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自學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則更不例外。從實踐中發現有許多自考學員對各門功課難易度不夠了解,對安排考試科目也不夠合理,而導致事半功倍。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精力、財力,而且也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怎樣做才比較合理呢?筆者認為英語專科段“綜合英語(一)”是最基礎的科目,它集聽、說、讀、寫為一體。通過這門功課的學習,可積累足夠的單詞、語言、語法知識,為學習其它課打下基礎。因此這可作為專科段的首選科目。如果基礎好的考生,可在學習“綜合英語(一)”的同時,再選一門“閱讀(一)”。因為,這兩門相輔相成,廣泛閱讀可以復習鞏固綜合英語課上學到的詞,短語乃至句型,同時還可以擴大詞匯量,拓寬知識面。反過來又為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基礎不好,詞匯量不足的話,可暫時不選“閱讀(一)”,而改換一門公共課,如哲學等,這樣交叉進行既充分利用了時間,又符合學習規律。再接下來可選擇“綜合英語(二)”,“閱讀(二)”等,完成了這兩門課的學習,詞匯量得到一定的積累,英語中常見的語法現象也多有接觸,再學習“通用英語語法”就不會太為難。新增加的“基礎寫作”可以在完成上述課程后開始,因為它融詞匯、語法、修辭等為一體,是對綜合能力的有效檢驗。“綜合英語”、語法等學得好壞對寫作產生直接的影響,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寫作并不是要到考這門試時才學,注意平時的讀、說和寫。同樣作為專科段壓軸的“聽力”、“口語”也非一日之功,自考開考以來,“聽說”屢考不過者并不少見,其主要原因是“聽不懂”和“不能開口”。要想擺脫這種局面,除了要將所學教材搞熟之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平時練習,從一開始就應注意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一有機會就開口,堅持多看電視,多聽廣播的英語節目。這樣數年之后,通過“口語”和“聽力”考試就會更有把握,取得專科學歷也就不成問題。 對于本科段的考生來說,因為有了專科段的基礎,考試順序安排不存在問題。一般說來,從“高級英語”開始,然后再選擇其它課程,如“英美文選”,“翻譯”,“詞匯學”,“語言學概論”等,當然各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第二門外語的學習,對自考學生來說,無疑是很有難度的。因此為了在完成本科段學習的同時,也能完成二外的學習,可以早點著手。“口譯與聽力”考試是對每個考生反應速度,口頭表達及聽力的檢驗,與專科段相比,無論是考試的范圍、難度還是深度都要大得多,只有平時刻苦練習,才能順利地通過考試。 。

熱心網友

多讀多練,既然是外語專業的,應該沒有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