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和印度都在發展那個發展得好一些!國力怎么樣了!/

熱心網友

軍費中國多,但外購數量沒印度多。。。印度技術不行,洲際導彈技術比中國落后0年左右

熱心網友

人均收入中國比印度高,但中國單位產值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比印度高一倍,發展的潛力沒有印度高.

熱心網友

中國還是太要面子,什么時候都是國內形勢一片大好.

熱心網友

工業是基礎

熱心網友

你和他比。建設方面。精神。GDP。。。。。他們有我們漂亮嗎?他們能辦奧運會嗎?他們GDP有我們高嗎?。他們有飛船嗎。。一比就知道了。。。他們比我們差10年

熱心網友

印度服務業和IT行業比我們強,別的哪樣都排在我們后面.但我國出口占GDP的60%左右,也很危險呀.

熱心網友

從整體實力來說,我國比印度要強.但個別方面也有超過中國的,如軍事,印度海軍.要比中國強.服務業也不錯.

熱心網友

印度的經濟改革比中國晚了十三年,但現在,中國可以從印度的發展中學到不少經驗,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印度強大的服務業。 1990年至2003年間,印度服務業對GDP增長所貢獻的比重達到62%,而中國的這個數字僅為印度的一半左右。  服務業正是“印度模式”的亮點。歐美經濟學家們把靠服務業起家的印度和靠制造業取勝的中國進行對比,爭論優劣。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認為,發展服務業,印度不僅避免了大量的基礎建設投入,而且還在全球形成了競爭力。  但有專家卻指出,倚重服務業的印度經驗被過分高估了。“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怎么可能繞開制造業的發展階段?”在他看來,中國的制造業現在正大有可為,而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上和中國相差太遠。  “印度已經進入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周期,但這并不表示它能迅速超過中國,如果中國經濟能繼續保持現在的增長勢頭,十年內中印差距還會拉大。”針對國外研究機構傳出的“印度經濟趕超中國”的觀點,有關專家給出了一個更加自信的說法。  印度取得8.2%的經濟增長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農業的旱年與豐年等。  印度經濟要超過中國非常困難,中國擁有超過40%的國民儲蓄率,在高速公路、電力、通訊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上,印度和中國也相差太遠。  不止是基建項目,在中國,發展就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印度,人們在決策程序上花去了太多討論的時間,服務于經濟增長的制度遠未形成。

熱心網友

中國比啊3窮? 此話怎講? 中國外匯儲備世界第3,GDP增長率比啊3,快2個百分點,這帽子白帶的?去過印度旅游的應該都知道,其基礎設施破爛.交通亂七八糟.市容難看..人民抱怨資金很多用在軍事上,而不是用在改善人民生活上,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國家,早晚成為第2個前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