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時候得過黃疸現在22個月了只會說“咦”“哎呀”“倒”“媽媽爸爸”等有限的幾個詞。她正常嗎?與黃疸有沒關系?

熱心網友

既然寶寶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就不要多擔心有的小孩子學說話比較晚,有的甚至到3,4歲俗話說,說話越晚,越聰明不過我建議沒事多陪孩子說說話,給孩子一個語言環境不要過于強迫孩子,

熱心網友

沒關系,愛因是唐也是3歲才會說話,3歲就是36個月,比你女兒大得多了,更何況你女兒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了。

熱心網友

沒關系,平時多教教她說話,別著急,可能是天生不愛說話

熱心網友

說話有早有晚,不必過分擔心.

熱心網友

孩子學說話要經歷一定的過程:從發音到亂語;從發單音到詞,再到詞組和句子。通常孩子在6—7個月時會發唇音,如無意識地發出類似“papa”、“mama”的音;9—12個月時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14—22個月時能說3—5個字的句子;24個月時會說簡單的句子、會用代詞;2—3歲時能說出姓名、能講3—9個字的句子;4—5歲時可以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6歲時能流利地說話并且語法正確。    但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有差別的,說話早晚與性別、性格、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一般女童的語言發育略早于男童,能說50個詞的女童的平均年齡為18個月,而男童則為22個月。獨生子女因為更多地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教育,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說話要早。這都說明孩子說話晚不一定是“病”,家長不必過于擔心,但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遲于上述年齡段應達到的程度,則要考慮孩子是否存在語言障礙的問題了。語言發展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健全的大腦、良好的聽力以及完好的發音器官。上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育。例如:大腦負責語言中樞的部分發育不良會導致孩子說話延遲,同時伴有智力低下;發音器官畸形,如口腔唇、腭裂、舌系帶過短或舌體畸形等會使孩子言語不清,不過他們經正規治療、訓練,絕大部分可矯正;聽力器官損傷會使兒童無法感受聲音或只能部分感受聲音,從而失去聲音的刺激,語言發展受到限制;患有某些發育性障礙疾病,如孤獨癥的孩子很少將詞匯用于交往活動,所以一般語言發展遲緩,語言運用也和其他兒童明顯不同。可見,您說的黃疸和孩子的說話是沒有關系的,您可以再觀察一下,如果沒有改善,建議去正規醫院,詳細的檢查一下。    。

熱心網友

22個月大的寶寶應該會說簡單的短語、句子了,比如:要吃飯;要拉尿;我叫×××我2歲了;上幼兒園......會說自己的名字,知道且會說爸爸媽媽的名字,會學各種動物的叫聲;會在大人的提示下唱簡單的兒歌童謠,總的來說,應會說50個以上的短語。 一個家庭里應避免幾種口音,大人平時說話要吐字清晰,與小孩交談時語言要簡潔,多重復,不要使用兒語:如吃果果、吃飯飯等。 寶寶有了進步要適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熱心網友

這個沒有關系的各個孩子的發育速度不是一樣的已經會說簡單的單詞就不用擔心了說話是遲早的事

熱心網友

說話晚并非“貴人語遲”2004-09-09 10:48:24   與同齡兒相比,有些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有些則發音不清晰,對此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有早有晚,老人們常說“貴人語遲”,沒有必要過分關心,因而家長常常對這些孩子不予注意。事實上,孩子說話的早與晚,的確存在著個體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環境的影響。如果在家長給予了適當的教育和關心后,孩子的語言能力隨長大而加強,則盡管可能比同齡孩子晚1--2個月,也屬正常。但是,有些孩子說話時吐字不清,家長也未加注意,那就可能造成以后的語言障礙。  小兒的語言學習有一個基本過程,如1周歲以內孩子的發音一般是無意識或僅有簡單的單音,1-3歲后就能比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了。如果3歲時孩子的發音仍不清晰,甚至別人聽不懂,那就有問題了。  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其一,孩子有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軟腭或舌系帶過短,影響正常發音,這可通過早期發現和醫療處理矯正;  其二,后天環境不良,例如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語言習慣未被及時糾正,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和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出現。  并無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家長要及早著手進行糾正。因為越早糾正,越容易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語言時)便有一個發音清楚、條理性強、語法規范的基礎。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語言能力,并形成習慣以后,再矯正錯誤就比較困難了。  糾正語言問題時,家長不要訓斥或譏諷孩子,要耐心地做示范,也可讓孩子聽廣播和電視里播音員的發音,并鼓勵孩子模仿正確發音。發現孩子在模仿不良發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等時,要及時制止,并把正確的發音告訴孩子。否則,到學齡甚至成年后再矯正不正確發音,就很難成功了。  和寶寶輕松“對話”  您可能會覺得和孩子“對話”太難了,他連句子都說不清楚,怎么能“對話”呢?其實您應該把“對話”看成是交流,無論寶寶說話的能力怎樣,只要您們之間能有交流就實現了互相之間的思想表達。您們之間可以是動作形態的交流、眼神的交流、言語形式交流等,但最輕松的交流形式還是——言語交流。  所以您需要學習一些方法和寶寶“輕松對話”。  ※ 如何促進寶寶的言語交流能力?  1、促進寶寶言語交流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他多說話,學習語言也和學習其他東西一樣,最好在寶寶有所注意、有興趣時進行。  2、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訓練寶的言語交流能力,但一定要靈活多變、講究趣味、生動活潑,還應把這種訓練穿插到日常生活和游戲之中。  3、結合生活事件和具體活動教孩子說話,例如,早上邊起床邊和他聊天。聊天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形式。  4、短小、內容淺顯的兒歌容易激起寶寶的興趣。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讀兒歌,然后逐漸教孩子跟著學念。  5、睡覺前給寶寶多講講故事、看圖畫書,在看看講講中,與孩子對話、提問,讓孩子模仿、復述。  6、創設孩子之間的游戲環境,讓他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對話,這種形式是學習講話、提高語言交流能力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

熱心網友

這跟黃疸一點關系也沒有。孩子說話,一是要有好的語言環境,你們不要和孩子說兒化的語言,就按正常的語氣語序語調說話。二是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不要孩子一指什么東西就馬上滿足他的要求,要假裝不明白他要什么,鼓勵孩子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