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他們會讓先買一些...

熱心網友

“交付6萬元,10年后回報16萬元。”2004年11月,重慶的王小堂(化名)開始投資托管造林,以期超值回報。 托管造林,是指公司通過租賃、承包或其他方式獲取林地使用權及林木所有權,再轉讓給社會零散投資者,然后投資者再將林地和林木委托給公司經營,以獲得公司許諾的投資回報率。 自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9號文件)頒發,林業投資熱亦在重慶掀起,這意味著擁有223.4萬公頃森林面積的重慶,也正進入市場流轉。 但最近,王對公司的運作越來越懷疑。“我擔心公司是在圈林套錢。”和王小堂一樣陷入擔心的投資者正在重慶日益增多。 誘人的“錢”景 “你醒著的時候,樹在長;你睡著的時候,樹也在長,那都是錢啊!” 這誘人的“錢”景,來自2004年12月29日浚峰林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浚峰林業)托管式合作造林項目招商會,記者以客戶身份參加,重慶長壽區八顆鎮幸福村2500畝林地,被以6000元每畝的價格轉讓給王小堂這些社會零散投資者。 浚峰林業于2003年11月注冊,對外宣稱打算用5-10年時間,建成20萬畝商品林基地。2004年9月,浚峰林業與幸福村7個隊簽訂2500畝林地的林權流轉合同,期限30年。目前在八顆鎮,該公司已陸續簽下10000多畝的林業權流轉協議。 招商會現場火熱,市場總監給出了高盈利前景:以10畝為一個單位銷售,投資者只需付給公司相應資金,就可獲得單位面積林地的使用權、收益權,公司將負責養護、采伐、銷售等相關的工作。按目前市價計算,投資10畝馬尾松,10年后收益可達172800元。 “幾乎沒有風險。”這位妙語連珠的總監保證。他解釋到:林木生長有規律可循,產出量變化不大;公司有強大技術力量負責林木養護,管護資金由銀行監管;中國木材需求呈上升趨勢,未來木材價格只漲不跌;保險公司承保,天災可獲賠償;客戶可與公司簽回購合同,以獲得10年后即使木材價格下降也能賣得每立方700元的價格保障…… 同樣一幕也在另一家林業公司上演。 1月3日下午,與浚峰公司辦公地點只隔著一條馬路的重慶瀑洛斯瀑綠色科技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瀑洛斯瀑公司),人頭攢動。公司業務代表們熱情地推介他們遠在貴州道真洛龍茶場的3萬畝楊樹速生豐產林。一位代表正在告訴客戶:“相信公司,相信自己!” 2004年11月,瀑洛斯瀑注冊,該公司行政部經理吳海英介紹說,該公司速生林的蓄存量達53萬畝。3900元每畝,10畝起售,吳稱7年后就可采伐,采伐不受限制。其經營模式和風險保障與浚峰林業如出一轍。對于收益,該公司描述為:“39000元將變成135000元。” 不到一個月時間,兩家托管造林招商公司已獲利不菲。浚峰公司一位白姓總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出售1000多畝,瀑洛斯瀑方面則稱已出售200多畝。 盡管“錢”景誘人,但記者發現,凡公司在現場計算的收益保障,并沒有寫入合同當中。 “錢”景還是陷阱? 美妙的“錢”景,同樣讓浚峰林業公司心動不已。當記者問及他們以什么價格拿到了幸福村的林地的使用權,該公司負責人諱莫如深,一位白姓總經理表示這是商業秘密。但幸福村黨支書記袁發成告訴記者:被浚峰林業以每畝6000元出售的林地,使用權購入價格每年一畝僅僅10元錢。這是一個低得令人咋舌的價格。 看起來,浚峰林業公司的低價購林完全符合國家政策:國家規定國有林權流轉必須經過評估,且手續復雜,但對于集體林地,只需雙方協商,交林業局備案就可流轉。至于價格,也由雙方自由議定。 “一棵樹在我們農民手里值不了幾個錢。整個西山都是封山育林區,國家限伐,一年下來,整個村才伐10多方。”袁發成說,“這些林地屬于集體林地,林地所有權屬于村民,我們商量了一下就定下來了。”袁發成告訴記者,他們村不會“折本”,“也沒有任何顧慮。” 這個說法在八顆鎮林業站得到證實。據站長李小文介紹:“西山屬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國家采伐指標非常嚴格。”李還告訴記者,“10塊錢其實遠遠不值林地的價值,僅一顆樹,就值5-10元,但對村民來說,樹砍不了,也賣不到錢,不如把它租出去。”在繳納一定定金之后,浚峰林業順利得到10000多畝的林權,并迅速在長壽林業局辦理了部分林權證。 而按照相關規定,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只向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國有林區的國有企業頒發證書,其他地區的證書都是由當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頒發。在浚峰林業公司出示的已經辦理完的林權證上,蓋的不是地方政府的章,而是地方林業局的章。 同時,被告知拿到《林權證》就擁有林地所有權的城市投資者,并不知道所投資林地是一片封山育林區,國家嚴格限制采伐。 “我以為有了《林權證》就意味著可以任意砍伐這些屬于我自己的樹。”王小堂說。他開始為自己10年后的收益擔心。按照有關規定,只有商品林才可以大量采伐。這意味著王小堂等投資人最終很可能只能看著自己的樹木一天天成材,但卻不能伐木生財。 另外,護林資金也缺乏有效監管。 林業公司都向投資者證明,將相應的護林資金存入銀行,由銀行監管資金流向。浚峰林業稱,將每畝2850元的護林資金交重慶巴南區一家農業銀行監管。記者從這家銀行了解到,該銀行認可相關的行為事實,但不愿透露具體存入的金額。 對此,農業銀行重慶市九龍坡支行信貸處一位職員認為,銀行只對貸出資金和重點項目資金的流向和用途進行監管,而對這種資金的具體用途,則無權干涉。這位銀行人士說“這其實是個自己約束自己的協議”。 此外,林業公司的市場準入也缺乏法律規定,使得林業公司魚龍混雜,增加了投資風險。瀑洛斯瀑公司曾被知情者“爆料”,該公司一位負責人林廣明,曾在成都通過宣揚投資林業10萬塊可以賺到200萬等違法方式斂財,還被當地電視臺曝光過。 記者就此詢問瀑洛斯洛公司,得到的回答是:確有此人,但難道在一個公司失敗了就不能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嗎? 監管真空 據重慶當地媒體報道:僅重慶萬州區,2004年下半年就有30多家外來企業前往投資林業,黔江、酉陽等地,也成為大小商家的考察熱點。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年內進入當地林業進行投資的民間資金不下2億元,預計2005年會更多。

熱心網友

哦這個呀,原來就見過,在我們市就見過,騙人的!不可以相信!是非法的東西!

熱心網友

我只知道不可能是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