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有一個共同的觀點:人民幣升值應該發生在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少的前提下。  理由是,如果在外界壓力下,這種壓力既包括外界政治力量的壓力,也包括國際熱錢的壓力,無論是升值或者是貶值,都可能會引發過度反應,造成過度升值或者過度貶值,而這種“過度”會對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日本的教訓令人記憶猶新。  事實上,在目前人民幣還沒有升值的狀況下,對人民幣升值“要價”的心理價位已經在節節升高,美國國會對人民幣升值的要價是人民幣對美元至少大幅上調25%,而目前已有人要價,人  民幣對美元要升值40%。這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透露,人民幣匯率升值不會超過10%的幅度相去甚遠。我們無法知道人民幣對美元的均衡價格到底應該是多少,也不知道到底升值25%算不算過度升值,還是升值40%才算是過度升值?  問題是,如果所有的人知道,人民幣遲早會升值,而且壓力越大,改革越會加速進行,還有什么理由不再造壓力,熱錢又有什么理由從這么賺錢的“買賣”中退出去呢?  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而在這重重壓力下,政府能頂得住嗎?還能頂多長時間?  如果頂不住,中國的經濟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5%,貿易順差166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在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九點五個百分點中,外貿的貢獻達到五點六個百分點。剩下的三點九個百分點來自于內需和投資,而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8%。這意味著,內需對經濟的拉動在一季度表現乏力。  如果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外貿的影響,如果內需乏力的現象得不到有效解決,整個經濟勢必會下滑。記得一位經濟學家曾說過,中國的經濟必需維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否則,那些掩蓋在高增長速度之下的種種經濟問題和社會矛盾就會一起爆發出來。  日本被迫升值的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至少還會有兩個惡劣的后果:日本央行為降低日元升值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在1986年連續四次降息。1987年,遵從協議規定,日本央行將公定貼現率降低到2。5%,并保持了兩年零三個月之久。于是,資產泡沫應運而生,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另一個惡劣后果是,長期的低利率最終導致日本陷入凱恩斯所說的“流動性陷阱”之中,利率已經接近為零,通貨緊縮卻依然如舊,貨幣政策失靈了。雖然此后日本也曾嘗試使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但由于銀行被壞賬所累,財政政策的效果仍然無法拉動國內經濟。  這些惡劣的后果會同樣在中國上演嗎?  無論如何,在2005年里,匯率問題對中國將是一道“坎”。。

熱心網友

明年應該還會升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