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明白,巴勒斯坦有自己的民族權利機構,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頂多是沒有以色列那么厲害罷了,為什么建國就這么難,直接宣布建國不就得了?難道一定要以色列同意或邊界全部確定等其他問題解決了才能建國?請高手回答,菜鳥就不要浪費時間了,因為我一定不選菜鳥的答案為最佳,哈哈。

熱心網友

  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是巴勒斯坦人多少年來一直追求的夢想。今年7月3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央委員會在加沙宣布,在9月13日巴過渡自治結束時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國家。在戴維營會談后,阿拉法特先后訪問了20多個國家,以尋求各國對巴宣布建國的支持。盡管巴勒斯坦建國是大勢所趨,但從目前形勢看,巴方難以按時順利建國,未來的建國道路也不會平坦。巴勒斯坦問題的由來巴勒斯坦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地,古稱迦南,原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同屬西亞古代閃族后裔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公元前1世紀,猶太國被羅馬帝國征服,猶太人開始流散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形成了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并從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得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下來以后,與當地土著居民經過長期融合形成了今天的阿拉伯巴勒斯坦人。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轉自鐵血 猶太人流落異鄉后,不斷受到迫害,一直有復國愿望。1897年,他們在瑞士的巴塞爾舉行猶太人首次代表大會,成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并開始進行復國活動。與此同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掀起了推翻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和建立自己民族國家的斗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勒斯坦地區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17年11月,英國出于鎮壓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的需要,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民族之家”。此后,猶太人開始從世界各地大批移民巴勒斯坦地區,阿、猶兩民族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二戰后,英國衰落,美國乘機拉攏猶太復國主義者,使之成為美遏制阿拉伯民族獨立運動的工具。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在美操縱下,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通過了第181號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兩個國家。當時實際只占6%土地和1/3人口的猶太人,分得了巴勒斯坦地區56%的土地;而占總人口2/3的阿拉伯人僅得到43%的地域。猶太人同意該決議,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國”。而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分治決議,阿拉伯國未能建立。以色列建國的次日阿拉伯國家便向以宣戰,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從此,巴勒斯坦問題演變成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全面沖突。第一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占領了擬議中的阿拉伯國大部分土地。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進一步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由此控制了除約旦以外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人被迫流落到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多年來,巴勒斯坦人一直強烈要求恢復合法民族權利,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 轉自鐵血 恢復家園的坎坷歷程 巴勒斯坦人民為恢復家園進行了多年的艱苦斗爭。50年代初,便出現了以收復家園為宗旨的秘密組織。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布成立,第一次出現一個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組織。巴勒斯坦人民在巴解的領導下展開武裝斗爭,把收復巴勒斯坦和徹底解放作為奮斗目標。1973年“十月戰爭”后,巴解順應潮流,加強了政治和外交領域的斗爭,逐步從武裝斗爭為主轉變為以政治斗爭為主,提出“以色列撤離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在這里建立一個小型巴勒斯坦國”的主張。此后,巴解的國際地位逐漸提高。1974年,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和非統組織、不結盟運動等先后通過決議承認巴解為巴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聯大“確認巴人民享有自決權”,授予巴解組織觀察員的資格,隨后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剝奪權力委員會。巴解作為巴人民的代表,得到了100多個國家的承認,先后向80多個國家派駐了常駐代表機構。1988年11月,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布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即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1989年4月2日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開會一致推舉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國總統。巴勒斯坦國成立后,很快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的承認。聯合國也接納巴勒斯坦為觀察員,但由于它不具備一個民族國家的基本條件,實際上是形同虛設。轉自鐵血 為爭取國際社會更多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最終建立巴勒斯坦國,巴解決定通過與以談判,有條件地接受自治,逐步實現民族自決。1993年9月經過艱苦的秘密談判,巴以終于在美國的主持下簽署了“奧斯陸協議”,以色列和巴解組織相互承認。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和杰里科實行有限自治。同年7月1日,阿拉法特告別流亡總部所在地突尼斯,回到了巴勒斯坦土地上,在加沙創建了自治政府———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對以色列撤出的地區進行管轄。1995年9月28日,巴以在華盛頓簽署巴第二階段自治協議,巴自治區擴大到杰寧市等約旦河西岸的六座城市。1996年1月20日,巴自治區舉行首次大選,選舉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并選出了由88名成員組成的立法機構———巴勒斯坦委員會,朝著“擁有自己的國家”邁出了重要一步。內塔尼亞胡政府上臺后奉行強硬路線,和平進程長期陷入僵局。內氏提出“以安全換和平”,明確反對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要求巴勒斯坦人接受自治為最終解決方案。先后簽署的《希伯倫協議》和《懷伊協議》均未得到有效落實。1999年5月巴拉克政府上臺,巴以和談出現轉機,于9月在埃及簽署《沙姆沙伊赫備忘錄》。隨后,以色列部分履行了撤軍和釋放巴犯人等義務,雙方進入最終地位談判。轉自鐵血 根據1993年巴以達成的奧斯陸協議,為期5年的巴勒斯坦過渡自治階段應于1999年5月4日結束,并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國。由于以利庫德政府的拖延和其他原因,過渡階段談判工作未能按時完成,有關過渡自治的許多條款未能落實。盡管1999年3-4月間,阿拉法特曾發動宣傳和外交攻勢,多次聲稱巴將按協議規定“如期建立巴勒斯坦國”,但在各方的壓力下,考慮到以即將舉行大選,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于1999年4月29日決定推遲宣布建國。巴宣布建國的主要考慮及面臨的困難   今年2月,巴解中央全會通過決議,宣布以耶城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將在年內誕生。7月3日,巴解中央委員會宣布,將在今年9月13日宣布建國,同時責成巴解中央執委會采取措施,完成宣布建國和落實國家主權的有關事宜。盡管目前巴勒斯坦人自上而下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決心和愿望,但輿論普遍認為,在談判僵局難破、尋求國際支持受挫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與以色列的沖突,巴方再次推遲建國不可避免。近來,阿拉法特及部分巴官員在建國問題上也開始表現出靈活態度,多次暗示將重新評估宣布建國計劃。 轉自鐵血 一、巴宣布建國的主要意圖 阿拉法特清楚認識到目前條件下,巴單方面宣布建國并不現實,但仍多次強調建國,并積極奔走,其主要目的在于: 1、向以方施壓。以色列在撤軍問題上一再拖延和將最終地位談判分割化的意圖日益明顯,巴方對以方的和平誠意越來越懷疑。巴解組織認為必須將建國問題與最終地位談判脫鉤,以便爭取更大的主動權,迫使以色列在談判中作出更大讓步。 2、安撫強硬派,緩解內部壓力。近一年來,巴自治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巴以和平談判屢屢受挫,使巴勒斯坦民眾不滿情緒增加,對和談戰略的選擇產生疑慮,激進勢力日益壯大。在今年2月的巴解中央全會上,相當數量的代表對奧斯陸協議耿耿于懷,主張視談判結果決定建國日期的巴解執委會總書記馬贊受到圍攻。今年5月爆發的石頭戰表明了巴勒斯坦人對和平進程懷疑、失望和不滿的情緒。阿拉法特在巴以和談中的過多讓步、諸多協議難以實施,已使許多人對阿拉法特產生懷疑。去年推遲宣布建國,使其信譽進一步下降。阿拉法特面臨信任危機。 3、渲染建國以獲取各方支持。目前巴勒斯坦處境困難,手中可打的牌非常有限。最終地位談判困難重重,沒有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同情,巴方的合法權利更難以得到保障。為引起人們對巴問題的關注,特別是對以施壓、推動巴以和談,阿拉法特不得不打出建國這張最后的王牌。轉自鐵血 二、巴建國面臨的主要困難 目前巴建國的內外條件還不夠成熟。巴以在短期內還難以就建國問題達成一致,如期宣布建國將面臨重重困難。 1、單方面宣布建國意義有限。當前巴宣布建國與巴解1988年在阿爾及爾那次“口頭”上的建國明顯不同,它以國際社會監督下巴以雙方達成的協議為基礎,目的在于把紙上的巴勒斯坦國變成現實,建立一個擁有主權的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但在巴以雙方未就此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巴建國仍是單方面行為,處境與目前相比不會有實質性改善。如果沒有相應的一系列的外交步驟相配合,如提升外交代表的水平、改變與巴權力機構交往的方式、劃定與埃及和約旦的邊界,沒有以色列的承認等,巴仍難以實現真正的獨立,宣布建國將意義不大。 2、以色列態度強硬。以色列對于巴解中央委員會的建國決定反應強烈,巴拉克總理多次發出警告,如果巴單方面宣布建國,以軍將吞并已交還巴方的所有約旦河西岸的土地,并在約旦河谷地建立“安全區”。當時的外長利維指出,此舉意味著巴方要放棄巴以和平進程及相關義務,稱以政府決不會滿足巴方的要求,并表示若巴單方面宣布建國,以將采取必要措施進行反擊。此外,在以色列內部仍有許多人如極端宗教分子、東方猶太人、定居者等都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近年來,隨著中東和談的進展,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雖逐漸認識到,巴勒斯坦建國只是遲早的問題,但他們仍然希望這個巴勒斯坦國能夠在雙方達成和平協議之后再出現。 轉自鐵血 3、美國反對巴單方面建國。美國是唯一能對巴以施加壓力和影響、左右和平進程的外部力量,是奧斯陸協議能否貫徹的關鍵。美國雖支持巴自決權,但未認可巴方的立國期限。美國國會反對巴方的建國宣傳,美國政府也明確表示不支持巴方在未經以同意的情況下宣布建國。克林頓在7月28日的電視講話中稱,如果巴在9月13日單方面宣布建國,美國將全面審視美巴關系,甚至會將其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克林頓還威脅將停止對巴勒斯坦的經濟援助,呼吁其它援助國加入制裁,并將聯合國際社會,拒絕承認巴勒斯坦國。在這種情況下,巴“不能指望美為巴作出任何保障”。 4、國際社會希望巴“選擇合適的時機”建國。在戴維營首腦會談失敗后,阿拉法特先后走訪了20多個國家,尋求對其在9月13日宣布建國和對東耶路撒冷主權要求的支持。絕大多數國家都表示巴勒斯坦人享有獨立建國的不可剝奪的權利,支持巴建國,但同時認為目前建國條件尚不成熟,希望巴在宣布建國的時間上“慎重選擇”。歐盟雖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希望通過協商解決。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表示,俄在承認巴勒斯坦國地位方面不存在問題,但“在挑選和確定宣布建國的日期這一問題上必須極為慎重地斟酌各種情況”。挪威外交大臣亞格爾表示,挪威完全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國家的權利,但應通過談判方式實現建國目標。此外,埃及、伊朗等伊斯蘭國家在巴建國問題上的態度也不如以前積極。 轉自鐵血 5、巴勒斯坦內部意見也不完全一致。建國是巴勒斯坦人民為之奮斗幾十年的戰略目標。它們面臨的不是是否建立國家的問題,而是建立怎樣的國家的問題,不是有無國土,而是得到多少國土的問題。目前,巴自治政府只享有民事管理權,而防務和外交仍由以色列控制,以當局動輒對巴勒斯坦自治區實行封鎖,巴勒斯坦99%的經濟和貿易活動也依附于以色列。不少巴勒斯坦人擔心,如果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單方面宣布建國,將與目前的自治沒有多大區別,因而對眼下宣布建國持懷疑態度。巴雖已再次推遲宣布建國,以使巴以緊張關系暫時得到緩解,但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仍將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將是巴以和平進程的必然結果,但巴勒斯坦的建國之路仍將是艱難曲折的。。

熱心網友

丫們打不過以色列人,還成天哭著喊著到聯合國鬧事。要我說讓以色利給丫吞并了不就解決了。以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滅100個巴勒斯坦都有余

熱心網友

祖墳上沒有那根草

熱心網友

內訌太厲害。

熱心網友

散漫的民族,辦事難呀

熱心網友

厲害,果然是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