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沒有進口伊爾-78加油機?SU-30MKK用什么加油機加油
熱心網友
俄"消息報"2005年9月8日報道 今天將在索契簽署向中國提供38架伊爾-76和伊爾-78飛機的合同(國防部部長曹剛川上將率領的中國軍方高級代表團9月5日就造訪了莫斯科,訪問期間中國“同志”受到了普京“同志”的高規格接待。據俄羅斯和其他外國主流媒體報道:中國將向俄羅斯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30架伊爾―76運輸機和6至10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昨天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和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與普京舉行了會談。專家認為,為活躍俄中武器貿易,國家干預還是必要的。 據消息靈通人士通報說,俄將向中國提供38架飛機,其中除伊爾-76運輸機外還有伊爾-78空中加油機。合同總價值超過15億美元。盡管飛機的組裝將在塔什干的飛機制造廠進行,合同執行人是"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但其80%的價值將會落入俄羅斯配件供應商。比如,為裝備飛機需生產200臺Д-30КП發動機,其總價值超過3億美元。 但"伊爾"的交易并不止于此,據消息靈通人士稱,在委員會會議上,俄方向中方推薦了自己的最新式武器。其中包括裝有"Жук-МСЭ"雷達的蘇-30MK3殲擊機、新型"拉達"667型非核潛艇、圖-22M3戰略轟炸機以及最新型的水面艦船。委員會會議期間,將討論實施2005年向中國提供8個"寵臣"С-300ПМУ2防空火箭系統炮兵營以及中國購買新一批海上和陸地防空兵器的可能性。此外,還將探討恢復在沈陽飛機制造廠許可證生產"蘇霍伊"飛機的可能性。2004年初,中國停止購買配件在中國組裝蘇-27殲擊機,此舉使"蘇霍伊"財政陷入困境。為恢復"蘇霍伊"的領先地位,公司需要中國的大訂單。
熱心網友
不清楚,估計可能性不大,中國有自主研發能力,就不會就買國外的,中國不是有轟六改的加油機嗎/
熱心網友
第一著、當頭棒喝 就是直截了當的,以高水平的產品壓制中國的自研行動,以高水平的技術摧毀中國自研的信心。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型高速計算機,我們的“銀河1”億次高速大型計算機研制出來了,美國就提出可以賣給我們10億次的大型機,等我們的10億次研制成功,他們又提出要出售50億次的大型機。 潛臺詞就是,你們追是追不上的,趕緊放棄自研的想法吧! 第二著、畫餅充饑 就是以各種美好的設想為誘惑,瓦解我們自研的決心。 最明顯的例子是運十下馬。 運十研制的確是一路坎坷,但是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此時,美國提出中美合作,號稱這樣的合作起點高、經費省、市場前景廣,我們也相信了。 但是結果是,合作生產的MD飛機比運十小,完全沒有銷路,我們也不掌握核心技術,很快就完了蛋。 到了此時,美國人還在給我們畫餅,“你們可以做我們的供應商!”結果,我們就開始為國外飛機造機屁股了。 第三著、金鉤釣魚 就是以利誘麻痹我們,先棄后取! 筆者用電腦時間較長,當時的操作系統DOS2。0。那時,軟件免費用,國外軟件多的是,省錢又好用,于是,我們漸漸失去了研發核心軟件的興趣,致力于漢化外國軟件和在基礎軟件上做應用開發。 終于有一天,我們才知道,用人家的軟件是要給錢的!晚了! 第四著、借尸還魂 就是以合作為誘餌,控制我們具有自研能力的大機構。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當年汽車工業有紅旗、上海、躍進、東風,現在在一番戰略合作后只剩下了大眾、雪鐵龍、豐田、本田、現代、奔馳…。。等等,當年民族工業的旗幟瞬間變成了列強的買辦。 借尸還魂!毒! 第五著、借雞下蛋 就是用你的人才,為列強所用。 現在很多國際大企業都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初看是好事,細看卻不對了。 研發的地點在中國,人才也是本土,技術成果卻是外國企業控制,你說這著高不高? 第六著、上樓抽梯 就是設法擠占國內自研產品的市場。 這是在“龍芯”問世后想出的妙著。你“龍芯”問世,我就提供X86的技術,搶占低端市場,把“龍芯”向高端市場頂,讓“龍芯”去和技術更成熟的國外高端產品競爭。 越是高端市場,容量越小,我們的技術差距越大,就象拳擊賽中70KG的選手,非要揣肥了去打超重量級! 想瞞我阿二的眼睛,你TMD欺我中華無人哪?! 第七著、建章建制 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相關標準的制定權既成為重點,能夠制定行業標準,就是最大的行業話語權。何止信息產業,在經濟的各領域,制度、標準不都是列強制定的嗎? 沒有制定行業標準的權利,我們的未來就是造VCD、DVD的命! 第八著、知識產權 如果說人權是列強推行政治霸權的法寶,那么知識產權就是列強維持經濟霸權的利器。 保護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列強的口頭禪。 由于我們技術的落后,又連連中招,大多數時間我們只能成為知識產權的受害者。 用了你的給點錢,我們也認了,但是有些知識產權簡直就是“知識強盜”的代名詞了。 人家研究了你的基因,就能申請專利,以后你在研究就要給錢,這不是流氓行徑是什么? 非洲幾百萬愛滋病人在掙扎在生死線上,西方的大制藥公司還要維護“知識產權”,此時,“知識產權”是這樣的殘酷無情。 第九著、里應外合 中國人總有覺醒的人,也總有覺醒的日子,于是,列強就祭出絕招,通過各種手法,拉攏一批國內有影響的人物,為其搖旗吶喊、臥底搗亂。 這批人有自稱“精英”的學者、有利欲熏心的“企業家”、有“高瞻遠矚”的官員,他們或發表奇談怪論一通忽悠,或見利忘義甘心充當外國的買辦,更有甚者可以大筆一揮,多少人的心血頃刻付諸東流。 一樁樁、一件件,我知道你能舉出更多!我知道你知道更多黑幕! 但是中國總有覺醒的人,中國人也總有覺醒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