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實際上妙玉雖已出家,但是心卻仍然留在紅塵,她和很多的單純的女孩子有著同樣的憧憬和幻想,但是不一樣的是他的生存的環(huán)境限制了她,使她被圍在自己的枷鎖里無法拯救自己,她有自己的美麗,卻整天穿著道士樸素的服裝,她有才華卻身為女兒身,夜伴枯燈,她和惜春不一樣,惜春是心已死,誠心向佛,雖為惜春的朋友,妙玉卻有著另外的一種想法,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惜春生在賈家,看透了世間的冷暖,妙玉自小就生活在冷清的道觀里,未曾享受過男女兩小無猜的生活,賈寶玉、林黛玉等一起歡笑的樂趣,感嘆自己人生的苦悶,思想很是單純,所以就在她與賈寶玉林黛玉在一起聊天喝茶時,你能感受到她的快樂,她的欣慰,同時也對賈寶玉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作者寫了這么一個人物,并和惜春成為朋友,一則是為了和惜春比較,兩個人的不同,包括思想,背景和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想法。同時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曹雪芹就是想寫出她們倆的不同,一個身在富貴卻看透了人世,一個身在本應(yīng)該看透人世的道觀卻對紅塵向往,頗由一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意味。二責(zé)是對于妙玉的的結(jié)局,體現(xiàn)了對于這么一個純真的少女卻落入了深淵,究竟是誰的錯,是她自己嗎?當(dāng)然不是。為什么與她要好的惜春沒有這樣?因為她的出身,試問誰敢動大家小姐的主意,妙玉自然成為了最佳人選,體現(xiàn)出即使這么一個單純可愛的妙齡少女仍逃脫不了命運(yùn)的摧殘,曹雪芹就想塑造這么一個人物,她不同于賈府丫鬟、小姐,事實上她與賈府沒有什么關(guān)系,相反卻是紅塵之外的人,盡管存有幻想但是卻很安于現(xiàn)狀,不敢作出什么出格的的事。可是世間就是這么冷酷無情,所以她的結(jié)局無疑給這本書添加了一筆美麗的色彩,加強(qiáng)了書的主旨,所以將她列入十二釵之中是合情合理的,雖然她不是賈府的小姐丫鬟,也不是主要描寫的人物,但并不是出現(xiàn)次數(shù)多的就是主要的,關(guān)鍵在于能否一針見血的體現(xiàn)本文的主旨,妙玉成為了這一個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角色,卻不禁讓人對這么一個無辜的女孩惋惜,美麗不亞于黛玉,才華不亞于男兒的人物卻落入泥潭之中,錯在誰!!!!!!!!!!!!!!!!!!!!苦伴清觀著青衣,心有萬種莫不哀,本是紅顏盼君憐,身入泥潭淚自流。。

熱心網(wǎng)友

就像走到一個路口有兩條岔路時一樣,妙玉和黛玉本是一樣的人,只不過妙玉未得寶玉之愛而出家,黛玉得愛而已,兩人最后又殊途同歸,一樣的悲劇。

熱心網(wǎng)友

妙玉寓意著寶玉也會遁入空門!

熱心網(wǎng)友

劉心武在百家講壇里,說,史湘云和寶玉后來落難后遇到一起,但是被一個老富商陷害,這個老頭子看上了妙玉,妙玉為了解救2人,就只好委屈求全。后來死去。妙玉對書中主人公的命運(yùn),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她的地位,很高。

熱心網(wǎng)友

與秦鯨卿的關(guān)系

熱心網(wǎng)友

妙玉出身于"讀書仕宦之家",因病才出家的.本來出家要"六根凈除",但她卻在寶玉生日時送上拜帖.作者寫這些,為了表達(dá)對她的憐愛.她排第4,與排第2地黛玉相對正如第3的湘云與第一的寶釵相對她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相似 但又有不同

熱心網(wǎng)友

入先金陵十二釵的條件必須是金陵一帶女子.妙玉比其他人符合,且在寶玉心中份量較重,故入選。

熱心網(wǎng)友

你問我我問誰啊

熱心網(wǎng)友

我的研究是,曹雪芹并非紅樓夢的原作者,因為,“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篆成目錄,分出章回。”說明其是編輯修善者。因此,此書是兩個人合作的結(jié)晶。而,寶玉、黛玉、妙玉都是原作者的化身,各自演繹了原作者的部分性格氣質(zhì)。這就是妙玉必然進(jìn)入十二釵的原因。

熱心網(wǎng)友

黛玉對寶玉跟女孩子打交道的關(guān)系是很敏感的,她是很留心的,甚至有時候有點小心眼。但唯獨寶玉和妙玉這么親密的關(guān)系,她很放心。剛才不是講了么:要紅梅,李紈說派一個人跟著去,恰恰是黛玉說不必,跟了人去反而得不了紅梅。你看,這話是黛玉講的,黛玉很放心。喝茶品茶的時候也是當(dāng)著黛玉的面,綠玉斗就給寶玉喝了。這也說明妙玉心里很坦然,如果真有男女之事,我的茶杯給你喝反而有點不好意思或別別扭扭。她當(dāng)著寶釵和黛玉的面很大方的就給寶玉用了,心里沒有什么疙瘩。黛玉也是對他們倆特別放心。黛玉對史湘云都不放心,但對妙玉就這么放心。是不是因為妙玉是尼姑的原因,黛玉就用不著擔(dān)心呢?反正尼姑嘛,也談不了戀愛,也嫁不了人,你要紅梅就要紅梅吧,所以她放心呢?不是這樣的。尼姑不談戀愛么?自古以來,尼姑和尚談戀愛的多了。我們都看到過京劇《思凡》,《思凡》就是一個小尼姑和一個小和尚,兩個人談戀愛,要思凡嘛,要還俗嘛。還有一個有名的古典戲劇叫《玉簪記》,講的就是尼姑陳妙常和書生潘必正的戀愛。而且《玉簪記》中《琴挑》這一折正好是賈母元宵夜點戲的劇目,在那些戲曲里點的就是《琴挑》。《琴挑》就是陳妙常和潘必正通過琴聲互相傳情的。那時黛玉就在場呀,就在宴會上,所以黛玉應(yīng)該知道陳妙常這個尼姑是會談戀愛的。所以黛玉之所以放心,并不是因為妙玉是尼姑,還是她最了解妙玉和寶玉這兩個人。如果說對妙玉最了解的是寶玉的^^^^這是劉心武的吧?。

熱心網(wǎng)友

妙玉與寶玉 妙玉對寶玉的情之所以值得談一談,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自相矛盾的一種理解。一方面說后四十回把妙玉描寫成:一看到寶玉就臉紅,一想起寶玉就害相思病,以至于到走火入魔這么個地步。把妙玉寫得那么不堪。這是曲解丑化了妙玉。妙玉這么高級的一個女性形象,被搞得那么不堪,被歪曲了,丑化了。 可同時呢,又說前八十回,妙玉對寶玉是有愛情的。要不然她的一些舉動就解釋不了,對寶玉很特殊。櫳翠庵品茶的時候,她招待寶玉、寶釵、黛玉,當(dāng)然都是高級古董了。但是她給寶玉的茶杯,是妙玉自己日常喝茶的綠玉斗。妙玉這個人是有潔癖的。她自己的東西被別人碰了她就不要了。尤其在當(dāng)時,男女之間,你自己的茶杯,你讓給寶玉用,那這個關(guān)系就不一樣,是毫無關(guān)礙這么一種關(guān)系,而且當(dāng)著寶釵和黛玉的面。 還有要紅梅的時候,只有寶玉去,妙玉才會給他紅梅,你跟一個人去,妙玉都不會給。按照李紈的意思,大雪天,公子哥取要紅梅,得有人撐著傘,得有人扛著紅梅回來,這都不是公子哥干的事,所以說,跟一個人去。黛玉就很知心,說不必,你跟了人去,反而不得紅梅了。非得寶玉一個人去,妙玉才給那枝紅梅。 尤其是寶玉生日的時候,很熱鬧,“群芳開夜宴”。妙玉就讓人悄悄的送一個生日帖子給寶玉,寶玉都感到很意外。這都是非常特殊的,很不同尋常的。 這怎么解釋呢?有一種理解,妙玉對寶玉至少有一種朦朧的愛,至少有一種潛意識的愛。那這么一來,就自相矛盾了:前八十回,妙玉就對寶玉有一種潛意識的愛,發(fā)展到后四十回,她還不變成顯意識的愛?她還不臉紅、害相思病、走火入魔?這個發(fā)展就合乎邏輯了?妙玉又是尼姑,不是很容易談戀愛。所以,這兩種理解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將后四十回的妙玉寫得太不堪了,糟踏了這個形象;另一方面,又說前八十回,這些舉動確實是對寶玉有愛的,至少是朦朧的,潛意識的愛。這就自相矛盾了。 關(guān)鍵在于前八十回,妙玉對寶玉的情是什么情?確實是很特殊,連邢岫煙也覺得很奇怪,說,她竟然送給你一個生日帖子,還落款檻外人,很奇怪。寶玉對邢岫煙有一個解釋,這段話特別重要,放過了這幾句話,那么整個前八十回,妙玉對寶玉的情就理解歪了。寶玉怎么解釋的呢?他說妙玉:“她原不在我們這些人中算”。她原不像我們大觀園這些女孩子當(dāng)中的一個,是我們這些人之外的一個,“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她原本是一般世人“意外”,不理解,世人不理解的人,在世人意料之外的人。這兩句話,是對妙玉這個人的評價。她不一樣,別拿我們大觀園的黛玉、寶釵這些人來衡量她,跟我們這批人不一樣,不能跟我們這批人當(dāng)中論,她是“世人意外之人”。她對我呢?他為什么對我這樣?“只因取我是個微有知識的,方送我這個帖子。”這里的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就是“微有知識”的“知識”兩字。這個“知識”不是現(xiàn)在的文化知識、科學(xué)知識、知多識廣,不是這個意思。這個“知識”是佛家語,《華嚴(yán)經(jīng)》《妙法蓮花經(jīng)》《壇經(jīng)》等等佛經(jīng)里都有“知識”這個詞。在佛家里,“知識”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是知人之心識,就是知人識人,知人識心,然后就引申為知己、知心、知音、朋友、知心朋友、知己朋友。就是說,妙玉之所以送我帖子,對我比較特殊,就因為我還稍微能知她的心識,能夠了解她、理解她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在人格。在妙玉看來,誰都不理解她,沒有一個人能理解她,只有寶玉才稍微的能夠理解她。所以,她把我當(dāng)知心朋友看,當(dāng)作很難得的知心朋友看。這段話就把兩個人的關(guān)系,兩個人的情,講得很清楚了。所以對這段話,清朝的陳其泰這個紅學(xué)家,有一句評語,說寶玉的這句話:“是妙玉定評,安得以世人意中之事揣度之”。寶玉的這句話,對妙玉這個人物是確定的一個評論,本質(zhì)性的一個評論,怎么能拿世人意中之事,世人意中之事就是男女之事,一般人想,他們男女之間肯定有什么了。哪能拿世人以為的男女之事來揣摩她呢?不能。所以說,寶玉的這段話和陳其泰的這段評語把妙玉對寶玉的情和那種特殊的關(guān)系點的很清楚。確實有情,但絕不是男女之情,是一種很知心、很難得的友情。 黛玉對寶玉跟女孩子打交道的關(guān)系是很敏感的,她是很留心的,甚至有時候有點小心眼。但唯獨寶玉和妙玉這么親密的關(guān)系,她很放心。剛才不是講了么:要紅梅,李紈說派一個人跟著去,恰恰是黛玉說不必,跟了人去反而得不了紅梅。你看,這話是黛玉講的,黛玉很放心。喝茶品茶的時候也是當(dāng)著黛玉的面,綠玉斗就給寶玉喝了。這也說明妙玉心里很坦然,如果真有男女之事,我的茶杯給你喝反而有點不好意思或別別扭扭。她當(dāng)著寶釵和黛玉的面很大方的就給寶玉用了,心里沒有什么疙瘩。黛玉也是對他們倆特別放心。黛玉對史湘云都不放心,但對妙玉就這么放心。是不是因為妙玉是尼姑的原因,黛玉就用不著擔(dān)心呢?反正尼姑嘛,也談不了戀愛,也嫁不了人,你要紅梅就要紅梅吧,所以她放心呢?不是這樣的。尼姑不談戀愛么?自古以來,尼姑和尚談戀愛的多了。我們都看到過京劇《思凡》,《思凡》就是一個小尼姑和一個小和尚,兩個人談戀愛,要思凡嘛,要還俗嘛。還有一個有名的古典戲劇叫《玉簪記》,講的就是尼姑陳妙常和書生潘必正的戀愛。而且《玉簪記》中《琴挑》這一折正好是賈母元宵夜點戲的劇目,在那些戲曲里點的就是《琴挑》。《琴挑》就是陳妙常和潘必正通過琴聲互相傳情的。那時黛玉就在場呀,就在宴會上,所以黛玉應(yīng)該知道陳妙常這個尼姑是會談戀愛的。所以黛玉之所以放心,并不是因為妙玉是尼姑,還是她最了解妙玉和寶玉這兩個人。如果說對妙玉最了解的是寶玉的話,那么第二個了解的應(yīng)該是黛玉,非常理解他們兩人的關(guān)系。 妙玉這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很不簡單。但《紅樓夢》前八十回對妙玉這個人的性格、思想活動、內(nèi)心世界沒怎么描寫。《紅樓夢》對于人物這方面的描寫,不像一般小說那么描寫,它通過詩詞。如果你要了解黛玉的內(nèi)心世界,你就要讀透林黛玉的詩詞。妙玉更是這樣。妙玉在中秋的晚上,黛玉和史湘云到凹晶館去聯(lián)詩,聯(lián)到了一個說“寒塘渡鶴影”,一個是“冷月葬花魂”。接下來妙玉出來了,她續(xù)了幾句詩。黛玉對她非常尊敬,說“平時我們都不敢請教你”,稱她是“詩仙”,“正好今天你難得有這個雅興出來,你看看,我倆寫的詩行不行?不行的地方你給我們改一改,實在不行就不要了,你給續(xù)幾句”。黛玉、湘云、寶釵都是詩社里的魁首,輪流第一名,但黛玉在妙玉面前就表現(xiàn)的那么謙虛,尊稱她為詩仙,那么客氣的請她來指教。說“平時不敢唐突”,不敢請教你。接下來妙玉興致很高,續(xù)了幾句詩。這幾句詩對理解妙玉這個人非常重要:“歧熟焉忘徑”,就是說,我對歧路岔道太熟悉了,哪可能忘記人生的大道?“泉知不問源”是說,我對水泉的來龍去脈,是怎么流過來的,我非常清楚,所以它的源頭在哪,我問都不用問。你說這造詣有多高,絕對不會迷路。她對人生的大道,人生的本源清楚得很,能辨歧途,能識本源,意思是說她絕對不會迷失方向。所以脂評說“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深,”站得很高。接下來她說“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她說,我有很高雅的興致,悲愁怎么可能乘虛而入呢?我沒有任何憂愁,哪里會心煩意亂?你說這么一個人,她怎么可能走火入魔?所以后四十回寫她走火入魔當(dāng)然就是丑化了她,歪曲了她。她人格那么高。但是:“芳情只自遣”,高潔的情懷我只能自我排遣,為什么呢?“雅趣向誰言?”我高雅的志趣,我向誰訴說?她沒有朋友。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那么的豐富,而周圍沒有一個人能理解她,沒有一個知心朋友,碰到寶玉微有知識的那么一個,她當(dāng)然對他有特殊的一種情誼。所以這里也回答了她的判詞“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欲潔何曾潔”比較好理解,因為她有潔癖,最后的結(jié)局是不能得到很高潔的結(jié)局,“終陷淖泥中”。“云空未必空”:有人把它理解成不空就是男女之情,其實不是。“云空未必空”,妙玉自己的詩已經(jīng)把它回答了:她雖然是尼姑,但她內(nèi)心有“芳情”,有“雅趣”,你說有芳情,有雅趣還談得上四大皆空么?還真正談得上尼姑的標(biāo)準(zhǔn)么?所以妙玉其實不是一個尼姑,你看,你從來沒看見過作者寫妙玉在念經(jīng),在念佛,這是在后四十回寫的,前八十回沒有寫到。她最喜歡的是《莊子》,她是屬于像莊子那一類的超塵脫俗的這么一種高士。所以邢岫煙說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就是說,她雖然作尼姑,但她不是真正的尼姑。“俗不俗”是說她不是世俗的人,畢竟還是尼姑的身份。“男不男”,當(dāng)然她不是男人。“女不女”,是說她不是一般的女人,沒有一般女人的男女之事。所以,我們要看“云空未必空”并不是說她心里有愛情,在動那方面的腦筋。不是的。她這個尼姑,不是四大皆空,不是真正的尼姑,是一個大觀園里的“高級知識分子”。在當(dāng)時在精神上,在學(xué)問上,尤其在精神上,高過于寶黛釵這些大觀園里的第一流知識分子。她的芳情、雅趣、內(nèi)心世界是絕對不空的。 妙玉的結(jié)局,后四十回和原著也是大有出入。后四十回寫的是,她晚上在坐經(jīng),然后一幫賊寇,一看是一個漂亮的尼姑,用悶香把她吹悶,然后把她搶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過道婆做夢,夢見妙師被他們殺了。按照曹雪芹原來的敘述,她不是這樣的。有一個脂本叫靖藏本,有一條脂批,由于有的字蛀了,失落了,不太好辨認(rèn),但總的大意還是清楚的。它的大意是說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有勸懲,紅顏屈從枯骨,豈不哀哉?”這意思是說,賈府抄家之后,連大觀園都沒收,妙玉被趕出櫳翠庵,她準(zhǔn)備回到南方蘇州老家去,到瓜州渡口,就在現(xiàn)在的江蘇省江都縣,過去叫瓜州鎮(zhèn),是長江北岸很重要的一個渡口,是南北交通要沖,非常繁華的一個地方。她到了瓜州渡口,“紅顏屈從枯骨”,那就是很悲慘的死了,“豈不哀哉?”。怎么樣紅顏就變成白骨了呢?當(dāng)然沒有詳細(xì)地說,但我們可以推斷出來:恐怕是跟“王孫公子嘆無緣”有關(guān)。估計就是到了瓜州渡口這個商業(yè)城市,有一批王孫公子追求過她,但遭到了她的拒絕,她根本不把這些人放在眼里,因為她是權(quán)勢不容,與世道格格不入,這么一個人。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此引起的進(jìn)一步“權(quán)勢不容”。最后是她“終陷淖泥中”,或者說 “無暇白玉遭泥陷”,就是被像淖泥那樣骯臟污濁的世界給吞沒害死了。“風(fēng)塵骯臟違心愿”,她的曲子是這樣講的。風(fēng)塵骯臟,“骯臟”在這里念“kang(上)zang(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終陷淖泥中”,很污濁,陷到污濁的世道里;另外一個是堅強(qiáng)不屈,不屈不撓的意思,就是說她最終也是不屈不撓的。但是她權(quán)勢不容,可能和王孫公子有關(guān),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污濁的黑暗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劇,是“太高”人格的悲劇,“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所以她曲詞的詞牌叫《世難容》,這樣的人在當(dāng)時的世道是肯本無法容她的。不只是妙玉,在明清以來,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贄,就說過“世人無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樣,世上的人,沒有能理解我,知道我的,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又何嘗不是和妙玉一樣呢?一直到死也沒有人能理解曹雪芹,到今天,我們也不太理解他,“誰解其中味”,我們還在解這個味還沒解出來呢。所以當(dāng)時這么高的人格的“世難容”的人的悲劇實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妙玉這個藝術(shù)世界的藝術(shù)人物,實際上是明清以來那些比較高尚的,人格比較高超的,跟濁世有沖突的,這樣一些人才的悲劇。所以我們說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現(xiàn)在的后四十回是有許多不一樣的。 。

熱心網(wǎng)友

僅看名字就很好了,此種人只可入庵。

熱心網(wǎng)友

我覺得 妙玉如釵黛襲等一般也是種喜歡寶玉的存在...

熱心網(wǎng)友

妙玉與黛玉一樣,在大觀園里是看破紅塵的“俗人”。清心寡欲。

熱心網(wǎng)友

妙玉與黛玉是二而一的人物,妙玉乃出世之黛玉,黛玉乃入世之妙玉。

熱心網(wǎng)友

據(jù)說在曹雪芹原先的創(chuàng)作意圖中,最后是妙玉將賈寶玉和史湘云撮合到一起的

熱心網(wǎng)友

不好意思

熱心網(wǎng)友

看劉心武的解讀紅樓夢,說妙玉是賈寶玉和史湘云的救命恩人,為了他們犧牲了自己。所以作者很看重她。

熱心網(wǎng)友

妙玉這個人其實是林妹妹一個特質(zhì)的放大,再加上由于她的身份,所帶給她的特質(zhì)的綜合體,是林妹妹的縮影,而較晴雯等其他的縮影,又有屬于自己的特點.因此她一定會在十二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