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吧,我臉上出了好多像蚊子塊一樣的東西。去醫院診為風疹塊。打了一針(這叫什么我忘了,反正就是打好后很困的),還吃了幾粒藥。(其實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剛到醫院就褪的差不多了)沒想到前天下午又發了。去醫院,說沒什么的,就是最近不要吃海鮮、牛奶等東西,再開幾粒藥,可能上次沒治底。可我還是好害怕的,有什么徹底治療的方法嗎?教教我吧!
熱心網友
急性尋麻疹,俗稱“急性風疹塊”,是由多種致病因子引起的,最常見的是由特異性過敏性體質和食物過敏引起。 所謂特異性過敏性體質,是指這類患者的血清里面存在著一種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質——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幾倍到幾十倍,這些都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此類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患者發生急性尋麻疹的內在致病因子。 但是,急性尋麻疹的發生,必須有外在致病因子的作用,最常見的外在致...
熱心網友
急性尋麻疹,俗稱“急性風疹塊”,是由多種致病因子引起的,最常見的是由特異性過敏性體質和食物過敏引起。 所謂特異性過敏性體質,是指這類患者的血清里面存在著一種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質——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幾倍到幾十倍,這些都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此類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患者發生急性尋麻疹的內在致病因子。 但是,急性尋麻疹的發生,必須有外在致病因子的作用,最常見的外在致病因子是對部分食物發生過敏引起。 正常情況下,食物蛋白質進入胃腸道后,在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下,例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蛋白質消化酶,經過一連串的水解反應,將大而復雜的食物蛋白質分子水解成小而簡單的氨基酸和小分子肽。食物蛋白質被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機體吸收后才會發生營養作用;食物蛋白質被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也才失去了抗原性,也就是失去了發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 不少普通食物都可以使某些人發生過敏反應,引發急性尋麻疹。具有特異性過敏性體質的人,對食物引發的急性尋麻疹一般由以下兩種情況引起。 一種是直接對食物所含蛋白質發生過敏反應而引起。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某些食物蛋白質進入體內后,會誘導特異性體質患者產生大量IgE免疫球蛋白,結果形成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導致機體產生大量組織胺、緩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生物活性物質能使皮膚、胃腸道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內血清滲出血管外,出現皮膚水腫,形成風團而引發急性尋麻疹,同時導致胃腸道平滑肌收縮紊亂而伴有陣發性腹痛。 另一種情況是患者對食物蛋白質在體內消化過程中形成的中間產物——蛋白胨發生過敏而引起,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患者短時間內食入大量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或者同時大量飲酒,以上這些情況都能使機體消化食物的能力大大減弱,結果只能將食物蛋白質消化分解成中間產物——蛋白胨,不能繼續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蛋白胨通過腸粘膜吸收后,也能形成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同樣能導致機體產生大量組織胺、緩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質,也會引發急性尋麻疹和腹痛。 根據進食與發生急性尋麻疹時間間隔長短,可將食物過敏性急性尋麻疹分為速發型和遲發型兩種,速發型大多在進食后兩小時發生,遲發型為進食一天或數天后發生。 不同食物種類,其抗原性強弱也不同,也就是過敏性強弱不同。一般來講,以下一些食物蛋白質過敏性較強:一種是蟹、蝦、蛤蜊肉、毛蚶、螺螄(包括田螺、海螺)等貝殼類水產品,另一種是豬肉、牛肉、羊肉、狗肉等肉制品和魚類水產品,還有牛奶、羊奶等奶制品,雞蛋、鴨蛋、鵝蛋中的蛋清,核桃、胡桃、白果等堅果類食品,花生、大豆、扁豆等豆科植物,以及蘑菇、香菇等真菌類食品。 值得提出的是,患者不可能對以上所有食物都發生過敏,一般只是對其中一種或者幾種食物發生過敏而引發急性尋麻疹,患者可以在飲食實踐中摸索出自己所過敏的食物。 那么,怎樣才能找出自己所過敏的食物呢?一是要注意進食與發生急性尋麻疹的時間間隔關系,二是要采用食物排除法。食物排除法的具體方法是這樣的:患者首先可連續吃以下部分食物3周:大米、青菜、胡蘿卜、土豆、南瓜、菜籽油、糖、食鹽、各種綠葉茶。然后每天加食一種上述易過敏食品,食后觀察數天,是否發生急性尋麻疹,如果引發了急性尋麻疹,說明患者可能是對所加食品發生了過敏,就要及時停食此類食品。 要避免發生急性尋麻疹,還要注意不要短時間內進食大量動物性蛋白質食物,進食時也不要大量飲酒。 一旦發生了食物過敏所致的急性尋麻疹,要及時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組織胺藥物,例如地塞米松注射液聯合撲爾敏注射液,以肌肉注射途徑進入為好,這樣作用迅速而強大,切不可只單獨口服一種抗組織胺藥物,這樣抗過敏反應作用緩慢而弱小,以防咽喉內水腫而發生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