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鹽太難了,本人(不光是我啊,還有千千萬萬的同學需要) 急需一個系統的資料!有哪位好心人知道,我重酬!
熱心網友
酸堿鹽溶解表:鉀鈉銨硝溶,堿中溶有鉀鈉鋇鈣。鹽酸鹽不溶有銀。硫酸鹽不溶只有鋇, (鈣銀微)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不溶于酸的沉淀:氯化銀 硫酸鋇 有藍色的沉淀: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淀: 氫氧化鐵有顏色溶液: 藍色: 含有銅離子Cu2+ 黃色:含有鐵離子Fe3+淺綠色:含有亞鐵離子 Fe2+酸的性質:酸+堿=鹽+水 反應條件:無 反應類型:復分解 例:H2SO4(酸)+Mg(OH)2(堿)=MgSO4(鹽)+H2O(水)酸+鹽=新酸+新鹽 反應條件:有氣體或者水或者沉淀生成才能反應 反應類型復分解例:HCL(酸)+Na2CO3(鹽)=H2CO3(新酸)+NaCl(新鹽)但是碳酸不穩定:H2CO3=H2O+CO2↑這樣就有氣體和水生成了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反應條件:金屬是活潑金屬 反應類型:置換例:2HCl(酸)+Fe(活潑金屬)=FeCl2(鹽)+H2↑(氫氣)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反應條件:無 反應類型:復分解例:H2SO4(酸)+CuO(金屬氧化物)=CuSO4(鹽)+H2O(水)堿的性質:堿+酸-(見酸的性質)堿+鹽=新堿+新鹽 反應條件:堿和鹽必須都溶于水,有沉淀生成(二者同時滿足)反應類型:復分解例:Ca(OH)2(堿)+K2CO3(鹽)=CaCO3↓(新鹽)+2KOH(新堿)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反應條件:非金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反應類型:??例:Ca(OH)2(堿)+CO2(非金屬氧化物)=CaCO3(鹽)+H2O(水)此反應用于鑒別CO2鹽的性質:鹽+酸-(見酸的性質)鹽+堿-(見堿的性質)鹽+鹽=新鹽+新鹽 反應條件:鹽必須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二者同時滿足)反應類型:復分解例:CuSO4(鹽)+Ba(OH)2(鹽)=Cu(OH)2↓(新鹽)+BaSO4↓(新鹽)這是一個雙沉淀的反應,當然只有一個沉淀也是可以的鹽+某些金屬=新鹽+新金屬 反應條件:鹽能溶于水,金屬的活動性比鹽中的大(二者同時滿足) 反應類型:復分解例:CuSO4(鹽)+Fe(金屬)=FeSO4(新鹽)+Cu(新金屬)但是有些金屬無法實現此反應,即除鉀鈣鈉以外,因為他們和水就反應了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之后程酸性的物質(一般是非金屬氧化物)例CO2溶于水后是碳酸,碳酸是酸性的,所以CO2是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同上類似,水合后是堿性的物質(一般是金屬氧化物)例CaO溶于水后溶液程堿性,故CaO是堿性氧化物 關于酸堿鹽的反應性質,需要知道什么。
熱心網友
我也死在酸堿鹽上了
熱心網友
一、概念和理論重點難點剖析1.溶液的導電性及物質的電離物質的導電性,取決于物質內是否具有能夠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金屬能夠導電,就是由于金屬中存在著能夠自由移動的、帶負電的電子。溶液的導電性,決定于溶液里是否存在能夠自由移動的、帶電的離子,即溶質能否發生電離。想一想:為什么干燥的氯化鈉晶體不導電,而溶于水時卻能導電呢?為什么干燥的蔗糖晶體不導電,溶于水時還是不導電呢?方法指導:學習這部分知識,既要搞清溶液的導電性與電離的關系,還要弄清“電離”的真正涵義。電離是指物質溶解于水時,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并非有“電”才有“離”,離解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是在電源的作用下,而是在水的作用下而產生的,電離后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使溶液具有導電性。2.酸、堿、鹽的初步概念從電離的觀點建立酸、堿、鹽的初步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 H2SO4、HNO3、HCl等都屬于酸類。想一想:電離時有氫離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酸,對嗎?試舉例說明。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如 NaOH、Ca(OH)2、Ba(OH)2等。想一想:電離時有氫氧根離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堿,對嗎?為什么?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如 NaCl、KNO3、Al2(SO4)3、CuSO4·5H20等都屬于鹽類。銨根離子雖不是金屬離子,但因其具備金屬離子的特征,因此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應屬鹽類。想一想:有人說“鹽和堿都一定含有金屬元素”,這句話為什么不對?方法指導:①弄清酸、堿概念中的關鍵詞“全部”;②為方便記憶,可將酸、堿、鹽的概念簡記如下:酸──氫離子+酸根離子或HnR==nH++Rn-堿──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或M(OH)m==Mm+ + m OH-鹽──金屬離子十酸根離子或MnRm==nMm+ + mRn-3.酸性氧化物和磁性氧化物說明:(1)金屬氧化物大多為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為酸性氧化物。(2)堿性氧化物中只有 K2O、Na2O、BaO、CaO能與水化合生成可溶性堿;酸性氧化物如 CO2、SO2、SO3、P2O5等能與水化合生成對應的含氧酸。練一練:你能寫出這幾種氧化物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3)酸性氧化物與堿的反應可看作先是酸性氧化物與水化合生成含氧酸,含氧酸再與堿相互交換成分得出生成物,即:注意:在對應關系中,中心原子的化合價相同。方法指導: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一定要理清按不同形式分類出的氧化物間的關系,即堿性氧化物一定屬于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但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金屬活動性順序這是人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的常見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順序。它在實際應用中有如下三方面的意義:①可判斷金屬的化學活動性。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②可判斷金屬能否與酸發生置換反應而產生氫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酸里的氫。③可判斷金屬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根據金屬單質和鹽中金屬離子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斷金屬單質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方法指導:①熟練地記住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并學會運用。②與金屬反應不能放出 H2的是那些氧化性酸,如 HNO3、濃 H2SO4,與 H前金屬反應或與 H后金屬反應都不能生成 H2,而生成的是 H2O。③Cu+AgCl──不反應Cu雖然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 Ag的前面,但因 AgCl不溶于水,無法形成鹽溶液,所以不反應。二、酸、堿、鹽的性質重點難點剖析1.酸的通性酸在水溶液里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即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實質上是氫離子的性質。酸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五點:酸 的 通 性 一 般 規 律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 + 金屬==鹽 + 氫氣2HCl+Fe=FeCl2+H2↑ (3) 跟堿性氧化物反應 酸 + 性氧化物─→鹽+水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酸+鹽─→新酸+新鹽H2SO4+BaCl2=2HCl+BaSO4↓ (5)跟堿起中和反應 酸+堿─→鹽+水2HCl+Cu(OH)2=CuCl2+2H2O 方法指導:所謂“通性”是指某類物質所共有的一般規律,是具有一定條件和運用范圍的,切忌生搬硬套。例如,對于金屬跟酸發生置換反應,“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八帷暴ぉこS名}酸、稀硫酸,而不能用具有強氧化性的硝酸、濃硫酸,因為它們跟金屬反應一般不生成氫氣。練一練:根據酸的通性,請你推出鹽酸、稀硫酸應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并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2.酸溶液與酸性溶液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其溶質不一定是酸。有些鹽溶液,如NaHSO4溶液、NH4Cl 溶液也呈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想一想:Na2CO3溶液的pH大于7還是小于7?它是堿溶液嗎?3.堿的通性堿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因而堿類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即堿的通性。堿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四點:堿的通性 一般規律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 (2)跟酸性氧化物反應 堿+酸性氧化物─→鹽+水2NaOH+CO2 = Na2CO3+H2O (3)跟酸反應 堿+酸─→鹽+水Ba(OH)2+2HCl=BaCl2+2H2O (4)跟某些鹽反應 堿+鹽─→新堿+新鹽Ca(OH)2+Na2CO3=CaCO3↓+2NaOH 方法指導:學習堿的性質時既要掌握OH-具有的一般規律即通性,又要明確不同的陽離子所具有的特殊性。如 Ca(OH)2溶液能與Na2CO3溶液反應,而 NaOH溶液卻不與 Na2CO3溶液反應。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堿與鹽反應時,反應物必須均可溶,且還要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統一練:根據堿的通性,請你推出NaOH、Ca(OH)2、Ba(OH)2應具有哪些化學性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難溶性堿如Cu(OH)2、Fe(OH)3等的特性(1)大多數難溶性堿受熱容易分解,如:而可溶性堿通常是很穩定的,受熱不易分解??扇苄詨A可由其對應金屬氧化物與水化合而得。如 Na2O+ H2O=2NaOH,而難溶性堿一般不能用其對應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而得。如 CuO與H2O不反應,即CuO─→Cu(OH)2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完成。(2)難溶性堿除可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外,通常不能和酸性氧化物或鹽起反應。5.鹽類的化學性質為便于掌握,鹽類在溶液中表現的化學性質總結如下:鹽類的化學性質 一般規律 (1)跟某些金屬的反應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CuSO4+Fe=FeSO4+Cu (2)跟酸的反應 鹽+酸─→新鹽+新酸BaCl2+H2SO4 = BaSO4↓+2HCl (3)跟某些堿的反應 鹽+堿─→新鹽+新堿CuSO4+2KOH=K2SO4+Cu(OH)2↓ (4)跟某些鹽的反應 鹽+鹽─→兩種新鹽NaCl+AgNO3=AgCl↓+NaNO3 想一想:①為什么酸有通性,堿有通性,而鹽卻沒有通性呢?②純堿是否屬于堿類?為什么?6.溶解性酸、堿、鹽的溶解性對于學習復分解反應及鹽的化學性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熟練記憶酸、堿、鹽的溶解性表,為方便記憶,可按如下口訣。鉀、鈉、硝酸、銨鹽溶鹽酸鹽不溶氯化銀硫酸鹽不溶硫酸鋇 碳酸鹽只溶鉀、鈉、銨鉀、鈉、鈣、鋇的堿能溶常見五酸都易溶另外:AgCl、BaSO4不僅不溶于水,而且還不溶于稀硝酸。7.具有吸水性的物質及應用(1)濃 H2SO4用于干燥 H2、O2、N2、CO、CO2、SO2、HCl等氣體,但不能干燥溶于水呈堿性的氣體,如 NH3。(2)NaOH固體:用于于燥H2、O2、N2、CO、NH3等氣體,但不能干燥溶于水呈酸性的氣體,如CO2、SO2、HCl等氣體。(3)無水CuSO4: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吸水后變藍,生成CuSO4·5H2O,通常用無水CuSO4檢驗一些物質中是否含水。(4)生石灰(CaO):易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常用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劑。(5)堿石灰:CaO與NaOH的混合物,用法同NaOH固體。(6)MgCl2、CaCl2:也有較強的吸水性,在一些實驗中常用于吸收反應后生成的水蒸氣。8.結晶水合物、風化、潮解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叫做結晶水合物。結晶水合物屬于化合物,當然也屬于純凈物。結晶水合物與相應的無水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結晶水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時,發生的是分解反應,如 CuSO4·5H2OCuSO4+5H2O;無水物與水結合成相應的結晶水合物時,發生的是化合反應,如 CuSO4+5H2O=CuSO4·5H2O,實驗室常用這個反應鑒別無水酒精是否真的“無水”。結晶水合物化學式中的“·”,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是“加”的意思,不是“乘”,這與數學代數式是不同的。結晶水合物在常溫及干燥的空氣中,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結晶水的現象叫做風化。風化屬于化學變化。如:Na2CO3·10H2O易風化。固體物質在常溫下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叫做潮解。潮解屬物理變化。如 NaOH固體、粗鹽均易潮解。9.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鑒別就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把幾種物質區分開,其原則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試劑和最明顯的現象進行鑒別,以達到簡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謂最簡單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就不要用化學方法鑒別(標明“用化學方法鑒別”的例外),能一次鑒別的就不用多次。所謂最少試劑,就是能用一種試劑鑒別開的就不要用多種試劑。所謂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通過實驗使各鑒別物質有明顯不同的現象產生。對于不用試劑的鑒別題要從被鑒別的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尋找突破口,從而鑒別出一種試劑,然后再用這種試劑與其他物質間的兩兩反應出現的不同現象去鑒別其他試劑。。
熱心網友
酸 的 通 性1.能使指示劑變色石蕊:酸紅、堿藍 酚酞:酸無、堿紅2.酸+金屬=鹽+H2 條件:(1)金屬指H前面的 (2)酸指非氧化性酸 3.酸+堿性氧化物=鹽+水4.酸+堿=鹽+水(中和反應)5. 酸+鹽=新酸+新鹽(條件:生成物中有↑ 或↓或水)堿 的 通 性 1.能使指示劑變色2.堿+酸性氧化物=鹽+水3.堿+酸=鹽+水4.堿+鹽=新堿+新鹽(條件:(1)生成物中有↑ 或↓或水 (2)反應物均可溶)鹽 的 性 質1.金屬+鹽=新金屬+新鹽 (置換反應)條件:(1)排在前面的金屬置換排在后面的(除了K、Ca、Na) (2)鹽要可溶2.鹽+酸=新鹽+新酸3.鹽+堿=新鹽+新堿4.鹽+鹽=新鹽+新鹽