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就是推波助瀾,大肆炒作,披露虛假信息,使得無數中小股民被深度套牢,以至于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熱心網友
有黑嘴,黑嘴是某些股評家。
熱心網友
肯定有!一些股評人由于利益的驅動而去吹捧一些沒有價值的股票,是很常見的事情!
熱心網友
是的有
熱心網友
當然
熱心網友
洗刷“莊托”“黑嘴”惡名 證券“名嘴”夾縫求生 中國足球有黑哨,中國股市有黑嘴。黑哨是某些足球裁判,黑嘴是某些股評家。黑哨可以毀掉一支球隊,可以毀掉中國足球。黑嘴毀掉的又是什么呢? 3月25日,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在京召開2004年度首次工作會議上,20余名委員紛紛建議,應盡快修改《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與會的分析師們強烈建議,取消“不得代理買賣、不得自營、不得承諾保底”等嚴苛的條條框框。 作為證券行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子行業,證券分析師們除了要洗刷“莊托”、“黑嘴”的惡名外,更要為生存而戰。 咨詢業走入誤區 “對證券分析師而言,當前最重要的莫過于為生計謀。”參會的一位分析師委員向記者表示,隨著股市的轉暖,證券咨詢業又將迎來一個忙碌的季節。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證明自身的清白。”該分析師話鋒一轉,“目前證券咨詢業良莠不齊,往往是一顆老鼠屎毀掉了一鍋粥。除了嚴格的行業自律和準入外,應當適時修改有關法規,為證券咨詢業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 據記者了解,截止2003年底,國內在冊咨詢機構僅有百家,而在2000年牛市的鼎盛時期,全國經過官方認證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一度達到300家。漫漫三年熊市,使得大量證券咨詢機構被大浪淘沙。 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股評家曾經榮光一時,成為眾多股民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所作的投資預測曾被當初狂熱的股民奉為金科玉律。但是近年相繼曝光的瓊民源、億安科技、中科系、銀廣夏等案件中,股評家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部分股評家在其中推波助瀾,大肆炒作,披露虛假信息,使得無數中小股民被深度套牢,以至于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對于“黑嘴”、“莊托”的惡名,與會的分析師們并不諱言,深圳市珞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表示,“相對而言,絕大多數股評家還是誠實正直的,他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投資人提供服務。那些為了謀取一己私利,而甘愿充當‘黑嘴’的股評家,畢竟只是少數。” 即便是存活下來的咨詢機構,日子也過得頗為艱難。據記者調查了解,自2001年下半年股市開始顯熊以來,證券投資咨詢行業一度出現大面積虧損。現金,有的咨詢公司門下僅剩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兩人靠為報刊寫稿謀生。 咨詢業的贏利模式 據悉,一個一般的分析師,年薪至少也在6萬元以上。一個咨詢機構一年的開銷粗算起來至少得幾百萬元。那么,證券咨詢機構又是如何贏利的呢? 據一位對咨詢業行業頗為了解的知情人士透露,早期的咨詢機構中的利潤主要有以下來源:一是收取咨詢費、會員費;二是從證券營業部收取手續費回扣;三是充當“股托”,從莊家那里取得傭金。咨詢機構薦股,以掩護莊家出貨,再從莊家那里收取10萬、20萬不等的傭金;四是做莊或同莊家“配倉”,直接從二級市場賺取利潤。有的咨詢機構自己就是莊家,也有的咨詢機構自己沒有實力做莊,往往采用同莊家配倉的形式來獲利。 “目前,靠‘股托’和‘配倉’之路已經在很大程度被堵死,分析師們正在尋求其它出路。”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有部分咨詢機構得以發展壯大,并總結出了五種生存贏利模式。 第一種是以天相投資、萬國測評、深圳珞珈等為代表,依靠強大的研發團隊,向基金以及大型投資機構提供深度研究報告,主要服務于機構等高端客戶群體。第二種是依托現代通訊手段,推出具有特色的分析系統等軟件產品;第三種是采取會員制模式,向特定的會員提供有針對性的理財咨詢服務并收取會員費。第四種是以東方高圣為代表的準投行模式,為企業的戰略重組提供全程服務,包括為大宗并購穿針引線、設計方案、采辦過戶等;第五種是投資顧問和財務顧問結合的模式,堅持“兩條腿走路”。業內較成功的有黑龍江容維、青島安信、湖南金證等。 四大禁令亟待破除 “為證券咨詢業贏得更大生存空間是協會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義相在會上大聲疾呼,應該為證券咨詢業松綁。 有分析師一針見血地指出,要改變咨詢業夾縫中求生的窘境,就必須修改相應的法律法規。 目前,最為分析師詬病的是1998年4月起實施的《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和《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在3月25日的年會上,有關修改“緊箍咒”的提議引發了最熱烈的討論。 《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中,對證券、期貨投資咨詢人員的行為作出了五條禁令:不準代理投資人從事證券、期貨買賣;不準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不準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不準為自己買賣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質、功能的證券以及期貨;不準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上述“五不準”中,除了最后一條“不準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應當作為證券市場的“鐵令”加以嚴禁之外,其余四條都值得商榷,尤其是“不準自營”的規定,使得本身是幫人理財的證券咨詢機構自已卻不能直接從事證券投資,而必須假借他人名義,顯然很不合理。 一個讓人笑不起來的例子是,某投資咨詢公司千辛萬苦賺了2000萬,卻發現除了存在銀行賬戶上,沒有其他的“合法”又合適的投資渠道,萬般無奈,最后買了國債。 深圳珞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指出,目前僅有的幾部對咨詢行業進行規范的法律規章中,過多地提倡監管,對咨詢行業的發展,給出的路徑很少,咨詢機構很容易觸及監管底線。 此外,咨詢行業對“保底理財”也頗為向往。有分析師表示,《暫行辦法》上述“五不準”中,市場爭議最多的就是不準保底理財——禁止咨詢公司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不準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 事實上,即使有法規明令禁止,但保底理財屢禁不止,通常的做法就是咨詢公司與投資人簽訂理財協議的同時,私底下再簽訂一個補充協議,約定最低收益等原則,“三方監管”協議也在業內秘密流行。 對于法規的明顯滯后,林義相建議,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法規環境的變化,《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已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投資咨詢業的實際發展,目前《證券法》已在修改當中,法規的修改應當盡快提上議事日程。。
熱心網友
有黑嘴,黑嘴是某些股評家。
熱心網友
肯定有!一些股評人由于利益的驅動而去吹捧一些沒有價值的股票,是很常見的事情!
熱心網友
洗刷“莊托”“黑嘴”惡名 證券“名嘴”夾縫求生 中國足球有黑哨,中國股市有黑嘴。黑哨是某些足球裁判,黑嘴是某些股評家。黑哨可以毀掉一支球隊,可以毀掉中國足球。黑嘴毀掉的又是什么呢? 3月25日,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在京召開2004年度首次工作會議上,20余名委員紛紛建議,應盡快修改《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與會的分析師們強烈建議,取消“不得代理買賣、不得自營、不得承諾保底”等嚴苛的條條框框。 作為證券行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子行業,證券分析師們除了要洗刷“莊托”、“黑嘴”的惡名外,更要為生存而戰。 咨詢業走入誤區 “對證券分析師而言,當前最重要的莫過于為生計謀。”參會的一位分析師委員向記者表示,隨著股市的轉暖,證券咨詢業又將迎來一個忙碌的季節。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證明自身的清白。”該分析師話鋒一轉,“目前證券咨詢業良莠不齊,往往是一顆老鼠屎毀掉了一鍋粥。除了嚴格的行業自律和準入外,應當適時修改有關法規,為證券咨詢業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 據記者了解,截止2003年底,國內在冊咨詢機構僅有百家,而在2000年牛市的鼎盛時期,全國經過官方認證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一度達到300家。漫漫三年熊市,使得大量證券咨詢機構被大浪淘沙。 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股評家曾經榮光一時,成為眾多股民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所作的投資預測曾被當初狂熱的股民奉為金科玉律。但是近年相繼曝光的瓊民源、億安科技、中科系、銀廣夏等案件中,股評家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部分股評家在其中推波助瀾,大肆炒作,披露虛假信息,使得無數中小股民被深度套牢,以至于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對于“黑嘴”、“莊托”的惡名,與會的分析師們并不諱言,深圳市珞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表示,“相對而言,絕大多數股評家還是誠實正直的,他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投資人提供服務。那些為了謀取一己私利,而甘愿充當‘黑嘴’的股評家,畢竟只是少數。” 即便是存活下來的咨詢機構,日子也過得頗為艱難。據記者調查了解,自2001年下半年股市開始顯熊以來,證券投資咨詢行業一度出現大面積虧損。現金,有的咨詢公司門下僅剩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兩人靠為報刊寫稿謀生。 咨詢業的贏利模式 據悉,一個一般的分析師,年薪至少也在6萬元以上。一個咨詢機構一年的開銷粗算起來至少得幾百萬元。那么,證券咨詢機構又是如何贏利的呢? 據一位對咨詢業行業頗為了解的知情人士透露,早期的咨詢機構中的利潤主要有以下來源:一是收取咨詢費、會員費;二是從證券營業部收取手續費回扣;三是充當“股托”,從莊家那里取得傭金。咨詢機構薦股,以掩護莊家出貨,再從莊家那里收取10萬、20萬不等的傭金;四是做莊或同莊家“配倉”,直接從二級市場賺取利潤。有的咨詢機構自己就是莊家,也有的咨詢機構自己沒有實力做莊,往往采用同莊家配倉的形式來獲利。 “目前,靠‘股托’和‘配倉’之路已經在很大程度被堵死,分析師們正在尋求其它出路。”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有部分咨詢機構得以發展壯大,并總結出了五種生存贏利模式。 第一種是以天相投資、萬國測評、深圳珞珈等為代表,依靠強大的研發團隊,向基金以及大型投資機構提供深度研究報告,主要服務于機構等高端客戶群體。第二種是依托現代通訊手段,推出具有特色的分析系統等軟件產品;第三種是采取會員制模式,向特定的會員提供有針對性的理財咨詢服務并收取會員費。第四種是以東方高圣為代表的準投行模式,為企業的戰略重組提供全程服務,包括為大宗并購穿針引線、設計方案、采辦過戶等;第五種是投資顧問和財務顧問結合的模式,堅持“兩條腿走路”。業內較成功的有黑龍江容維、青島安信、湖南金證等。 四大禁令亟待破除 “為證券咨詢業贏得更大生存空間是協會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義相在會上大聲疾呼,應該為證券咨詢業松綁。 有分析師一針見血地指出,要改變咨詢業夾縫中求生的窘境,就必須修改相應的法律法規。 目前,最為分析師詬病的是1998年4月起實施的《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和《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在3月25日的年會上,有關修改“緊箍咒”的提議引發了最熱烈的討論。 《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中,對證券、期貨投資咨詢人員的行為作出了五條禁令:不準代理投資人從事證券、期貨買賣;不準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不準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不準為自己買賣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質、功能的證券以及期貨;不準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上述“五不準”中,除了最后一條“不準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應當作為證券市場的“鐵令”加以嚴禁之外,其余四條都值得商榷,尤其是“不準自營”的規定,使得本身是幫人理財的證券咨詢機構自已卻不能直接從事證券投資,而必須假借他人名義,顯然很不合理。 一個讓人笑不起來的例子是,某投資咨詢公司千辛萬苦賺了2000萬,卻發現除了存在銀行賬戶上,沒有其他的“合法”又合適的投資渠道,萬般無奈,最后買了國債。 深圳珞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指出,目前僅有的幾部對咨詢行業進行規范的法律規章中,過多地提倡監管,對咨詢行業的發展,給出的路徑很少,咨詢機構很容易觸及監管底線。 此外,咨詢行業對“保底理財”也頗為向往。有分析師表示,《暫行辦法》上述“五不準”中,市場爭議最多的就是不準保底理財——禁止咨詢公司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不準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 事實上,即使有法規明令禁止,但保底理財屢禁不止,通常的做法就是咨詢公司與投資人簽訂理財協議的同時,私底下再簽訂一個補充協議,約定最低收益等原則,“三方監管”協議也在業內秘密流行。 對于法規的明顯滯后,林義相建議,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法規環境的變化,《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已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投資咨詢業的實際發展,目前《證券法》已在修改當中,法規的修改應當盡快提上議事日程。編輯: 胡春鈺 來源: 中國產經新聞報 。
熱心網友
洗刷“莊托”“黑嘴”惡名 證券“名嘴”夾縫求生 -------------------------------------------------------------------------------- 2004-04-02 13:16:36 中國足球有黑哨,中國股市有黑嘴。黑哨是某些足球裁判,黑嘴是某些股評家。黑哨可以毀掉一支球隊,可以毀掉中國足球。黑嘴毀掉的又是什么呢? 3月25日,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在京召開2004年度首次工作會議上,20余名委員紛紛建議,應盡快修改《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與會的分析師們強烈建議,取消“不得代理買賣、不得自營、不得承諾保底”等嚴苛的條條框框。 作為證券行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子行業,證券分析師們除了要洗刷“莊托”、“黑嘴”的惡名外,更要為生存而戰。 咨詢業走入誤區 “對證券分析師而言,當前最重要的莫過于為生計謀。”參會的一位分析師委員向記者表示,隨著股市的轉暖,證券咨詢業又將迎來一個忙碌的季節。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證明自身的清白。”該分析師話鋒一轉,“目前證券咨詢業良莠不齊,往往是一顆老鼠屎毀掉了一鍋粥。除了嚴格的行業自律和準入外,應當適時修改有關法規,為證券咨詢業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 據記者了解,截止2003年底,國內在冊咨詢機構僅有百家,而在2000年牛市的鼎盛時期,全國經過官方認證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一度達到300家。漫漫三年熊市,使得大量證券咨詢機構被大浪淘沙。 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股評家曾經榮光一時,成為眾多股民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所作的投資預測曾被當初狂熱的股民奉為金科玉律。但是近年相繼曝光的瓊民源、億安科技、中科系、銀廣夏等案件中,股評家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部分股評家在其中推波助瀾,大肆炒作,披露虛假信息,使得無數中小股民被深度套牢,以至于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對于“黑嘴”、“莊托”的惡名,與會的分析師們并不諱言,深圳市珞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表示,“相對而言,絕大多數股評家還是誠實正直的,他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投資人提供服務。那些為了謀取一己私利,而甘愿充當‘黑嘴’的股評家,畢竟只是少數。” 即便是存活下來的咨詢機構,日子也過得頗為艱難。據記者調查了解,自2001年下半年股市開始顯熊以來,證券投資咨詢行業一度出現大面積虧損。現金,有的咨詢公司門下僅剩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兩人靠為報刊寫稿謀生。 咨詢業的贏利模式 據悉,一個一般的分析師,年薪至少也在6萬元以上。一個咨詢機構一年的開銷粗算起來至少得幾百萬元。那么,證券咨詢機構又是如何贏利的呢? 據一位對咨詢業行業頗為了解的知情人士透露,早期的咨詢機構中的利潤主要有以下來源:一是收取咨詢費、會員費;二是從證券營業部收取手續費回扣;三是充當“股托”,從莊家那里取得傭金。咨詢機構薦股,以掩護莊家出貨,再從莊家那里收取10萬、20萬不等的傭金;四是做莊或同莊家“配倉”,直接從二級市場賺取利潤。有的咨詢機構自己就是莊家,也有的咨詢機構自己沒有實力做莊,往往采用同莊家配倉的形式來獲利。 “目前,靠‘股托’和‘配倉’之路已經在很大程度被堵死,分析師們正在尋求其它出路。”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有部分咨詢機構得以發展壯大,并總結出了五種生存贏利模式。 第一種是以天相投資、萬國測評、深圳珞珈等為代表,依靠強大的研發團隊,向基金以及大型投資機構提供深度研究報告,主要服務于機構等高端客戶群體。第二種是依托現代通訊手段,推出具有特色的分析系統等軟件產品;第三種是采取會員制模式,向特定的會員提供有針對性的理財咨詢服務并收取會員費。第四種是以東方高圣為代表的準投行模式,為企業的戰略重組提供全程服務,包括為大宗并購穿針引線、設計方案、采辦過戶等;第五種是投資顧問和財務顧問結合的模式,堅持“兩條腿走路”。業內較成功的有黑龍江容維、青島安信、湖南金證等。 四大禁令亟待破除 “為證券咨詢業贏得更大生存空間是協會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義相在會上大聲疾呼,應該為證券咨詢業松綁。 有分析師一針見血地指出,要改變咨詢業夾縫中求生的窘境,就必須修改相應的法律法規。 目前,最為分析師詬病的是1998年4月起實施的《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和《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在3月25日的年會上,有關修改“緊箍咒”的提議引發了最熱烈的討論。 《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中,對證券、期貨投資咨詢人員的行為作出了五條禁令:不準代理投資人從事證券、期貨買賣;不準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不準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不準為自己買賣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質、功能的證券以及期貨;不準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上述“五不準”中,除了最后一條“不準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應當作為證券市場的“鐵令”加以嚴禁之外,其余四條都值得商榷,尤其是“不準自營”的規定,使得本身是幫人理財的證券咨詢機構自已卻不能直接從事證券投資,而必須假借他人名義,顯然很不合理。 一個讓人笑不起來的例子是,某投資咨詢公司千辛萬苦賺了2000萬,卻發現除了存在銀行賬戶上,沒有其他的“合法”又合適的投資渠道,萬般無奈,最后買了國債。 深圳珞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指出,目前僅有的幾部對咨詢行業進行規范的法律規章中,過多地提倡監管,對咨詢行業的發展,給出的路徑很少,咨詢機構很容易觸及監管底線。 此外,咨詢行業對“保底理財”也頗為向往。有分析師表示,《暫行辦法》上述“五不準”中,市場爭議最多的就是不準保底理財——禁止咨詢公司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不準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 事實上,即使有法規明令禁止,但保底理財屢禁不止,通常的做法就是咨詢公司與投資人簽訂理財協議的同時,私底下再簽訂一個補充協議,約定最低收益等原則,“三方監管”協議也在業內秘密流行。 對于法規的明顯滯后,林義相建議,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法規環境的變化,《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已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投資咨詢業的實際發展,目前《證券法》已在修改當中,法規的修改應當盡快提上議事日程。 編輯: 胡春鈺 來源: 中國產經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