角度看,對華作戰的最佳地點是臺灣,而不是太平洋(中國有太多的緩沖區),也不是南海(不適合美國的航母戰斗群作戰)。 對臺獨而言,也是不會輕易放棄臺灣。 對中國而言,如果美國能夠放棄臺灣,那么中美有幾十年的和平,甚至是更長期的和平是可能的,但這是不現實的。而在家門口作戰,也比較符合中國的現狀,盡管損傷的都是中國的領土。 因此,臺灣成為中美大沖突的地點是非常可能的。 三、未來的沖突,可能是哪一種戰爭模式?威攝,局部戰爭,全面戰爭與核戰爭 目前我們的政策對美國構不成強有力的威懾,局部戰爭只能成為美國制裁中國的借口,全面戰爭與核戰爭又對中國形成較大的傷害,不利于國家的復興。 同樣,對美國來說,那一種模式都不是有效的,威懾只是戰爭前的手段,一旦爆發戰爭,就只有戰與非戰兩種。局部戰爭美國依*常規力量以及盟國并沒有完全的把握,并且隨著戰爭的擴大,也會演變為全面戰爭,全面戰爭又有可能轉變成核戰爭,由于核戰爭的毀滅性,即使不會演變成全球大戰,使用國也會遭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譴責與抵制。而中國擁有毀滅美國的核力量是無庸置疑的。如果中美爆發全面戰爭,考慮到現在戰爭沒有后方,美國、中國的國力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喪失強國地位,這不符合彼此的利益。但美國不大可能對中國不戰而降,對盟國食言,默認中國坐大,這對美國也是致命的。所以,戰爭還是要爆發的,所以,大國的崛起,總是要伴隨著戰爭。但即使美國的12艘航母全部到達,是否能夠阻止大陸進攻臺灣? 也許有人說如果在世界毀滅和臺灣獨立之間,讓我們選擇一個,我會選擇臺灣獨立,如果在中國分裂和世界毀滅之間選擇一個,我會選擇世界毀滅。在此之前,已經有太多的民族與人民伴隨著國殤而消失,中國垮臺,不可避免這一局面,尤其在美國掌握基因技術,可能隨時無聲得消滅一個人種的時刻,如果不想成為“好的印第安人”,那就勇敢的面對死亡。 中美爆發全面核戰爭并不是不可能的。正如如果你覺得敢對印度使用核武器,那么同樣,美國也敢對中國使用,因為兩者都存在著差距。核戰爭并沒有想象中的可怕,日本曾經遭到了核打擊,但是,現在,他又積極的配合美國,通過涵蓋保衛臺灣的軍事法律,說明他并不懼怕中國的核武器。所以,我們要有同美國進行全面核戰爭的準備,我們的軍事力量在遭到敵人的沉重打擊后,應當主動使用核力量來消滅敵人。 美國的二戰勝利,建立在后發制人的基礎上,如果搶先同中國發生沖突,還會有勝利的機會嗎?不見得。 四、我們的戰略目的 我們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這是任何敵人都不敢藐視的。中國擁有毀滅美國的核力量,而不是僅僅限于美國西岸。我國的常規力量也使得任何一個大國,甚至超級大國在戰爭前駐足。我們不怕全面戰爭與核戰爭。只要我們毀滅掉敵人的太空力量,敵人就是一堆廢鐵。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懼怕戰爭。 未來基因戰爭、病毒戰爭是可怕的。而敵人擁有超前的能力,這才是我們擔心的。所以摧毀敵人的經濟基礎,使我們的戰略選擇。 我們有無其它的辦法可以軟性打垮美國?如何摧毀美國的影子經濟,如何讓美元體系崩潰?如何兵不血刃?希望在下拋磚引玉,各位暢談。 五、一國兩制是無奈與臨時之舉,決不可適用于臺灣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是妥協的后果,但是這種后果的不利正在逐漸的顯露出來,也就成了我們的長痛。 臺灣不可能和平統一,即使我們的力量更強大、國內更民主。 所以,我建議對臺灣進行毀滅性的打擊,至少在南部臺獨勢力范圍,減輕中國軍人的傷亡。占領后實行與大陸相同的政策。 六、戰爭應當怎么打? 起初都是武力威懾,然后彼此都在準備戰爭,就如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某一時刻,戰爭爆發了。 大陸開始打擊臺灣,美國的戰斗機混在臺灣的部隊中同大陸爭奪制空權,對臺灣提供空中加油,部分部隊空襲中國福建及戰區的其他目標,海軍力量在臺灣的東部提供空中支持,保證他們的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大陸登陸臺灣是不現實的。同時,美國會呼吁中國停戰。美國也會派出部分部隊加強臺灣東部的防御,做好撤僑防御兩手準備。 中國避免美國介入的最好方式是在美國卷入前,迅速的取得臺灣的制空權,避免美臺聯合作戰,減少美國卷入的口實,同時必須強力打擊臺灣南北地區及中部的登陸場,以戰爭的血腥來震懾美國。這就要求我們在24小時內控制臺灣的領空,另外,在臺灣以東布置潛艇、水雷禁區,阻滯美國海軍的西進,讓他們離臺灣越遠越好。此時,美軍決不會停戰。戰爭還得繼續。 這一方案存在缺陷,美國在日本的海基、陸基空軍力量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控制臺灣空域,這樣,戰爭中的第四者出現了,這就是日本。 一旦在日本的美國飛機起飛,中國應當立刻譴責日本,此前,應當警告所有國家,一旦卷入,會導致中國的火力打擊。如果美國飛機敢回日本降落補給,或者日本自衛隊隊美國提供后勤幫助,中國將對日本宣戰。畢竟,戰爭就是后勤戰,資源戰。一旦中日戰爭爆發,那么局部戰爭結束,全面戰爭來臨。這時,中國必須把火力傾瀉于琉球美軍基地和日本的本土。所以,中國必須給日本留足夠的彈藥。 然后,美日對中國大陸的全面打擊開始,同樣,也宣告中國對美國本土的全面打擊開始,可以是常規彈頭打擊紐約來警告,此時可以對臺灣使用核武器,以加強對臺灣的攻占,同時警告美國,如果繼續攻擊中國本土,將對美國本土進行核戰爭,要求美國要么勞師襲遠,同中國進行常規戰,但不是在中國本土,但中國保留敵人從哪里起飛,導彈就大向哪里的權利,日本如果繼續協同,中國導彈就繼續打,但也不排除中國派兵攻打的可能。 這時,可能會選擇停戰,也可能繼續演化為核戰爭。 如果此時停戰,中國統一,代價不少,臺灣完蛋;日本遭到打擊,美國損失最少,這也是我認為臺海、中美日沖突的最有可能的結局。然后,美國開始制裁中國~~~~ 如果演化為核戰爭,中國毀滅美國比美國毀滅中國更容易,畢竟美國80%以上人口聚住在城市,而中國50%散居農村,美國就是30000發核彈打過來,中國2000發(暴風烈火的一半)打過去,美國人沒了,而中國人肯定剩余的比美國多。所以,打全面核戰爭,對中國有利。如果戰爭達到這個份上,也不用調停了,世界的蔬菜、糧食、水污染了,大家就一起打。 所以,中國目前緊迫的任務是加強對日本的打擊能力,對美國的核打擊,據我所知,已經足夠了。 七、讓臺海戰爭成為中國崛起的奠基石 臺海戰爭后,美國的幾個美元儲備大戶日、中、臺、港都垮了,美元體系能否維持?戰爭如何發展,才能摧毀美國的經濟體系與影子經濟,需要專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